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智慧,无处不在,在住房上更为凸显,北京的四合院、内蒙的蒙古包、陕北的窑洞以及土家的吊脚楼等等,各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之后,已经将风俗习惯、地域风貌、才华智慧通通融入其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居特色,这其中,就不得不说白族的民居彩绘了。
白族民居彩绘简介
地方:云南大理
类型:绘画
级别/年限:省级/2008年第二批
历史渊源
1.新石器时代
面朝洱海,背靠苍山,白族和彝族的先民渔猎活动,开始了早期的农耕生活。这样的生活方式就决定了他们的房屋建筑具有固定性(而不是像蒙古族的蒙古包那样有可移动性),在考古中已经发现了当地的半地穴式住房和房屋模型。
早期的民居也有土掌房,碉楼,杆栏建筑,木板楞房屋等的土木式建筑。这是早期的本土型住房。在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在苍山半山腰筑棚而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洱海冲积层不断扩大,先民们从山上移居到山脚坝子,建造“干栏式”住房。
2.汉代
大理等白族主要聚集的地区成为古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中原文化和印度文化相继传入,使这里的地域文化变得多元,多元化的融合就在建筑中得以体现,如民居中的院落式结构和多种装饰,印度文化主要是通过以宗教来影响人们的思维观念,建立起各式的庙宇。
3.近代
民居依旧承袭传统,又兼具近现代的楼房式样,喜好灰白,多用木质和砖瓦建造混合结构的房屋。
建筑特色
大理市喜洲镇严家大院、董家大院就是白族民居彩绘的代表作。现代的白族彩绘基本上沿袭传统的工艺,但使用的材料更加多样化。白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青砖、白墙、灰瓦与建筑彩绘相互协调映衬,以黑、白、灰色为主,着重突出和体现“白色”这一主体色调。
彩绘常绘于民居的大门、照壁、山墙、腰线、龙马角等部位,图案主要有香草纹(如草龙、草凤、缠卷草纹等),如意云纹,回纹(又称万字),各种吉祥图案如“渔樵耕读”、“棋琴书画”、“火龙吐水”、“牡丹卷草相缠”、“流云飞鹤”、“四喜登梅”、“一路(鹭)连升”、“洪福齐天”、“锦上添花”、“四季平安”、“金玉满堂”等。
白族建筑彩绘不仅用于宗祠、庙宇和大型古建筑群体,还广泛用于白族民居建筑。民居彩绘在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图案装饰房屋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祛邪避灾,祈祥求福等丰富含义。
标志建筑
1. 严家大院
严家大院位于云南大理喜洲镇内,是一座有多院套连起来的深宅大院。
“三坊一照壁”的院落,有照壁字画,花木摇曳,令人满目生辉。进了过厅是“四合五天井”的大院,有漏角、天井,四通八达,仿若迷宫。
大院与山水相得益彰,与自然融为一体,这是艺术的魅力,更是智慧的体现。
2. 大理张家花园
张家花园一承大理白族民居的建筑历史,把白族民居同私家花园、住与园林相结合、体现大理风花雪月大花园中的园中之园,表现以园林建筑为切入点的白族民居,园与居在这里交溶、心灵与自然在这里嵌合。
诗人笔下的大理,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小说家则把南诏写的令人心之向往,那是神奇且纯净的天堂,建筑家则把大理的风花雪月,融入到了日常的民居之中,夜夜相伴,浮世三千,愿你早日拥有自己的温馨小窝,一屋、两人、三餐和四季,岁月绵长,你我安好。
文章点评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