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保护传承 以歌传情、踏歌而行的少数民族叙事诗

以歌传情、踏歌而行的少数民族叙事诗

2021/10/08 16:15:40 2182 小象 文章编码:C33E5F

有些话不一定要说出来,也能唱出来,少数民族的叙事长诗就是这样的。

叙事长诗是诗歌的一种,民间叙事长诗一般都是有头有尾,故事跌宕起伏,情节环环相扣,内容引人入神、连接现实,大多为第三人称,也有少数第一人称的作品。

少数民族叙事诗.jpg

少数民族叙事长诗注重人物刻画,有时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诗中大多为反应各族人民生活生产的,记录民众生活,诉说爱情,歌唱各民族人民反压迫、反侵略,多在重要的节日里唱和。

少数民族姑娘在对歌.jpg

把日常生活唱进歌里,时时歌唱,少数民族早期传承叙事长诗的方法便是口耳相传。

傈僳族《阔时目刮》

「阔时目刮」为傈僳语,翻译为汉语称「春节调」,顾名思义,这是一首过新年时唱的调子,一般以对唱的形式来表达,原文有近万行,内容包括了生产、爱情、生活等,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傈僳族.jpg

这首诗歌主要表达了三个方面:一是祈求祖先和神灵的庇佑,二是歌颂生产和生活,三是歌唱爱情。

傈僳族.jpg

汉代时,「踏歌」传入中原地区,唐代很是推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等诗句,描写的就是唐代时民间踏歌而行的画面,清朝后「踏歌」在汉族地区衰败没落,但傈僳族民间却把这种古老的歌舞形式沿袭至今。

苗族《昭蒡俭和高帕施》

故事讲述了昭蒡俭和高帕施曲折的爱情故事。恶人多漫多龙想强娶高帕施为妻,两人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天边」,在故事里象征美好、没有压迫的地方。

昭蒡俭和高帕施.jpg

多年后,仙人知道了他们的遭遇,派出天将铲除恶人,二人终于得以回到苗族家乡,与亲人团聚。

苗族姑娘.jpg

这首叙事长诗是寻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广泛流传于昭通、曲靖、楚雄等苗族地区。

苗族姑娘.jpg

故事赞颂了两人向往自由和幸福的勇气,具有反压迫统治的色彩,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婚姻的态度。

傣族《娥并与桑洛》

傣族姑娘娥并和傣族小伙桑洛相知相爱,但却遭到父母反对,最后双双殉情,这是一首悲剧叙事长诗。

娥并与桑洛.jpg

诗中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爱情的自由的向往,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傣族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精神。

娥并与桑洛.jpg

诗句流畅,语言优美,诗中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感情丰沛,以口述的方式流传于民间,一般3-5人共同吟唱,是傣族中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彝族《阿诗玛》

阿诗玛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她和阿黑相爱,却被财主的儿子阿支看中,趁阿黑不在,掳走阿诗玛要强娶于她,阿黑来与阿支对歌决斗,阿支输了,阿黑带走了阿诗玛。

阿诗玛.jpg

可阿支却不甘心,在两人回家路上放出洪水,阿诗玛被洪水卷走,被应山歌姑娘救起,一起住在十二崖子下化为石像,永远守护着自己的乡亲们。

石姑娘.jpg

《阿诗玛》的原创是用撒尼彝语演唱,在撒尼彝语地区非常盛行。

彝族.jpg

后汉文翻译的《阿诗玛》和用其他艺术形式演绎的《阿诗玛》出现后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但用撒尼彝语演唱的《阿诗玛》却处于濒临的状态。

把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编进诗里,唱进歌里,是人民们的瑰宝,但能用原来的语言完整唱出民族叙事长诗的人却越来越少。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抖音《骑大象》趣闻

56文化网

微信公众号:chn_56whw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3分钟,做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