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区,每年最盛大的节日就是「卡雀哇节」,这个节日没有固定的日期,连邀请客人的请帖都是一块木板,充满了神秘气息。
这个节日究竟有些什么习俗,又是如何用这种神奇的「请帖」邀请宾客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卡雀哇节。
独龙族卡雀哇节非非遗名片
文化遗产名称:独龙族卡雀哇节
遗产编号:IX-23
遗产类别:民俗
申报日期:2006年
所属地区: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区
申报人/申报单位: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区
遗产级别:国家
节日历史
「卡雀哇节」是云南的传统民族节日,主要流行于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区,这个节日也是独龙族的年节。
传统的卡雀哇节没有固定的日子,通常由各村寨长老在一年最后一月择一个吉日,节期最短3天,最长9天。
1991年,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根据独龙族人民的意愿,把每年的公历1月10日定为独龙族的卡雀哇节。
每逢节日,各村寨卡雀哇节的节期前后相续,居住于独龙江上游的村落最先揭开序幕,由上游经中游而至下游,各村寨依序进入节期,整个独龙江流域独龙族山寨的卡雀哇庆典前后持续一个月。
节日习俗
节前,家家户户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他们在特制的木条上刻上缺口,这就是「请柬」,派人送往邀请的村寨。木条上刻了几个缺口,就表示再过几天后就要举行年节。
接到木刻请柬的人,节日的第一天受邀前往时会送上各种食物,致意祝贺。宾主相见,要共同饮一筒水酒,相互对歌。
晚上,全村人都陪着客人欢聚一处,围着篝火,一面品尝食物,一面看青年男女跳锅庄舞,共同庆贺一年一度的丰收。
男子一边祝词,一边喝酒,喝完酒就把酒碗抛入悬挂在火塘上空的竹架上以卜祸福,碗口朝上为吉兆。
年节第二天,有的村寨还举行射猎庆典。先是用熟面捏出各种动物,然后由祭师祈祷,祭师祭毕就把各种动物模型抛向人群,由射手任意射猎。
节庆中最隆重、最欢乐的就是第三天的「剽牛宴」和「牛祭天」。主持年祭的家族长或祭师先把牛拴在场子中央的木桩上,牛角上挂满晶莹的珠子,牛背上盖上灿若云霞的独龙毯。
等祭品一一摆好后,祭师祭祀山神,两个猎手手持竹矛从两边跳舞进场,他俩手舞足蹈,情绪越来越高,跳到牛两头后将手中竹矛猛刺入牛的腋下。
直到牛倒下,人群发出胜利的欢笑。大家迅速将牛分割成许多片,当场煮熟,凡是到场的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分到一份。大家边吃边跳舞,共祝来年获得更好的收成。
节日传承
独龙族长期以采集狩猎为生,这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生活遗俗。现独龙族已经开始重视保护野生动物,不再以狩猎为生,「卡雀哇节」的射猎比赛成为对祖先的一种追念形式。
卡雀哇节对探索独龙族文化发展的轨迹有重要价值,尤其有助于把握独龙族历法的起源及变迁历史。
古老的卡雀哇节祭祀是独龙族最有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与其氏族制度密切相关。卡雀哇节日中保留着木刻传信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研究没有文字族群的社会组织机制的珍贵样本。
卡雀哇节还是独龙族对传统文化加以系统整合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彰显了独龙族敬畏自然的理念和人生顺达的愿望。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该民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龙族的生活本来就带有神秘气息,传统节日更是神秘。你还知道哪些有魅力的传统节日?快告诉我们吧~
文章点评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