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孕育了二十多个少数民族,也孕育了无数「奇奇怪怪的节日」。
在大理祥云县七宣村有一个传承上百年的神奇节日,名为「哑巴节」。
初闻其名,总是让人误会——难道这是专门为哑巴开设的关心残障人士的节日吗?
这只算答对一半,这节日确实与哑巴有关,但却并非现实中的残障人士,而是传说中的「哑巴」。
美丽的哑巴姑娘
相传在很久以前,自然灾害十分严重,人们又没有合理的手段规避这些灾难,加上兵荒马乱,战火四起,百姓的日子十分难过。
就在这时,大理七宣村爆发了一场瘟疫,更是让村民的日子雪上加霜,一年不如一年。
这时,村里一位美丽善良的哑巴姑娘为了帮助其他村民,徒步出村,四处乞讨食物和药材,过着艰苦扶贫的日子。
后来龙王来到村子,看见了这一切,他被姑娘的善良所打动,于是他将哑巴姑娘纳为妃子。
哑巴姑娘在龙王的帮助下学会了说话,并且还为龙王生下了很多子嗣,不过她的心中始终没有忘记七宣村村民们的艰苦生活……
于是她乞求龙王,希望每年能够回去探望村民,于是龙王便允许她每年正月初八回村探视,并带去雨水、食物和药材,以帮助村民。
村民们收到了哑巴姑娘的帮助和馈赠以后,日子慢慢的好了起来,于是他们便将每年的正月初八定为哑巴节,以此表达对哑巴姑娘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在哑巴节当天,村民们会举行扮龙王、跳哑巴舞等活动,好不热闹。
哑巴节和哑巴舞
哑巴节不仅是一个民俗节日,更是从宗教、历史、哲学、科技、艺术等多个方面展现了彝族人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其表现形式主要为各种各样的活动。
节日当天,来自大理、楚雄等市的各族人民欢聚于此,观看由彝族毕摩祭师主持的恭请「大哑巴」仪式。
随后,哑巴队伍从村头到村尾,经过「三请三唱三起号」,最终将「大哑巴」请到节日会场,人们便跳起哑巴舞,庆祝这伟大的节日。
整个活动再现了哑巴节的传说,并通过歌舞的形式将彝族人民的生活生产场景表现了出来,弘扬彝族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交流。
宝贵的民族财富
哑巴节不仅是彝族人心目中的神圣节日,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通过节日的形式记录下了彝族人的智慧和善良。
古老的祭祀仪式透露着神秘的气息,却丝毫不显老气、乏味;盛大的节日虽来源于传说,却并没有封建迷信之中人权的泯灭;原生态的歌谣、舞蹈以及乐器,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
这样的传统节日正是我们应该去保护和弘扬的,它不仅是彝族人一家之长,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是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拥有的文化盛宴!
文章点评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