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中,总有茶的一席之地,清明以茶祭祀缅怀先人,端午以茶祝安康,七夕鹊桥以茶为媒,中秋月圆以茶怀乡……
也许你会疑惑,那有没有属于茶的节日呢?一起看下去,你就知道答案啦。
三月茶节
在古六大茶山的勐腊县象明乡四山,至今还流传着有关「三月三」的山歌:
一年一个三月三,赶起骡马进茶山;
粗茶细茶勒两驮,莫让阿郎空回乡。
茶香浓来三月三,四处马帮闹茶山;
阿郎搜够全年茶,粗茶细茶都勒光。
传说中的三月三茶节是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自古以来的传统茶叶节日,每年春茶上市,为了方便五湖四海的商贩和消费者,购买到合意的普洱茶而举办。
清代,因为宫殿在六大茶山征收「贡茶」,商人入山收茶的时限受官方准则的严厉约束,该节日变得愈加特别而赋有深远的含义。
谷雨到立夏期间,官府采制贡茶,这时的茶叶仍有达不到贡茶规范的筛选茶,茶商们便将这批质量仅次于官茶的高质量商品便宜处理。
但由于官府约束茶商加之品质筛查严格,这批茶叶抢购激烈,而购茶人期望有很多的春茶及时地汇集某地而有选择时机和谈价的地步。
为了便利茶农及时出售春茶,又为了便利检查,茶农、茶商和官府达成协议并约定俗成,以每年于阴历三月三日为「茶节」,也就是在这前后几天里会集买卖降等头水春茶。
到了民国时,它已经成了交易春茶的隆重节日了。每年的这几天,茶山各寨的茶农将自家的散茶带到各集贸地出售,各地茶友汇集于此,场面热闹非凡。
开茶节
海边有开海节,山上有开山节,福建等产茶地则常举办盛大的开茶节,招待全球茶友共赴产茶地,一起庆祝收获的快乐。
开茶节不仅能挑选品尝到新茶,还能促进茶乡休闲旅游,推动品牌建设,增加茶区农民的收入。现场常有传统技艺展示、文化宣传和文艺表演等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休闲观光。
往年每逢开茶节,各地的专家学者、茶企茶人亲临现场,感受开茶节文化,体验绿色生态的茶园。
今年受疫情影响,今年多地开茶节无法如期举行为保障安全,开茶节改为线上举行,今年4月26日裕安区就刚举办了六安茶谷网络开茶节,这种形式你觉得如何呢?
岩茶节VS普洱节
以某种名茶为主体举行的茶节也不少,武夷山「岩茶节」就是其中之一。
1990年,武夷山市就举办了首届武夷岩茶节,其目的是宣传武夷岩茶,弘扬武夷茶文化,提高武夷岩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2003年国家文化部命名武夷山市为「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首届中国武夷山茶文化艺术节暨第六届武夷岩茶节于11月11日武夷山举办。
艺术节期间,举办了全国乌龙茶茶王大赛、全国表演型茶艺大赛、武夷山民间茶艺表演、茶文化及茶经济专家论坛等诸多活动,武夷茶乡七仙女及武夷岩茶形象代言人选拔赛,同时举办商贸洽谈活动。
在云南省普洱市,每年也少不了「普洱茶节」。
1993年4月9日至11日,在云南省的思茅举行了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由思茅地委、行署主办。
节日期间,举办了「国际普洱茶学术研讨会」,展演了绚丽多姿的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组织了大型商品交易、边境贸易、经济协作项目洽谈。
谷雨惊蛰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有两个节气恰逢春茶上市季节,节气习俗与茶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
新山入帘,三月残春,谷雨节气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谷雨节气的习俗概括起来就是「北吃香椿南喝茶」,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以祈求健康。
经过清明后雨露滋润的雨前茶,比明前茶更醇和清香,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
此外,节气「惊蛰」也有饮茶的习惯,茶谚云:「万物长,惊蛰过,茶脱壳」。
茶树的茶芽在冬天的时候外面有一层厚且硬的外壳,像鳞片包裹着,保护茶芽越过寒冷的冬天。当春回大地,壳下面的茶芽不断长大。
到惊蛰前后,茶芽大到足以挣破茶壳,蛰伏一冬的春茶,破壁而出,吐露新绿。对茶人来说,惊蛰到来,意味着春茶将上市了。
可以说,少了这悠扬的茶香,这两个节气就少了份韵味。
没想到关于茶的节日居然这么多,你还知道更多吗?快来补充吧~
文章点评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