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关注数:4 帖子数:21 浏览数:2367
+ 关注

中国传统节日(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 丸约

    立冬补嘴空,你所在的地方都吃些什么呢? 置顶 精品

    民间有「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的说法,在各地也有着不同的立冬美食习俗。 在北方,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可见北方人立冬对吃饺子这一习俗极为重视。 据说,饺子得名于「交子之时」,新旧年之交、季节之交吃饺子,意在新旧交替,秉承上苍祈佑来年好运。在「老天津卫」地区,还特别讲究吃倭瓜馅的饺子。 南方民间认为,立冬日吃甘蔗,既能保护牙齿,又有滋补的功能,还流传着「立冬食蔗不会齿痛」的说法。

    作者:丸约

    圈子: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1/11/03

    0

    0

  • 粽粽

    大暑将至啦!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日期在每年公历的7月22—24日之间。 大暑期间,中国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喝羊肉汤等习俗。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是中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在中国华南以北的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如苏、浙、赣等一带处于炎热少雨季节,滴雨似黄金。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丰棉丰”,“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的说法。恰如左河水诗云:“日盛三伏暑气熏,坐闲烦静在蝇蚊。纵逢战鼓云中起,箭射荷塘若洒金。”如果大暑前后出现阴雨,则预示以后雨水多。农谚有“大暑有雨多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少雨,吃水愁”的说法。

    作者:粽粽

    圈子: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2/07/19

    0

    0

  • 小瓦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期间迎来三伏天,这时候天气闷热且潮湿,因此俗话有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分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壁,三候鹰始挚。 小暑前五日,炙热的夏风吹来,无处不弥漫着热气,灼热铺天盖地让人无处藏身; 小暑后五日,蟋蟀还趴在墙壁上,一般要等到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 小暑的最后五日,鹰比其他动物更为灵敏,已先感知到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 这么炎热的时候,人们都在做什么呢?

    作者:小瓦

    圈子: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2/07/06

    0

    0

  • 一只月

    小满,小得盈满

    小满,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季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料已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称为小满。 小满·小得盈满 二十四节气中,很多节气是相对的, 如小暑大暑、小雪大雪等。 唯独只有小满,没有大满之说。 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中讲求中庸之道。 满易招损,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小满小满,将满未满, 永远有上升的空间,

    作者:一只月

    圈子: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2/05/13

    0

    0

  • 离枫

    立夏将至,与春天说声再见~

    立夏,是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第七个,每年的5月5日到5月7日中的一天,当太阳到达了黄经45度时,就是立夏的开始。 何为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三候 立夏之日,蝼蝈鸣。 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农生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作者:离枫

    圈子: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2/04/24

    0

    0

  • 粽粽

    叫醒你的是梦想,叫醒万物的是“惊蛰”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讲到“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所以这一天讲的就是惊蛰。 惊蛰在古代时也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就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而“惊”原意是惊吓的意思,“蛰”是指冬眠的小动物,所以古语也有“春雷惊百虫”,春雷响,冬眠的蛰虫就被雷声惊醒,将沉睡的万物开始唤醒,去迎接一路的繁花似锦。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

    作者:粽粽

    圈子: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2/03/04

    0

    0

  • 中元

    农历二月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龙会抬头?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在仲春卯月初,“卯”五行属木,卦象为“震”;九二在临卦互震里,表示龙离开了潜伏的状态,已出现于地表上,崭露头角,为生发之大象。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作者:中元

    圈子: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2/02/23

    0

    0

  • 粽粽

    “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

    “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至今为止很多老人对此深信不疑,然而这种说法是从何而来的呢? 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源于清朝,明末清初,清军入关为了移风易俗,下令强行让汉人剃发留辫,而当时清朝政府说出的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而其中汉人的一系列的反抗激怒了当时的统治者,于是便采用屠城的方式来推行他们剃发令,于是便有了扬州十日这样的惨案。 不过在大清国的高压之下,以及逐渐安定的盛世之治,还是正常实施了剃发令,一些文人也不再喊“头可断,发不能剃”,而是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前朝的思念,意思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所以改成了“死舅”。

    作者:粽粽

    圈子: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2/02/17

    0

    0

  • Karena.Q

    元宵节将至,这些习俗你了解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节庆。元宵节处于农历的元月,“宵”在古代是指“夜”,古人将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这一天也就定为元宵节。 在中国历史记载中,元宵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在正月上辛夜于甘泉宫祭祀“太一”,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直到汉魏之后,正月十五元宵节被真正定为民俗节日。

    作者:Karena.Q

    圈子: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2/02/10

    0

    0

  • 小瓦

    正月初一到初七的有趣习俗,快来看看!

    是不是很有趣?祝大家新年快乐哦!

    作者:小瓦

    圈子:中国传统节日

    发布时间:2022/01/2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