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119 帖子数:75 浏览数:10229
+ 关注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中岛

第七十四章:以德服人,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中岛 发布于 2020/07/28 11:36:22 最后回复 2021/02/02 17:24
2109 1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看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思想: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译文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感悟


本章开篇便是一句传颂千古的名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抗战时期有不少英雄先烈就曾引用这句话。


老子说,国君不是杀手,可倘若他们用杀人来威胁百姓,那么最终受伤必然是他们自己,他们不是杀手,却做着杀手做的事,总有一天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如此说来,一个好的执政者、领导者,用残酷暴力的手段管理是万万不可取的。一味地处罚,手下的人才终究都会流失;以仁德之心服人,贤才都愿意追随于他,百姓才会信服于他。


其实对于大众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与他人相处,品德才是最为重要的。据《汉晋春秋》有载,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


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汉南方的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多思考一下,现在的行为是否妥当,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如果我是对方我能够接受吗?


今日讨论


你是如何理解“以德服人”的?


以上言论仅为个人理解所得,如有建议可在评论区交流探讨,谢谢

评论

(共1条)
56文化网
  • 夜夜笙歌@

    夜夜笙歌@

    说得好

    2021/02/01
    中岛 回复 : 夜夜笙歌@

    说得好 回复

    夜夜笙歌@ 回复 : 中岛

    回复评论测试 回复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