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文化网
  • 首页
  • 文化百科
  • 文化趣闻
  • 文化圈子
  • 文化动态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诗词歌赋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发布时间:2022/03/30 09:03:09 浏览量:2764 来源:56文化网 文章编号:5A95C6

「离别」一直是诗歌的一大主题,不论是爱人、亲人还是知己好友,离别之际总会令人感慨万千,诗兴大发。

告别

关于离别,古有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今有李叔同「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离别

多少诗词字句写不尽的离别之愁究竟能有多苦?让小象带你去看看吧!

寄李儋元锡

唐·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

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

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

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

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首诗是诗人韦应物写给友人的赠诗,描写了离别一年之中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盼望。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一句既表明了已有一年之久没有见到友人,又仿佛在说每次与友人相聚都如沐春风。

春暖花开

全诗对仗工整、情感细腻,以简单朴实的文字描写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堪为七律名篇。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的前两句描写驿站风景,烘托环境,交代时间、地点,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送别

朴实无华的文字抒发出了离别之际的伤感,因此这首诗也受到人们喜爱,被谱曲传唱成了离别宴席的送行歌,称为「阳关曲」。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作于南唐后主李煜去世前不久,当时的李煜被囚禁在汴京,心中烦闷难消,诗中的离别伤感并非对某个人,而是对于故国江山。

李煜

「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富含哲理,饱受人们喜爱,其中所蕴含的伤感落寞之情令人感同身受。江神子·恨别

宋·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

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寄我相思千点泪,

流不到,楚江东。

前有李煜伤别古国旧土,后有苏轼告别江南美景。苏轼将自己心中的不舍融入景物之中,采用化虚为实的写作手法,妙哉妙哉。

苏轼

离别惆怅的情绪在最后一句到达高潮,「流不到,楚江东」更是犹如一声长叹,在哀婉的叹息中结束了整首诗。

送别/山中送别/送友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送别之际固然悲伤,但更令人黯然神伤的其实是分别之后,无数个充满分享欲的瞬间无处安放,暗叹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

王维

光阴流转,岁月荏苒,一切期盼化为一句简单问候「明年春绿之时,你是否会回来」,背后所蕴含的思念真挚而浓烈,让人意难平。

#结语#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离别总是在所难免,知离别之苦,更应当珍惜眼前相聚的不易,不要为日后的分别留下遗憾。

送别

到了分别之时能够做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上一篇: 写下知否,知否的李清照,背后居然藏着这么凄美的故事
下一篇: 他一生写了四万首诗,却没有一首广为流传……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猜你喜欢

换一批
  • 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

    地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东楼、南楼

    时间:2023/02/02 - 2028/02/02

热门推荐

  • 永子和云子有什么区别?一文带你解锁!

  • 民族丨56个民族服饰最终篇——独龙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

  • 云南人人爱的米线,吃法可不止“过桥”

  • 代表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大红袍,原来不是红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点评

分享

请输入验证码

文化数字平台

平台的使命是,整合、展示、宣传中华文化;
平台的信念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平台的宗旨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首页

文化百科

文化趣闻

文化圈子

文化动态

关于我们

56简介

版本信息

联系我们

诚信招聘

公众号
56文化公众号
微信
56客服
56小象抖音号
56小象抖音号

友情链接:

爱站网

唐诗三百首

长亭文章网

天马文学网

满分作文网

中华历史

大河网

毕业论文

牛台词网

知网查重

云南软件开发公司

网安备案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28号 Copyright © 2018 云南五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9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