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文化网
  • 首页
  • 文化百科
  • 文化趣闻
  • 文化圈子
  • 文化动态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动态 新闻时事 河南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更多的是热爱

河南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更多的是热爱

发布时间:2021/03/18 17:03:37 浏览量:97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章编号:1300B6

河南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更多的是热爱

张修旭在制作面人 邓小强 摄

中新网新乡3月3日电(邓小强)一捏、一揉、一搓,屏气凝视,用小刻刀灵巧地点、切、刻、划,片刻之后,一个个精巧的面人就如小精灵般,在河南延津80后青年赵修旭的手上跃然而出。

河南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更多的是热爱

张修旭在制作面人 邓小强 摄

赵修旭出生1984年11月,系河南省延津县魏丘乡赵留店村人,是延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面塑”传承人。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是一门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它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河南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更多的是热爱

一丝不苟,用心制作 邓小强 摄

3日,走进赵修旭的工作室,只见摆放着许多面塑作品,从肩挑金箍棒的孙悟空,到手提大刀的三国大将等古典造型人物不一而足。这些人物均是用不同颜色的面团制作而成,他们衣着鲜艳,动作、表情鲜活生动。

河南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更多的是热爱

张修旭的作品 邓小强 摄

“小时候,爷爷蒸花糕、蒸十二生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赵修旭介绍说,自幼喜欢美术,酷爱手工。参加工作后,赵修旭原本只是在传统面塑上摸索,后又结合了多地多家面塑大师的技艺手法,秉承着“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态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制作的食品雕刻、冰雕、面塑等手工艺品曾多次参展,并多次获奖。

河南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更多的是热爱

张修旭的作品《时迁盗甲》 邓小强 摄

“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源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有责任将这门古老的艺术不断传承下去。”钟情面塑艺术的赵修旭称,更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传给真正喜欢的人。

河南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更多的是热爱

张修旭的获奖作品《门神》 邓小强 摄

为此,赵修旭平时除了义务给当地小学生进行课程培训外,还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优势,录制教学视频,传播分享面塑艺术的精华。他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更多的是热爱与情怀,不愿意走向商业化。(完)

上一篇: 河南仰韶村遗址发现距今5000多年前疑似水泥混凝土
下一篇: 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优秀传统文化应代代相承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猜你喜欢

换一批
  • 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

    地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东楼、南楼

    时间:2023/02/02 - 2028/02/02

热门推荐

  • 永子和云子有什么区别?一文带你解锁!

  • 民族丨56个民族服饰最终篇——独龙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

  • 云南人人爱的米线,吃法可不止“过桥”

  • 代表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大红袍,原来不是红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点评

分享

请输入验证码

文化数字平台

平台的使命是,整合、展示、宣传中华文化;
平台的信念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平台的宗旨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首页

文化百科

文化趣闻

文化圈子

文化动态

关于我们

56简介

版本信息

联系我们

诚信招聘

公众号
56文化公众号
微信
56客服
56小象抖音号
56小象抖音号

友情链接:

爱站网

唐诗三百首

长亭文章网

天马文学网

满分作文网

中华历史

大河网

毕业论文

牛台词网

知网查重

云南软件开发公司

网安备案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28号 Copyright © 2018 云南五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9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