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族 衣食住行 象脚鼓

象脚鼓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民族 > 衣食住行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象脚鼓是因鼓身似象脚而得名,广泛。象脚鼓还受到傣族人民以及克木人的喜爱,是各族歌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基本信息
编辑
象脚鼓
景颇、佤、傈傈、拉祜、布朗等
傣族的重要民间乐器
用于歌舞和傣戏伴奏
目录
  1. 1 形状构造

  2. 2 发展简史

  1. 3 传奇故事

  2. 4 演奏方法

  1. 5 分类

  2. 5.1 长象脚鼓

  1. 5.2 中象脚鼓

  2. 5.3 小象脚鼓

正文
编辑正文

形状构造

象脚鼓外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它是用一整段木材(或几块木料拼粘)制作,通体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鸣体,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拴系于鼓腔下部,并可调节其张紧度。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雕有装饰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花绸带和彩球。

象脚鼓鼓身常有图饰,图形多为孔雀,有时象脚鼓在舞动中还插上几根孔雀羽毛,而孔雀是傣族人最珍视和喜爱的鸟类,它代表着吉祥如意,表现了傣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样,象脚鼓造型似大象的足,而大象在傣族人的心中象征五谷丰登,生活美好。从象脚鼓中看到了孔雀和大象,无不表明出傣族人民的美好愿望。

发展简史

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明朝人钱古训写的《百夷传》一书说:傣族“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这里说的“三、五长鼓”正是指的象脚鼓,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可见在明代以前,傣族就已经有了象脚鼓。

关于象脚鼓的来历,在傣族民间流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傣族地区年年洪水为患,人们不得安居乐业,后来才知,是一条蛟龙作孽。大家都恨死了这条蛟龙,有一个勇敢的傣族青年,立志为民除害。他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终于杀死了蛟龙。在庆祝胜利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对孽龙的憎恨,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就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作成了象脚鼓。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每当象脚鼓敲响之时,男女老幼都欢快地跳起舞来。

傣族人民制作的象脚鼓,鼓身细长,鼓面不再用蟒蛇皮,而是用羊皮作成。鼓身用轻质木材,一段完整的圆木挖空树心而成。整个鼓身涂上鲜艳的彩色,并用孔雀翎毛装饰,非常美丽。鼓身上系黄色或其他彩色绸带,挂在击鼓人的左肩。击鼓人夹鼓于左胁下,双手击鼓面。击鼓前,要用糯米饭滋润鼓面,使鼓声哄鸣悦耳。击鼓人边敲鼓边舞蹈,鼓声时紧时缓,节奏明快。击鼓人是整个舞蹈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人们随着鼓声欢乐舞蹈,舞姿婆娑,变化万千。

传奇故事

傣族象脚鼓的来源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相传在远古时候的勐遮地区是一个碧波荡漾的美丽湖泊。可湖畔却盘踞着蟒魔和龟魔,它们四处造孽吞食人畜。后来一位傣族武士带着一群猎人来到湖边,消灭了吞噬人畜的蟒兽,取皮蒙在空心树和竹筒上敲击取乐,于是便形成了鼓。几年以后,有两位驯象人把鼓改成象脚腿的形状,自此以后傣族民间便有了象脚鼓。

演奏方法

象脚鼓的敲奏方法十分丰富,往往随表演情绪需要而指、掌、拳、肘、脚并用,鼓点纷繁多变。鼓手边敲边跳,不时做出摆鼓、甩鼓、摇晃转身等动作,十分诱人。

演奏时,将象脚鼓背带挂于肩上,鼓身斜向身前,也可将鼓直立于地,左手扶住鼓边,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和右手配合交替敲击鼓面。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 

演奏方法有正拍、闷拍、指拍(用一个指头)、掌拍和拳击(半握拳)等,右手多击重拍,在演奏高潮或情绪热烈时,甚至手肘和脚也参加击奏。

傣家鼓手演奏时,为了改变鼓的音色和音高,还在鼓面中心糊上饭团,用饭团的大小、厚薄来改变演奏效果。

象脚鼓因大小不同而发音各异,大鼓音色雄壮、浑厚,中鼓激越、昂扬,小鼓清脆、明亮。

象脚鼓常与铓锣、傣镲组合在一起,为傣族的孔雀舞等民间舞蹈伴奏,在民族乐队或傣剧乐队中,象脚鼓常作为色彩性节奏乐器使用。此外,象脚鼓还与舞蹈相结合,作为独奏节目来表演,这就是人们熟悉的《象脚鼓舞》。

分类

长象脚鼓

舞蹈动作不多,以打法变化、鼓点丰富见长。有手一指打、二指打、三指打、掌打、拳打、肘打、甚至脚打、头打、多为一人表演,或为舞蹈伴奏。长象脚鼓是象脚鼓中最高大的一种,傣语称“光亚”,一般在13O~160厘米,最高的达190厘米,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

中象脚鼓

一般用拳打,个别地区用槌打。它没有更多鼓点,一般一拍打一下,个别地区左手指加打弱拍。以鼓音长短、音色高低及舞蹈时鼓尾摆动大小为标准。据说鼓音长者,可打一槌鼓将衣服钮扣全部解开,再一槌鼓将钮扣全部扣好,鼓音仍不完。中象脚鼓舞步扎实稳重刚健,大动作及大舞姿较多。舞蹈时不限定人数,人少时对打,人多时围成圆圈打。中鼓傣语称“光吞”,是象脚鼓中用途最广的一种,鼓高60~95厘米,鼓面直径23~28厘米,鼓底直径23~31厘米.中腰最细处直径11~15厘米,常用于象脚鼓舞或节日庆祝。

小象脚鼓

仅在西双版纳较多见,舞步灵活跳跃,以斗鼓、赛鼓为特点。斗和赛中以灵活、机智的进攻、退让、最后抓住对方帽子或包头为胜。一般为二人对赛。小鼓外形有如矮脚怀状,高仅30~40厘米,应用不如大、中型鼓广泛。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1327
  • 编辑次数 : 0
  • 最近更新 : 2021-12-30 15:56:33
  • 创建者 : 丸约

百科目录

  • 1. 形状构造
  • 2. 发展简史
  • 3. 传奇故事
  • 4. 演奏方法
  • 5. 分类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象脚鼓 民族乐器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