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文化网
  • 首页
  • 文化百科
  • 文化趣闻
  • 文化圈子
  • 文化动态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诗词歌赋 杜甫诗词:关于杜甫的故事,很多人都不知道……

杜甫诗词:关于杜甫的故事,很多人都不知道……

发布时间:2020/12/30 16:12:30 浏览量:2803 来源:56文化网 文章编号:E6A84A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出现了无数令人惊艳的诗歌作品。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浪漫;

杜甫诗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阔达;

杜甫诗词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的惆怅与凄凉。

李清照

这些优秀的诗歌作品令得无数文人骚客为之赞叹、敬佩。

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凌云壮志,却一生怀才不遇;他家世显赫,晚年却凄凉无比;他忧国忧民,却遭奸人所害……

他被后世尊为「诗圣」,留下诗篇1400余首。

他,就是杜甫。

杜甫诗词

杜甫

朝代:唐

诗歌风格:现实主义

享年:68岁

家境优越的杜甫

与「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凄凉晚年形成对比的是杜甫优越的出身。

他的父亲杜闲,官至奉天令,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一位市长。

杜闲

▲杜闲

祖父、曾祖皆在朝为官,当时的杜家,可以说是标准的书香门第。

而当时的唐朝仍然盛行「世袭制」,杜甫注定是要「入仕」的,因此少年杜甫的身上承载了整个家族期盼。

杜甫诗词

当然,杜甫也并没有辜负这些期盼。

优越的家庭环境,再加上杜甫的好学,使得他能够「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

而杜甫,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可与「班固」「扬雄」媲美为文学家。

充满雄心壮志的杜甫

好景不长,杜甫虽怀才于身,又胸怀远大志向,却并没有顺利入仕。

公元735年,时年23岁的杜甫前往洛阳考进士,却不幸落第。

杜甫

这时的他决定走出书斋,外出游历,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描绘了祖国的美好河山,也表达了作者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泰山

▲泰山

虽然此时的杜甫并不得志,但却拥有着满腔热血,令人敬佩。

中年不得志的杜甫

公元747年,彼时的杜甫已经35岁,他结束了游历,来到长安,开始了他在仕途上真正的「碰壁之路」。

当时当权的乃是奸相「李林甫」,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朝纲紊乱。

李林甫

▲李林甫

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李林甫命尚书省试,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并上贺朝廷演出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

杜甫就这样一直在长安城内,给各种各样的达官显贵写信,希望自己能够被引荐,并得到赏识,十年如一日,恍惚而过。

杜甫

最终郁郁不得志之下,杜甫仍然希望再尝试一次,写下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希望能从尚书左丞处谋求一官半职。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首诗常被认为是杜甫困在长安,求人引援而作的最好的一篇诗。

其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求人引援的诗往往容易露出阿谀奉承、俯首乞怜的寒酸相。

杜甫诗词

然而杜甫这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却是不卑不亢,直抒胸臆,吐出长期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压制人才的悲愤不平。

待在长安城的十年使杜甫看见了很多民间疾苦,看见了国家忧患,也更加激发了杜甫的爱国热忱。

杜甫

也正是这十年来的经历以及所见所闻,造就了最终杜甫现实主义的诗风。

前半生的经历让他厌倦了官场,选择了远离是非之地。

晚年的杜甫来到四川,漂泊于此。他以字为戈,每时每刻都在为江山社稷和黎明百姓担忧。

后又来到湖南、湖北,最终死在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诗

杜甫作为一代诗圣,成长路程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充满崎岖。但无论遇见怎样的困难,他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雄心壮志以及满腔的爱国之情。

杜甫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这位独一无二的诗圣,为中国历史刻上了一个沉重却又熠熠生辉的爱国故事。

上一篇: 小寒诗词:小寒和大寒到底哪个更冷?
下一篇: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猜你喜欢

换一批
  • 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

    地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东楼、南楼

    时间:2023/02/02 - 2028/02/02

热门推荐

  • 永子和云子有什么区别?一文带你解锁!

  • 民族丨56个民族服饰最终篇——独龙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

  • 云南人人爱的米线,吃法可不止“过桥”

  • 代表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大红袍,原来不是红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点评

分享

请输入验证码

文化数字平台

平台的使命是,整合、展示、宣传中华文化;
平台的信念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平台的宗旨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首页

文化百科

文化趣闻

文化圈子

文化动态

关于我们

56简介

版本信息

联系我们

诚信招聘

公众号
56文化公众号
微信
56客服
56小象抖音号
56小象抖音号

友情链接:

爱站网

唐诗三百首

长亭文章网

天马文学网

满分作文网

中华历史

大河网

毕业论文

牛台词网

知网查重

云南软件开发公司

网安备案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28号 Copyright © 2018 云南五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9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