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文化网
  • 首页
  • 文化百科
  • 文化趣闻
  • 文化圈子
  • 文化动态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人生风味 傣家人所热爱的不仅是一桌烧烤,而是生活

傣家人所热爱的不仅是一桌烧烤,而是生活

发布时间:2022/01/11 16:01:39 浏览量:3796 来源:56文化网 文章编号:83CD51

烧烤是深夜的星光,总能照亮那些昏暗的心灵角落。有什么幸福能够比得上寂静街头的一顿烧烤呢?

烧烤

云南烧烤流派众多,昭通小肉串香飘十里,建水豆腐鲜嫩爽滑,生烤鸡脚味美醇厚……

昭通小肉串

傣味烧烤却鲜少被人提起,并非是它不够美味,而是出了傣家人的地盘,那些美味的傣味烧烤便藏在了傣味餐厅,很少有专门的傣味烧烤摊。

烧是烧,烤是烤

傣味烧烤最大的特点是它分为「烧」与「烤」两种做法,烤自然是将食物架在火上烤,滋滋作响的油脂烘托着沉寂的夜,是烧烤摊上的常见美景。

傣味烧烤

烧指「包烧」,是傣族特有的烹制手法,不需要锅具,以天然的芭蕉叶代替锅,将食物包在其中,用炭火烧熟,这就是包烧。

包烧菌类

千百年来,芭蕉叶满足着傣家人挑剔的味蕾,用一抹清香填满了那辘辘饥肠。

烧与烤虽是不同的烹制方法,但在傣族人精巧的手中,它们都成了烧烤摊上的「深夜杀手」。

烧·包烧的烧

万物皆可包烧。

包烧鱼

对于傣族人来说万物皆可包烧——时令果蔬、生鲜肉类,没有一样东西能逃得过芭蕉叶的「魔爪」。

包烧金针菇

包烧的一大特点是重料重辣,将青椒、姜、蒜、芫荽等才剁碎后与食材搅拌均匀,放进芭蕉叶中包裹严实便可以开始烧制。

包烧虾

烧熟以后揭开芭蕉叶,浓浓的民族风味扑鼻而来,酸辣的口味是夏天里最好的祛暑良方,也将人的味蕾打开,贪婪享受着傣家美食。

包烧最大的特点便是食材有烤品的香脆,又有绿叶的清香,加上调味料赋予的酸辣过瘾,实在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包烧

而且包烧制作的食物还不易上火,更是成为了易上火人群的福音。

包烧

包烧猪脸、包烧鱼、包烧牛肉等都是包烧菜系中的经典菜品,芭蕉叶将肉中的水分紧紧锁住,使得其中的肉嫩滑多汁、Q弹无比。

包烧金针菇是素菜中的代表菜品,将金针菇与各种配料搅拌均匀后平铺在芭蕉叶内,烤熟以后的金针菇十分入味,爽滑鲜美,与各种佐料一同送入口中,太享受了!

烤得有滋有味

傣味里的「烤」同样有说法,调料是它的灵魂,傣味大多以酸辣口味为主,番茄、柠檬都是用来加酸的,姜、蒜、小米椒则是用来加辣的,酸辣配合,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傣家风味」。

傣味烧烤

当一些不知名的山茅野菜遇上了傣家人,算是物尽其用,为食材更添一份难得的美味,比如香茅草。

傣味烧烤

香茅草烤鱼绝对是傣味烧烤中最具代表性的菜品之一,将罗非鱼处理好,葱、姜、蒜、芫荽等调味料加盐放进鱼肚子,用香茅草将鱼捆好后,用竹片夹紧,放到炭火上烤制。

香茅草烤鱼

经过炭火烤制的鱼肉外酥里嫩,香味浓郁,鱼肉、香茅草、佐料等多种香味混合在一起,令鱼肉散发出一种难得的鲜香。其肉质鲜嫩、香辣可口、味道浓郁,让人难以忘怀。

香茅草烤鱼

#结语#

全国各地有着许多烧烤流派,北方人的豪迈、南方人的温婉,从烧烤中便能看出一二。

傣味烧烤

傣家人热爱生活,也乐于享受生活,便将那些小确幸揉碎了加进「生活」这个大烤架上,为每一个平凡日子增添滋味与色彩。

上一篇: 云南各地美味粑粑盘点,看看有没有你喜欢的
下一篇: 汪曾祺喜爱的云南咸菜,你最喜欢哪种?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猜你喜欢

换一批
  • 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

    地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东楼、南楼

    时间:2023/02/02 - 2028/02/02

热门推荐

  • 永子和云子有什么区别?一文带你解锁!

  • 民族丨56个民族服饰最终篇——独龙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

  • 云南人人爱的米线,吃法可不止“过桥”

  • 代表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大红袍,原来不是红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点评

分享

请输入验证码

文化数字平台

平台的使命是,整合、展示、宣传中华文化;
平台的信念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平台的宗旨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首页

文化百科

文化趣闻

文化圈子

文化动态

关于我们

56简介

版本信息

联系我们

诚信招聘

公众号
56文化公众号
微信
56客服
56小象抖音号
56小象抖音号

友情链接:

爱站网

唐诗三百首

长亭文章网

天马文学网

满分作文网

中华历史

大河网

毕业论文

牛台词网

知网查重

云南软件开发公司

网安备案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28号 Copyright © 2018 云南五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9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