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119 帖子数:75 浏览数:10229
+ 关注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中岛

第七十二章:从自大到自知,实现觉悟的蜕变

中岛 发布于 2020/04/17 17:15:45 最后回复 2020/04/17 17:15
2020 0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道德经》第七十二,看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感悟

 

据一些历史学家统计,自秦朝建立以来,在封建王朝时代发生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和武装暴动共计上百次之多,为什么那些平时与世无争的农民会豁出性命与君王相斗呢?

 

答案老子已经告诉了我们,这是因为他们受到严重压迫、生路被阻塞,迫于无奈一下,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以死相搏了。

 

虽然农民们力量弱小,但历史上的农民也不是都以失败告终的。秦朝时期,秦始皇不仅颁布了沉重的徭役和赋税,还制订严刑酷法,最后刘邦在谋士张良、萧何等人的辅助下成功进入秦朝都城咸阳,秦朝宣告灭亡。

 

而元末时期,元朝政府实行了许多倒行逆施、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措施,尤其是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更是激起许多民众的强烈不满,朱元璋的起义大军消灭了元朝势力,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可见如果惹怒了人民的统治者,早晚会招来灾祸,而那些受人民爱戴的统治者恰恰是与他们相反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也不自大自夸,甚至要懂得自知自爱,用仁慈之心去对待百姓。

 

到了今天,这个道理依然适用,你在生活中若是处处刁难他人,总是自我为中心,那无论对方曾经多尊敬你,总有一天也会受不了。

 

为人处世,不妨多一些自知自爱,以礼待人,将心比心,这样的人即便不能称之为圣人,也是一个受人尊敬、受人爱戴的好人。

 

讨论

 

你最讨厌相处中对方什么行为?

 

以上言论仅为个人理解所得,如有建议可在评论区交流探讨,谢谢!

评论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