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文化网
  • 首页
  • 文化百科
  • 文化趣闻
  • 文化圈子
  • 文化动态
注册 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保护传承 傣剧唱得好,媳妇就好找

傣剧唱得好,媳妇就好找

发布时间:2020/01/14 14:01:45 浏览量:1194 来源:56文化网 文章编号:2A5589

傣剧是傣族人民极其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融合吸收了多种戏剧艺术,孕育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展现了傣族人民丰富的生活,被誉为「东南亚艺术的明珠」。

在民间甚至有「唱戏唱得好,媳妇就好找」一说,为什么会唱傣剧,就可以找对象?

傣剧

傣剧沿袭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区,迄今已有近两百多年历史。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等,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剧沿袭

1880年,干崖(即盈江)第22代土司刀盈廷组成人员将京剧、川剧、滇剧剧本移植改编成傣剧剧本并搬上舞台。

1910年干崖第23代土司刀安仁组建了第一个傣剧专业班,成为傣剧发展新起点的重要标志。傣剧艺术不久就传播到了更多傣族地区,芒市、南甸、陇川等德宏各土司衙门相继效仿。

傣剧沿袭

表演傣剧成了土司府当时的一种时尚娱乐,甚至出现了傣族土司争相斗富、自立傣剧班的局面,时有「土司无戏无面子,赶摆无戏不热闹」之说,之后民间一些较大的寨子纷纷组织起自己的傣剧队。

1966年文革爆发,全州所有团队被强行解散,傣剧艺人受到迫害,傣剧剧本流失严重。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傣剧才逐步得以复苏。

傣剧沿袭

1980年以来,文化部门通过不断进行全面的培训,培养了大批傣剧艺术人才,傣剧从复苏迅速蓬勃发展。

2006年5月20日,傣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傣剧魅力

傣剧受到汉族剧种影响极大,演奏乐器有汉戏的锣、鼓、钹等,男角也多穿汉族古戏装,但女角仍保持傣族女装,唱腔则保留了傣族音乐的特点。

傣剧魅力

因其表演形式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剧目内容丰富多彩、短小精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而深受广大傣族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民间有「唱了傣戏,赶走瘴气」「唱戏唱得好,媳妇就好找」之说。

傣剧魅力

傣剧的剧目内容也是非常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大致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傣族人民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佛经故事及叙事长诗改编而来的剧目,如:《娥并与桑洛》《南细娜》《帕罕》等。

傣剧魅力

第二部分是从汉文学戏剧小说、章回演义移植改编的剧目,其内容与傣族社会历史文化相距遥远,但它通过在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上的傣族化处理,带给人们全新的感受和认识,如:《火龙传》《金龙传》《白蛇传》等。

第三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剧目,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时间性,如:《人往高处走》《卖余粮》《刀安仁》等。

傣剧魅力

傣剧之所以在德宏及邻近的傣族地区有极大的生命力,成为傣族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汇聚了傣族人民的社会历史、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伦理崇尚、民间音乐歌舞、语言文学等于一体。

传承现状

近年来,傣剧传承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南西拉》《刀安仁》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纷纷在国家级、省级重大艺术赛事中荣获金奖,诸多奖项的获得使傣剧迈上了新的台阶。

傣剧传承

可以说傣剧已发展成为我国艺术个性最鲜明、民族风格最浓郁的少数民族剧种,它丰富了中国的戏剧艺术,在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为了弘扬傣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傣剧传承

然而,在傣剧享誉辉煌的背后,也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危机。面临着传承人收入难维生,培养新艺人困难等问题,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希望这些问题能逐步攻破。

傣剧传承

当我们再次把视线回归到舞台上,西双版纳的美丽风景展现开来,这种美可以感染到每一个人。

也许在西双版纳唱戏好,真的就可以找到老婆吧。

上一篇: 男女纷沓,连臂踏歌,走进锅庄舞
下一篇: 云南花灯,会唱歌跳舞的灯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猜你喜欢

换一批
  • 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

    地址: 云南陆军讲武堂东楼、南楼

    时间:2023/02/02 - 2028/02/02

热门推荐

  • 永子和云子有什么区别?一文带你解锁!

  • 民族丨56个民族服饰最终篇——独龙族、鄂温克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 《云南迪庆藏族传统音乐音像集成》

  • 云南人人爱的米线,吃法可不止“过桥”

  • 代表了中国半壁江山的大红袍,原来不是红茶!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点评

分享

请输入验证码

文化数字平台

平台的使命是,整合、展示、宣传中华文化;
平台的信念是,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平台的宗旨是,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首页

文化百科

文化趣闻

文化圈子

文化动态

关于我们

56简介

版本信息

联系我们

诚信招聘

公众号
56文化公众号
微信
56客服
56小象抖音号
56小象抖音号

友情链接:

爱站网

唐诗三百首

长亭文章网

天马文学网

满分作文网

中华历史

大河网

毕业论文

牛台词网

知网查重

云南软件开发公司

网安备案号: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528号 Copyright © 2018 云南五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9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