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119 帖子数:75 浏览数:10229
+ 关注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定制铝合金门窗

中国历史文化中包含《道德经》吗?

帖子包含图片
定制铝合金门窗 发布于 2021/05/14 16:19:25 最后回复 2021/05/14 16:20
2188 1

有很多人问“中国历史文化中包含《道德经》吗?”,当然包含了。甚至应该说《道德经》是中华历史文化之光,今天就来讲讲我看到的一些分析,分享给大家。

老子——一个贯通古今中外的名字;姓李、名耳,字聃的楚国苦县人(今河南鹿邑县)。在民间,一般称老子为太上老君、道德真君。据说老子生于商代“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丑时“从母左腋岀”,一岀生就会讲话。


老子真正生活于春秋末期,算当时颇俱声望、学识渊博的智者,连大名鼎鼎的孔子都曾请教于他关于“礼”的问题。后因周王室衰微和不断内乱而弃官归隐,骑青牛而去。行至函谷关,应守关关尹请求,写就一部虽仅五千余言、却贯通古今中外数千年、影响华夏多少人的扛鼎之作《老子》。

《老子》原分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故合称《道德经(共八十一章)》。《道德经》一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以其独有视角探究宇宙形成、追溯万物本源、人类存在意识、社会治理措施等一系列哲学思想和政治问题。


如果谈“道”论“德”,《道德经》的内容之丰富,古今中外恐怕也没有几本书能够与之相埒。道——运行不止、无所不在;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即如二十五章所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其次,“道”运动于循环往复;以“自然”为准则,以其自身为法则,“道法自然”是老子道论的精髓所在。“道”的最大特点是“生而不为,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又被称之为“玄德”。
《老子》一书的根本所在主要充满辩证观点以及哲学思想,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及“千里之外,始于足下”。如果我们真正能够读懂《老子》并深知其中要义和稍加领会,天广地阔又岂能无容身之处?

评论

(共1条)
56文化网
  • 中岛

    中岛

    赞同,看了很久的道德经,道明了很多中国人处世哲学

    2021/05/14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