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保护传承 花灯原来分为这么多种,长知识了!

花灯原来分为这么多种,长知识了!

2020/11/13 16:27:14 2893 小象 文章编码:07896E

花灯是云南人最熟悉的歌舞剧目,诞生在明朝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但你知道吗,云南花灯其实可以分为很多种,而这些花灯又各自有所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盘点一下【那些各种各样的花灯】。

昆明花灯

花灯原来分为这么多种,长知识了!

昆明花灯流传于昆明城郊的东庄、大树营、小坝、小菜园、大厂村、小厂村、岔街等地及官渡区、西山区、呈贡县、晋宁县、安宁县和宜良县。
昆明花灯早期的演出,与会火(社火)结合,于春节、元宵期间活动,由灯会(灯班)组织。演出前要举行「迎灯神」仪式,并由管事向各处投送灯帖。
演出队伍由各形彩灯领队,这些彩灯上分别写有「太平花灯」的灯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管事向接了灯帖的人家祝贺,此种演出形式亦称「贺灯」,由于边走边演,群众称之为「过街灯」。

玉溪花灯

花灯原来分为这么多种,长知识了!

玉溪花灯是明代江南军民屯田,江南军民移居玉溪后形成的,当时以演唱江南小曲为主。

明《景泰云南图经》中记载:

「新兴州(今玉溪市红塔区)其俗好讴,州中夷汉杂处,其少年美声气,喜讴歌,清朝良夜,放意自适,处处相闻。或以娱饮,或以劝耕,妇人女子为之,而面无愧色,盖俗之流也。」

花灯原来分为这么多种,长知识了!

这种民歌演唱与当地土主神祭祀结合成为当地「社火」活动的主要内容。


弥渡花灯

弥渡花灯又叫「跳花灯」,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流行于云南弥渡地区。

花灯原来分为这么多种,长知识了!

过去上元节时,人们载歌载舞「闹元宵」,男女手持巾、扇双双起舞,踏歌和乐,称为「跳花灯」。近现代花灯不止限于歌舞形式,并已发展成为一种剧种。

花灯原来分为这么多种,长知识了!

演出时,手持折扇和手帕,灵活运用各种步伐、手式及耍扇、耍帕的技法,形成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


姚安花灯

花灯原来分为这么多种,长知识了!

姚安花灯是云南省的传统民间歌舞艺术,与昆明、玉溪两地花灯齐名,植根民间的历史已非常久远,据有关学者讨论,认为最早源于唐朝。
但由于缺乏相关史料佐证,现今比较一致的说法是源于明朝初叶,盛于清朝和民国时期。就以明朝起算,现今也有600余年的历史了。

花灯原来分为这么多种,长知识了!

久经风雨沧桑的姚安花灯,因源于民间,传自民间为普通民众所关爱,至今仍长盛不衰,成了姚安传统文化艺术的经典。姚安也凭借浓厚的花灯文化博得了「花灯之乡」的美誉。


元谋花灯

元谋花灯是以民间歌舞为基础,吸收外来剧种、剧目、音乐、表演形式,融合地方山歌、小调和民间舞蹈而逐渐形成的地方剧种。
元谋花灯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民国时期,全县有39个灯社,每年春节都在邻近村社巡回演出,演出剧目达111个。

花灯原来分为这么多种,长知识了!

1958年,元谋县成立了元谋县花灯团,上演了众多改编的传统花灯和移植的现代花灯。
元谋传统花灯有传统剧目101个,分文戏、武戏、庙会戏,其中又分袍带戏和三小戏。袍带戏场面大、人物多,生、旦、净、末、丑行当俱全,多为大中型戏。

花灯原来分为这么多种,长知识了!

三小戏突出小的特点,即小生、小旦、小丑,以演谐趣小戏为主。
传统花灯剧目有外来剧种移植的,也有地方艺人创作的,均在融合了地方民歌、小调和地方曲艺后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元谋地方花灯。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抖音《骑大象》趣闻

56文化网

微信公众号:chn_56whw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3分钟,做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