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文化网
  • 首页
  • 文化百科
  • 文化趣闻
  • 文化圈子
  • 文化动态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人生风味 云南人童年最常见的的糖,你们还记得吗?

云南人童年最常见的的糖,你们还记得吗?

发布时间:2020/06/04 11:06:34 浏览量:2967 来源:56文化网 文章编号:B6D46E

是不是很多人和我一样,小的时候,不顾家长的百般阻挠,就是爱吃那些甜甜的小玩意;长大以后,即便知道糖对健康无益,吃下肚的瞬间还是无比幸福。

云南人们,你还记得小时候吃过的美味的糖果吗,猫哆哩、豆沫糖……哪种糖果是你童年最爱?

麻依馓子

猫哆哩

猫哆哩是云南著名的酸角糕品牌,也是到云南旅游的人必买的伴手礼。这种质柔而细腻的半透明胶质糖果,承包了许多云南人一整个童年的快乐。

猫哆哩

也许你会好奇,「猫哆哩」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其实「猫哆哩」是一句傣语,意为阳光清新的帅小伙,而「嗦哆哩」在傣语中指开朗可爱的小姑娘。

酸角

猫哆哩酸角糕的原料产地植被葱郁,光热条件俱佳,历来盛产酸角、芒果、香蕉、菠萝等物产,堪称农耕时代的世外桃源。

猫哆哩

将酸角运用独特的保色护香工艺制成果糕,保持了酸角原果口味,酸甜爽口、回味无穷,被人们称为「可以嚼着吃的果汁」。

豆末糖

在云南通海县,豆末糖算得上是一绝,一块小小糖果喷香四溢,层层起酥,满口留香。

豆末糖

相传,它首先出现在蒙古族征云南的大军中。在征战中,为便于行军打仗,每一个军士配备一个干粮袋,内装炒面与糖。

白天带在身上出征,晚上枕在头下睡觉,时间一长,面与糖在不断颠簸与挤压中,搅拌在一起,凝结为一团。

豆末糖

他们发现,把面和糖合在一起,不但携带方便,吃起来也比较简便,所以他们便自觉地把面和糖揉在一起,成为一种新型的干粮。

就这样,在辗转相传中,人们不断加工改进,终于成了一种美食,被人们冠以「豆末糖」之名。

豆末糖

豆末糖用黄豆炒熟磨成面,又用饴糖与之混合加工,经过几十道工序,扯成面中有糖,糖中有面,二者有机地合为一体。

豆末糖具有入口无渣、多吃不腻的特点,以「香甜酥脆」为标准,成为可以代表一个地方食品风味的名特产品。

米花糖

「孩子你喏喏睡,妈妈我去赶街,卖了母鸡和苤菜,我给你买小米花糖!」这首在云南施甸流传甚广的儿歌讲的就是米花糖。

米花糖

每到春节,施甸每一条街市都摆满了卖米花糖的摊点,各式各样的小米花糖琳琅满目。彩色的米花组合成吉祥如意的图案,既好玩又好吃。

米花糖

做米花糖只需用上糖稀和彩色米花,就可以组成大大小小五六种造型,最小的米花糖直径有3厘米,大的直径有10厘米,而每一种米花糖都有红、黄、绿、白4种颜色。

米花糖

施甸的小米花糖主要是用在孩子满月、建新房时向街坊邻居洒福讨彩头,大米花糖主要用在春节时摆放供桌,迎春纳福。

冬瓜糖

冬瓜糖即冬瓜蜜饯,是云南玉溪的著名小吃之一。具有清凉甜脆、透明无渣的特点。其分为红蜜饯和白蜜饯两种,两种蜜饯均呈透明状,且色泽鲜艳。

冬瓜糖

相传玉溪制作冬瓜蜜饯始于明代后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民国初年玉溪凤香斋糕点铺名师唐家荣曾创「水晶蜜饯」,使玉溪冬瓜蜜饯声名大震,并畅销海内外。

冬瓜糖

到玉溪旅游的游客,以能够买到本地特产冬瓜蜜饯带回家去而感到不虚此行。亲友之间,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也常以馈送冬瓜蜜饯作为一种礼品。

冬瓜糖

玉溪冬瓜蜜饯虽然称蜜饯,却并非以蜜制作,而是选用上等红、白糖精工制成,质优味美,让人吃后真有「不是蜜味胜似蜜味」感觉。

杂糖

新年吃的传统糖果种类多,芝麻片、花生糖、江米条、水果软糖等,云南人一般就统称「杂糖」,而杂糖品质以玉溪大营街为最佳。

杂糖

在小时候,一年中只有在过年或有婚嫁喜事的时候,才能吃上种类丰富的杂糖。杂糖独特的风味,亦是童年的滋味。

杂糖

最出名的就是像板子一样的花生糖,一口下去只有花生和麦芽糖的香味,连高级的坚果棒都没有这么扎实。如果不喜欢花生,还有芝麻口味、瓜子口味。

你的童年还有什么糖?和我们分享下吧~
上一篇: 每一个热爱美食的人,都想生活在蒙自
下一篇: 云南人的夏天,少不了吃凉粉!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猜你喜欢

换一批
  • 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

    地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东楼、南楼

    时间:2023/02/02 - 2028/02/02

热门推荐

  • 永子和云子有什么区别?一文带你解锁!

  • 民族丨56个民族服饰最终篇——独龙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

  • 云南人人爱的米线,吃法可不止“过桥”

  • 代表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大红袍,原来不是红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点评

分享

请输入验证码

文化数字平台

平台的使命是,整合、展示、宣传中华文化;
平台的信念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平台的宗旨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首页

文化百科

文化趣闻

文化圈子

文化动态

关于我们

56简介

版本信息

联系我们

诚信招聘

公众号
56文化公众号
微信
56客服
56小象抖音号
56小象抖音号

友情链接:

爱站网

唐诗三百首

长亭文章网

天马文学网

满分作文网

中华历史

大河网

毕业论文

牛台词网

知网查重

云南软件开发公司

网安备案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28号 Copyright © 2018 云南五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9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