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保护传承 田间地头,深山老林,处处是山歌

田间地头,深山老林,处处是山歌

2022/03/21 09:20:58 1374 小象 文章编码:71855C

歌曲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传承多年的民歌则是最朴实、最真挚地代表伟大劳动人民心声的歌曲。

传统乐器

全国各地均有地方民歌传唱,但它们的歌曲风格、演唱技巧却大不相同。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的民歌差距更大,每一种都唱出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和人生态度。

独龙族民歌

独龙族使用自己的语言,在独龙江乡独龙族语言中对各种不同的民歌尚无明确的称谓。

独龙族

他们把民歌统称为「门租」;唱歌、唱调子称作「门租哇」;「哇」是唱的意思。

音乐题材上,每一种旋律音调都可演唱较为广泛的题材内容,常见的有叙事歌、习俗歌、山歌小调、劳动歌、祭祀歌、儿歌及哄娃调等。

独龙族老人

比如,反映婚姻习俗的有《劝嫁歌》、《配亲歌》;反映宗教信仰的有《猎神歌》、《剽牛歌》等。

独龙族人

这些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倾注着独龙族人民纯洁真挚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独龙族有本民族史诗的民歌《创世纪》。

阿昌族民歌

阿昌族的民歌使用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成熟的文字,因此这些歌往往口耳相传,直到今天。

阿昌族男女

这类民歌十分随意,对于演唱场所也完全没有限制,田间地头、深山老林都是歌手们一展歌喉的好地方。

阿昌族歌舞

阿昌族民歌善用以物拟人,含蓄清新,曲调悠扬,不同的民歌对应不同的场所,天地间飘满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期盼。

阿昌族音乐

最富于民族特色的是传统的「窝罗」,意即「堂屋旁边的欢乐」。他们把边歌边舞称之为「蹬」,「蹬窝罗」是最古老的歌舞活动。

傈僳族民歌

傈僳族天生能歌善舞,细胞里的艺术基因抑制不住地喷薄,素有「盐不可不吃,歌不可不唱」的说法。

傈僳族女子

傈僳族民歌的曲调比较统一,以快慢区分歌曲的内涵思想,欢乐、喜庆的歌则节奏快;忧伤、苦闷的歌缓慢悠扬。

傈僳族民歌

有时同一首歌也会有快慢之分,同样用于表达不同的情绪。这一点与许多现代音乐不相同,但却格外具有傈僳族特色。

傈僳族女子

傈僳民歌主要分为「摆时」「优叶」「木刮」三种,其主题涉及民族渊源、人类繁衍、生产生活、风情习俗等多个方面,是傈僳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傈僳族女子

随着老一辈歌手的慢慢逝去,傈僳民歌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困境,目前已被作为国家级非遗保护了起来。

彝族民歌

彝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有着全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字有一千多个。

彝族民歌

以本族语言歌唱的彝族民歌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分为叙事歌、山歌、情歌、舞蹈歌、儿歌等几大分类。

彝族民歌演唱

民歌记录下了彝族人的历史、科学、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的文化,是一本璀璨的民族文化诗篇,《阿诗玛》便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歌。

彝族儿童

彝族民歌中的儿歌十分有趣,主要用于在过去的孩子的启蒙,通过歌曲向孩子传授简单的生活知识。

彝族女子

歌词中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语言生动风趣,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也陪伴着无数彝族孩子长大成人。

在彝族中歌舞是盛会的必备节目,每当盛会来临彝族人便燃起火堆,围成一圈欢歌载舞。

#结语#

民歌是重要的民族文化记录手段,更是劳动人民抒发心声的重要形式。民歌传承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

民歌

各族文化共同璀璨造就了独一无二的七彩云南,也造就了美丽中国。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抖音《骑大象》趣闻

56文化网

微信公众号:chn_56whw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3分钟,做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