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品茗知趣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2020/01/14 17:14:09 706 小象 文章编码:ACC1FE

也许你熟知沱茶、砖茶、竹筒茶,也经常在收礼时见到精美的茶饼,但你知道他们都属于「紧压茶」吗?

茶叶为什么要压成一个大饼?不同形状难道还有不同的口味吗?今天我们就来揭秘紧压茶。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何谓紧压茶

紧压茶,主要是以黑毛茶、老青茶、做庄茶及其它适合制毛茶为原料,经过渥堆、蒸、压等典型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砖形或其它形状的茶叶。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按照不同的紧压形式,又可分为饼茶、黑砖茶、茯砖茶、竹筒香茶、花砖茶、方包茶、固形茶和圆茶。

紧压茶的多数品种比较粗老,干茶色泽黑褐,汤色澄黄或澄红。在少数民族地区非常流行。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由于过去产茶区大多交通不便,运输茶叶是靠肩挑、马驮,在长途运输中极易吸收水分,而紧压茶类经过压制后,比较紧密结实,增强了防潮性能,便于运输和贮藏。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追溯起来,11世纪前后,四川的茶商就把绿毛茶蒸压成饼,运销西北等地。明代以前,我国饮用的团饼茶就是茶树鲜叶经蒸青、磨碎,用模子压制成型烘干而成的紧压茶。到十九世纪末期,湖南的黑砖茶、湖北的青砖茶相继问世。

现代,紧压茶已经非常普遍,常见以制成的绿茶、红茶或黑茶的毛茶为原料,经蒸压成圆饼形、正方形、砖块形、圆柱形等形状。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有的紧制茶在比较长时间的贮存中,由于水分和湿度的作用,茶叶浓郁口感更佳。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除此之外,紧压茶具有较强的消食祛腻作用,能适应各地少数民族特殊的烹饮方法,所以广受全国茶友的喜爱。

紧压茶分类

那么不同形状的紧压茶究竟有何不同呢?我们来看几种最常见的紧压茶:

饼茶:茶饼是经蒸压而成,外形呈扁平饼状的茶叶。常以七块饼茶为限,用笋叶将七个茶饼包装为一筒,故又名七子饼茶,有生饼和熟饼两种。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黑砖茶:黑砖茶的外形为长方砖形,砖面端正,四角平整,模纹清晰。色泽黑褐,香气纯正,浓厚微涩,汤色红黄微暗,叶底老嫩均匀,每砖净重2公斤。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茯砖茶:茯砖茶约于1860年问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茯砖色泽黑褐,汤红不浊,口感特点是:香清不粗,味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竹筒香茶:竹筒香茶是云南特有的名茶,因茶叶在竹筒内压制而得名,外形呈圆柱,柱体表面光滑,香气馥郁,具有竹香、糯米香、茶香三香一体的特殊风味,滋味鲜爽回甘,汤色黄绿清澈,叶底肥嫩黄亮。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花砖茶:花砖历史上叫作「花卷」,因一卷茶净重合老秤1000两,故又称「千两茶」。气纯正、味纯正,汤色红黄,每片花砖净重2公斤。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方包茶:方包茶产于四川灌县,是西路边茶的一个主要花色品种,因将原料茶筑压在方形篾包,四角稍紧。方包茶的品质特点是色泽黄褐,稍带烟焦气,滋味醇和,滋味醇和,汤色红黄,叶底黄褐。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据资料记载,竹筒茶可能是最早的普洱紧压形式,除此之外云南还有下关沱茶、藏销紧茶等紧压名茶。这种充满智慧的储存方式,让茶香越飘越远。

品茗方式

那么无比坚硬的茶块该如何品茗呢?网上传出各式各样高能的的撬饼方式:有用菜刀砍的,用小锤敲碎的,用手掰的,甚至还有用牙咬的。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切勿暴力取茶,碎末茶太多会加重茶汤的苦涩味,直接影响茶汤的整体口感,用茶刀/茶锥撬取的紧压茶,茶叶条索较为完整、碎末较少,冲泡出来的茶汤口感滋味较好。你应该这样做:

1、撬茶砖时,一只手按好茶砖,另一只手拿茶刀/茶锥从茶砖的侧面入刀,将茶刀/茶锥从边缘插入茶砖内部,再往上提起,这样就能轻松的撬起一片茶。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2、撬茶饼的时候,需要从饼背中心的凹陷处开始,将茶刀/茶锥从凹陷处插入到茶中,向四周放射性的撬起,或是从茶饼侧面插入撬取。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3、沱茶的撬法和茶饼类似,也是从中间的凹陷处开始着手,从边缘入刀,向里侧撬起,比较好着力,同时可以保持茶沱外观的完整。

什么是紧压茶?压成大饼会更好喝吗?

聪明的中国人为了在长途运输中保存物品,发明了好看好喝的紧压茶,今天的紧压茶不仅是茶叶,也是一件美好的藏品。

今年过节,知道送什么了吗?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抖音《骑大象》趣闻

56文化网

微信公众号:chn_56whw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3分钟,做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