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诗词歌赋 古诗遇上美食,第一首就馋哭了!

古诗遇上美食,第一首就馋哭了!

2020/05/25 11:24:51 2209 小象 文章编码:BF5519

中华美食用多少话都夸不完,蒸煮烤炸的精湛技巧,来自山海河川的时令材料,不仅俘获了凡人心,也俘获了各位大诗人的胃。

壁画

不怕吃货说「真香」,就怕吃货有文化!当古诗遇上美食,将为我们呈现一场怎样的盛宴?

锅盖

老饕苏轼爱馓子

《寒具》

宋·苏轼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提到吃货诗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苏轼,他不仅给自己写过《老饕赋》,还发明了东坡肉、东坡饼等诸多名菜。

苏轼

这首《寒具》就是他的美食诗词之一,古代寒食节有吃寒具的习俗,此诗描写了厨娘制作美食寒具的过程。

炸面条

纤纤细手揉面搓条,清油微热后下面炸至嫩黄,等炸至略深的颜色一圈圈连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美人手臂缠着金饰。在苏轼笔下,一款宋代的点心跃然纸上。

出锅

从诗中对寒具的描写中不难发现,其实它就是徐州特产的油炸面食「馓子」,苏东坡在徐州任职期间最爱吃馓子,甚至将它与美人的金饰作比,一想到那香酥金黄的样子,真令人口水直流。

更多苏轼的美食诗: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猪肉赋》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留别廉守》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豆粥》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红烧肉

符曾与京城第一汤圆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清代诗人符曾在元宵这天吃上了一碗美味的汤圆,提笔写下这首诗,香甜的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用井水来淘洗像珍珠一样的江米……

汤圆

在诗人的描写下,汤圆的原料和制作过程一一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桂花核桃的香甜,江米糯皮的柔软,让人十分向往。

糯米

这时他说,马思远是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人人在元宵节天黑前都要争相购买。看来从古到今,人们抢购美食的习惯都是没有改变过的。

桂花汤圆

时逢佳节,美食是不能少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吃了美食的诗人用最真挚的语句记录下了这些美好瞬间。

更多时令的美食诗:

清明已自断百果,樱豆从头次第尝。——舒岳祥《三月十七日食樱桃蚕豆知麦熟日至矣示家人为》

朱提注酒酒如池,大白淋漓吃不辞。——杨维桢《春侠杂词》

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陆游《初冬绝句》

晚网得鱼似湖白,銮刀脍玉捣香齑。——赵汝鐩《避暑溪上》

红烧鱼

杨万里一口吃完的大饼

《食蒸饼作》

宋·杨万里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

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诗人一腹大於蝉,饥饱翻手覆手间。

须臾放箸付一莞,急唤龙团分蟹眼。

这天诗人杨万里饥肠辘辘,一口吃下了一整个大饼,感到十分满足。饼是我国最常见的主食之一,汉代开始就颇为流行,可以说普通的煎饼,推动了华夏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发展。

烧饼

在古诗中,诗人随口提到的日常琐事,也恰是我们观察古人生活的一道窗,诗人杨万里所生活的宋朝,酵面蒸饼技术已普及,从文中可以探得一二。

饼

白居易担任忠州刺史时,当地胡人的文化盛行,他就曾学习过胡饼的做法,做了一个面脆油香的大饼寄给杨万州「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饼

看来只要有心,从诗词与饼中,也能了解不少历史故事呀。美食不仅是生存所需,也是故事的记录者,

更多饼食的美食诗:

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璋书。——苏轼《贺陈述古弟章生子》

个中渴羌饱汤饼,鸡苏胡麻煮同吃。——黄庭坚《奉谢刘景文送团茶》

醋酽橙黄分蟹壳,麝香荷叶剥鸡头。——刘辰翁《望江南·秋日即景》

肚饥买个油糍吃,吃了油糍肚不饥。——释师范《止翁》

糍粑

看完已馋哭……你还知道什么写美食的诗吗?给我们发消息分享下吧。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抖音《骑大象》趣闻

56文化网

微信公众号:chn_56whw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3分钟,做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