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文化网
  • 首页
  • 文化百科
  • 文化趣闻
  • 文化圈子
  • 文化动态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诗词歌赋 虽一生漂泊,却才倾大唐——薛涛

虽一生漂泊,却才倾大唐——薛涛

发布时间:2021/11/18 18:11:51 浏览量:3007 来源:56文化网 文章编号:1F489F

历史上曾出过一位大名鼎鼎的女校书——薛涛,她也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

薛涛.jpg

她校书郎的身份并没有被当时的官方承认,但是在那时人们的心中,这样一位文采出众,又擅写公文的女性,当得起女校书一名。

薛涛儿时很受父亲薛郧宠爱,薛郧学识渊博,教她读书认字。

古代小孩背书.jpg

八岁时,薛郧带薛涛在院里乘凉,他似有所感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随口接上:「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对仗工整,用词优美,父亲高兴于她的才华,又担心其中的「迎来送往」的风尘之意。

古代女子.jpg

薛郧在朝为官,但因为性格正直,又敢于直言,得罪权贵,被贬四川,后在出使南诏国途中病故,那时薛涛年仅十四岁,和母亲相依为命。

也许是冥冥中已经注定。两年后,为了生活,十六岁的薛涛加入乐籍,开始了她传奇的一生。

古代女子.jpg

薛涛因为才色过人,在当时很受欢迎,常常出入各大达官显贵的宴会。薛涛曾在一宴会上作一首《谒巫山庙》:

谒巫山庙

朝朝夜夜阳台下,

为雨为云楚国亡。

惆怅庙前多少柳,

春来空斗画眉长。

山水画.jpg

这首诗,让她成为了当时的剑南四川节度使韦皋身边的红人,也是她诗才之名鹊起的契机。

薛涛常常出入韦皋身边,因文采出众,韦皋开始让她参与一些案牍之事,包括编写公文,处理公文等。

古代女子.jpg

薛涛聪慧,这份「工作」做得很好,韦皋也一直很看中她,甚至向朝廷为薛涛奏请「校书郎」一职。虽请奏被驳回,但人们开始称薛涛为女校书。

后来薛涛惹怒了韦皋,被贬松州。流放途中,她写下了名动天下的「十离诗」。

笔离手

越管宣毫始称情,

红笺纸上撒花琼。

都缘用久锋头尽,

不得羲之手里擎。

马离厩

雪耳红毛浅碧蹄,

追风曾到日东西;

为惊玉貌郎君坠,

不得华轩更一嘶。

古代女子.jpg

这是十离诗的其中两首,剩下的八首分别是:《犬离主》、《鹦鹉离笼》、《燕离巢》、《珠离掌》、《鱼离池》、《鹰离鞲》、《竹离亭》、《镜离台》。

十离诗是薛涛为了向韦皋求情所作,以大量比喻来向韦皋请罪。写的都是身边常见之事,却能写得曲折动人。韦皋一见,果然很快怒气就消了,又把薛涛召回身边。

薛涛.jpg

从这里可以看出薛涛的聪明灵慧和文采卓越,但也能感受到她的身不由己。

古代女子.jpg

韦皋死后,薛涛在四十一岁时遇见了一份热烈却短暂的感情。

当时元稹受命出使东川,经由严绥的牵线搭桥,与薛涛相识,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后来因官位调动,元稹与薛涛分手。

薛涛与元稹从相爱到分手后的心情,尽在她的诗中体现。

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燕子.jpg

「双栖」、「共飞还」、「同心」都表面了爱人之间双宿双飞、两心相悦的感情,正值热恋期的薛涛满心满眼都是甜蜜。

春望词【节选】

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

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

约会的佳期渺渺无期,若不能和相爱的人在一起,结了同心草又有什么用呢?

春望词写于薛涛独居成都浣溪沙旁时,那时元稹也已经因官职调动离开了四川,此后两人还有些书信联系,但渐渐越来越少。

薛涛逐渐明白他不会再回来了,只能孤独地思念着那人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

古代女子.jpg

年少家破,一生漂泊,薛涛刚年过四十就已尝过世间百般滋味。四十岁时才遇到一份让自己奋不顾身的感情,却如天上的流星,片刻的美丽后又是无尽的黑夜。

这如浮萍一般的人生,正如她笔下的《柳絮》一诗:

柳絮

二月杨花轻复微,

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

一任南飞又北飞。

柳絮.jpg

二月柳絮身姿轻盈,随风飘荡,无依无靠,一会南飞一会北飞,飘忽不定。也许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也想到了自己,如那柳絮,半点不由人。

薛涛一生颠沛流离,也许正因为这段传奇人生,才使她写出了那么多凄美婉转的诗词。她用自己的艳艳诗情和隽秀才华,在历史的长河里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上一篇: 诗与美食,都不可辜负
下一篇: 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性德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猜你喜欢

换一批
  • 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

    地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东楼、南楼

    时间:2023/02/02 - 2028/02/02

热门推荐

  • 永子和云子有什么区别?一文带你解锁!

  • 民族丨56个民族服饰最终篇——独龙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

  • 云南人人爱的米线,吃法可不止“过桥”

  • 代表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大红袍,原来不是红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点评

分享

请输入验证码

文化数字平台

平台的使命是,整合、展示、宣传中华文化;
平台的信念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平台的宗旨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首页

文化百科

文化趣闻

文化圈子

文化动态

关于我们

56简介

版本信息

联系我们

诚信招聘

公众号
56文化公众号
微信
56客服
56小象抖音号
56小象抖音号

友情链接:

爱站网

唐诗三百首

长亭文章网

天马文学网

满分作文网

中华历史

大河网

毕业论文

牛台词网

知网查重

云南软件开发公司

网安备案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28号 Copyright © 2018 云南五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9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