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文化网
  • 首页
  • 文化百科
  • 文化趣闻
  • 文化圈子
  • 文化动态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人生风味 一块烤糍粑,蘸一抹中国红

一块烤糍粑,蘸一抹中国红

发布时间:2021/11/17 17:11:11 浏览量:2609 来源:56文化网 文章编号:E8A4B4

每一种食物都蕴含着一些记号,有代表味道的,有代表口感的,还有的则代表季节。比如春天的草莓,夏天的栗子,秋天的蟹和冬天的糍粑……

糍粑

南方人喜欢吃糍粑,尤其是冬天,一家人围坐在火炉边聊着家常,炉子上烤的是醇厚的亲情,蘸的是那甜如蜜的生活。

一抹暖意 源于南方

糍粑由糯米蒸熟后捣碎制成,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如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

糍粑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十月朝,糍粑粄子碌碌烧。」说的是每逢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做的糍粑热气腾腾。

糍粑

许多地方的人们选择在腊月打糍粑,这也使得四季可食的糍粑多了一丝冬季色彩。

糍粑

过去的人们常在中秋节前打糍粑,佳节来临时,糍粑与月饼成了一对吉祥姐妹,载着人们的祝福,上了餐桌。

糍粑

热腾腾的糍粑软糯Q弹,人们常用来蘸糖吃。蘸的糖也有讲究,有的蘸白糖,有的蘸红糖,还有的蘸蜂蜜,一口下去甜到了心里。

糍粑

红糖喜庆,叫人看着便心中一暖,甜味更是堪称一绝;蜂蜜的吃法也很讲究,要趁热吃,吃得慢了,糍粑会硬,蜂蜜则变软了,就没有了那份粘糯甜蜜。

传承千年 源于墙砖

糍粑由来已久,正如吃粽子纪念屈原,中秋吃糍粑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源自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糍粑

战国时期,吴王因为刚打了胜仗洋洋得意,多次拒绝了伍子胥的忠告,听信谗言,甚至逼得伍子胥自刎身亡。

伍子胥

在他死后,越王勾践起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时值年关,天寒地冻,食物又不充裕,国家与百姓都到了危难关头。

这时伍子胥生前的亲信想起伍子胥曾经的交代「我死后,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苏州八个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

城墙

于是亲信带着人们来到城门下挖掘,原来那城墙下的基石竟是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原来,伍子胥在建城时便预料到有次劫难,将大批熟糯米蒸熟放凉后储存在此处,以备不时之需。

糍粑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有了将熟糯米制成「城砖」食用的习俗,至今在许多南方地区仍然保持着这一传统。

变化万千 不离本心

传统糍粑白的晶莹剔透,宛如一块温润的白玉。但在忠于美食的四川人手里,又多出了许多变化。

四川人会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捣成月桂糍粑,吃的时候蘸炒黄豆面或者白糖,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别具一番风味。客家人做的糍粑佐料很多,炒米、花生、芝麻、黄糖等全部研磨成粉、搅拌均匀,这样的蘸料绝对称得上「五味俱全」。

有的地方使用红豆作为配料,在热糍粑中裹入熟红豆等豆制品,加入适量食盐,切成椭圆状片块放到熟菜油中油炸,名为红豆油糍粑,其色、香、味皆令人垂涎。

红豆糍粑

#结语#

每当冬天来临,糍粑便不知不觉间上了餐桌,一口一口咀嚼之间,也许有对前人的敬仰和怀念,也许有家人之间的亲昵与温暖,亦或者只有糍粑的软糯与香甜……

糍粑

最重要的是,有一股中华文明的传承蕴藏其中。

上一篇: 栗子也有南北差异?解锁糖炒栗子新知识
下一篇: 有一种乡愁,叫腌菜膏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猜你喜欢

换一批
  • 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

    地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东楼、南楼

    时间:2023/02/02 - 2028/02/02

热门推荐

  • 永子和云子有什么区别?一文带你解锁!

  • 民族丨56个民族服饰最终篇——独龙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

  • 云南人人爱的米线,吃法可不止“过桥”

  • 代表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大红袍,原来不是红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点评

分享

请输入验证码

文化数字平台

平台的使命是,整合、展示、宣传中华文化;
平台的信念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平台的宗旨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首页

文化百科

文化趣闻

文化圈子

文化动态

关于我们

56简介

版本信息

联系我们

诚信招聘

公众号
56文化公众号
微信
56客服
56小象抖音号
56小象抖音号

友情链接:

爱站网

唐诗三百首

长亭文章网

天马文学网

满分作文网

中华历史

大河网

毕业论文

牛台词网

知网查重

云南软件开发公司

网安备案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28号 Copyright © 2018 云南五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9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