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文化网
  • 首页
  • 文化百科
  • 文化趣闻
  • 文化圈子
  • 文化动态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诗词歌赋 大雪诗词:冬有三天雪,人道十年丰

大雪诗词:冬有三天雪,人道十年丰

发布时间:2020/12/07 17:12:10 浏览量:1968 来源:56文化网 文章编号:4B6907

今日「大雪」,气温有明显下降,你接收到冬天的「浓浓爱意」了吗?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这一天里,气温会有明显降低,大家记得加衣哦。

古人之所以将这个节气命名为「大雪」,是因为「雪」是水汽遇冷的产物,代表寒冷与降水。

在这个寒冷的节气中,诗人们又会抒发怎样的感叹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得别具一格。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

于是诗人想到此时如果登上高楼观赏野景,那野外一切崎岖难走的道路都将被大雪覆盖,展现在眼前的将是坦荡无边的洁白世界。

高楼四望,一片洁白,诗人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结尾一句,道出了作者胸中的感慨与不平。 

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大雪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一个节气,气候要素包括降水、气温、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一个重要要素。

《大雪》

宋·薛季宣

江市弥旬雪,人行失旧踪。

梅藏香骨瘦,冰结浪花重。

髣(fǎng)髴(fú)门前柳,昏迷郭外峰。

屋檐天汉在,一雁没清空。

作者通过雪、梅、冰、柳等景物,将寒冬中的美景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那寒冷的世界当中。你是否注意到了寒冬中的这些美景呢?

与其他节气一样,大雪同样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一候鹖鴠不鸣,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二候虎始交,此时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它在这时抽出新鲜的嫩芽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

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大雪节气一到,一些地方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以迎接新年。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大雪不仅是赏雪景的好时候,也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今日大雪,宜加衣、进补和点赞哦!

上一篇: 婉约派诗词:婉约派竟然才是“宋词正体”,那豪放派呢?
下一篇: 诗人也脱发?快来看看他们怎么对待脱发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猜你喜欢

换一批
  • 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

    地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东楼、南楼

    时间:2023/02/02 - 2028/02/02

热门推荐

  • 永子和云子有什么区别?一文带你解锁!

  • 民族丨56个民族服饰最终篇——独龙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

  • 云南人人爱的米线,吃法可不止“过桥”

  • 代表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大红袍,原来不是红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点评

分享

请输入验证码

文化数字平台

平台的使命是,整合、展示、宣传中华文化;
平台的信念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平台的宗旨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首页

文化百科

文化趣闻

文化圈子

文化动态

关于我们

56简介

版本信息

联系我们

诚信招聘

公众号
56文化公众号
微信
56客服
56小象抖音号
56小象抖音号

友情链接:

爱站网

唐诗三百首

长亭文章网

天马文学网

满分作文网

中华历史

大河网

毕业论文

牛台词网

知网查重

云南软件开发公司

网安备案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28号 Copyright © 2018 云南五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9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