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的饮食文化,在云南是独树一帜,或许是因为这里的居民多是当年从中原到此屯垦戍边的明军后裔,所以饮食风格结合了当地特色和中原味道,与传统意义上的滇味有很大的区别。
稀豆粉
云南的传统早点文化是米线或者饵块,而在腾冲早餐必须要来一碗稀豆粉。
稀豆粉—就凭它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足以证明它在腾冲人心中的位置,不亚于早茶在广东的重要性。
它是把豌豆晾干磨成粉,经过慢煮不停地搅拌,制成不稠不稀的糊状。
热腾腾的稀豆粉撒上小葱香菜、油辣子、芝麻和盐,一碗下肚就足以慰藉早起的烦恼,吃完擦擦嘴又是为生活奋斗的一天。
大救驾
中午吃什么?早上吃过稀豆粉中午可以来一盘大救驾当做主食,再来一盘小角瓜炒蛋,大救驾管饱小角瓜解腻无疑是夏天没胃口的救星。
小角瓜用的是当地特有小角瓜,这种在别的地方几乎见不到的食材,在腾冲却是一种很稀松平常的瓜菜。
口感很独特,吃起来清新爽口,是当地蔬菜届的特色之一。
大救驾, 腾冲最出名的传统小吃之一,其实就是腾冲炒饵块。据说,明末吴三桂降清后攻打昆明 ,南明永历帝朱由榔逃亡滇西,途径腾冲(当时叫腾越)。当时天色已晚,一行人疲惫不堪,饥饿难忍,终于找到一户农家。
主人把家里最好的食物——饵块、火腿、鸡蛋,青菜,炒在一起。永历帝吃后赞不绝口地说:“炒饵块救了朕的大驾。”于是, 腾冲炒饵块便有了一个别名——“大救驾”。
铜锅牛肉
到了晚上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涮个牛肉,喝两杯小酒,扫去一天的疲惫,可谓快意人生。
一锅大铜瓢里是煮得浓厚的牛骨汤,里面放了满满的牛杂、牛肉、牛皮,铜瓢里总能源源不断地夹出来牛肉,牛肉和牛杂特别有味道,它不像潮汕牛肉火锅那样涮得入口即化的口感,相比下来有些韧性,却入味十足。
在云南还有一种新吃法:薄荷配牛肉。
薄荷的清香冲淡了牛肉的油腻,涮上几秒和牛肉一起送进嘴里,薄荷的清新加上牛肉厚重的香味让人欲罢不能,凉爽的天气里这番大口吃肉的愉快使人倍感幸福。
腾冲烧烤
入夜后的古镇烧烤摊开始营业,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夜晚的烧烤吃的并不是惊艳的味道,更多的是友人难得一聚的时光。
在腾冲烧烤一定要吃腌制类的,因为那才是滇式烧烤的特色,每家的腌制手法都不同,风味也是各有各的特色,小肉串、烤茄子、豆腐、鸡脚、鸡翅是烧烤摊必点。
包浆豆腐的鲜味诱人,辣度也特别挑战外地人,尽管如此,还是一边“嘶”一边大口喝着饮料吃得酣畅淋漓。
民以食为天,美食里往往隐藏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不仅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更是地居民热情好客、豪爽大方的体现。
好好吃饭也是在认真的生活。
文章点评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