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文化网
  • 首页
  • 文化百科
  • 文化趣闻
  • 文化圈子
  • 文化动态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人生风味 宜良烤鸭可不简单,拥有600多年历史,朱元璋都爱吃

宜良烤鸭可不简单,拥有600多年历史,朱元璋都爱吃

发布时间:2019/07/03 11:07:38 浏览量:1719 来源:56文化网 文章编号:01374F

炎炎夏日,暑气侵扰,导致很多人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故有“苦夏”的说法。夏天需要进补,味甘性凉、可除体燥的鸭肉是绝好的养生食材。

中国有着悠久的食鸭文化,鸭肉的烹饪方法也是五花八门:嫩滑的白切鸭、酸甜的柠檬鸭、鲜美的盐水鸭、温润的姜母鸭等等,不胜枚举。但对于云南人来说,那一只皮脆肉嫩的宜良烤鸭才是难以割舍的味觉记忆。

宜良烤鸭又称“滇宜牌烧鸭”,是云南省经典的汉族传统名肴,起源于明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尤以宜良县的“狗街烤鸭”制作考究。烤出的鸭,皮脆黄、肉酥松柔软,甜嫩离骨,色鲜味美。

这只鸭子可不简单,拥有600多年历史,朱元璋都爱吃

鸭的“前世”

据说,朱元璋是历史上最爱吃鸭子的皇帝。相传,在明人洪武年间,朱元璋封颍川候傅友德为征南首领,率领千军万马奔赴云南,同时还带上了自己的御厨“李烧鸭”李海山。

之后云南统一,回南应变受封的颖国公被朱元璋赐白绫而自缢身亡,“李烧鸭”闻讯不敢回南京,便隐姓埋名后,在宜良狗街经营起了烧鸭生意,取名为:“滇宜烧鸭店”,如今的“李烧鸭”已到第28代传人。

这只鸭子可不简单,拥有600多年历史,朱元璋都爱吃

清光绪二十七年,宜良县狗街镇的一位叫许实的举人到北京赶考,身边跟着位叫刘文的书童,备考期间,刘文闲来无事,就每天到寓所旁边的“便宜坊”看别人烧烤鸭子,时间久了,他竟学会了“便宜坊”的焖炉烤鸭技术。

刘文回到家乡后,就在家门口的滇越铁路狗街火车站旁边开了一个烧鸭店,取名叫“质彬园”。而刘文选用的则是宜良当地特有的,以稻田中的鱼虾、谷穗为食的麻鸭作为原料,麻鸭长期运动,口感十分紧致细腻。

鸭的“今生”

1985年,兰学成在圆通山北门附近的环城路上,开了一家“宜良综合烧鸭店”,开始转型投入餐饮业,这就是“学成饭店”的前身。为让宜良烧鸭回归本味,兰学成开始一边钻研烧鸭的味道,一边为宜良烧鸭的传统“寻根”。

这只鸭子可不简单,拥有600多年历史,朱元璋都爱吃

2006年,在昆明等地历练20余年的兰学成,几经辗转终请来宜良烧鸭传人杨德春到店指教。

至2007,兰学成举办拜师礼,依古例敬茶敬酒、跪地叩头,正式拜师。杨德春老先生欣然收徒,亲授“京都烧鸭之宝”,兰学成也正式成为宜良烧鸭第四代嫡传弟子。

2009年“宜良烧鸭”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学成也成功入选“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期间,“宜良烧鸭”无疑是最“令人期待”的展点:每天现场只烤100只烧鸭,只送不卖。在赠送过程中,往往鸭子还没出炉,市民便自发排起长队等待。

这只鸭子可不简单,拥有600多年历史,朱元璋都爱吃

如今,兰学成开设传习馆教授生徒,几十年来跟着他学烧鸭的学徒也数以百计。因为半辈子烧鸭子,他被当地人戏称为“兰老鸭”。而经过3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兰老鸭”,一年要卖出100万只烧鸭。为满足正常的烧制运营,每天的库存至少得有约8万只鸭子。

好吃,因为够“土"

让云南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享受这份美味的同时,是兰学成他将这份“烧鸭土方”发扬光大。

全手工严谨的制作流程,“以野生蜂蜜做原料给鸭子上色、以土坯砌炉灶闷烧、以松毛结为燃料”,烤制过程中热量缓缓向鸭体传送微量元素和清香成就了难以言传的美味。

这只鸭子可不简单,拥有600多年历史,朱元璋都爱吃

“北有全聚德,南有兰老鸭”,是对兰学成的肯定。但他却低调表示,相比而言自己更看重的是如何做出老百姓喜爱的“滇味”烧鸭,而学成饭店任务是要打造百年老店,将美味传承、将技艺传承,让这股“老味道”传承到后代……

tips:

《学成饭店》宜良总店

人均参考价:59元   

营业时间:10:40-20:30

电话:(0871)67525938

店址: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324国道  

上一篇: 花米饭不仅色鲜味美,还披着世上最华丽的衣裳
下一篇: 令孙中山、汪曾祺都赞不绝口的宣威火腿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猜你喜欢

换一批
  • 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

    地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东楼、南楼

    时间:2023/02/02 - 2028/02/02

热门推荐

  • 永子和云子有什么区别?一文带你解锁!

  • 民族丨56个民族服饰最终篇——独龙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

  • 云南人人爱的米线,吃法可不止“过桥”

  • 代表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大红袍,原来不是红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点评

分享

请输入验证码

文化数字平台

平台的使命是,整合、展示、宣传中华文化;
平台的信念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平台的宗旨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首页

文化百科

文化趣闻

文化圈子

文化动态

关于我们

56简介

版本信息

联系我们

诚信招聘

公众号
56文化公众号
微信
56客服
56小象抖音号
56小象抖音号

友情链接:

爱站网

唐诗三百首

长亭文章网

天马文学网

满分作文网

中华历史

大河网

毕业论文

牛台词网

知网查重

云南软件开发公司

网安备案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28号 Copyright © 2018 云南五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9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