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遗产 物质遗产 镇源庄房遗址

镇源庄房遗址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遗产 > 物质遗产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镇源庄房遗址发掘面积达5000平方米。遗址内清理发现10座灰坑、2个柱洞、3座土坑墓和1座火葬墓等遗迹现象。云南省思茅地区于1983年5月初成立了文物普查办公室,于1984年8月至9月,在镇沅进行了普查。经过普查,在镇沅县振太乡秀山村庄房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4年11月,在庄房遗址出土了多件新石器时代的有肩石斧。同时期,在镇沅县田坝乡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石斧。

基本信息
编辑
镇源庄房遗址
正文
编辑正文

云南省思茅地区于1983年5月初成立了文物普查办公室,于1984年8月至9月,在镇沅进行了普查。经过普查,在镇沅县振太乡秀山村庄房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4年11月,在庄房遗址出土了多件新石器时代的有肩石斧。同时期,在镇沅县田坝乡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石斧。

庄房遗址位于镇沅县振泰乡秀山村澜沧江东崖橡胶农场,海拔883米。在橡胶农场地里,由于雨水冲刷,表七层发现石器10件,为坚硬花岗石打制的有肩石斧,器身肥大,双肩圆钝,呈镶形,短柄,弧刃,打制粗糙,有使用过的残缺口,无文化层。

镇沅县庄房遗址出土的有肩石斧器身较肥大,呈钻形,双边溜肩,弧刃,柄较短窄,多为花岗石质料,打制粗糙,有明显打击点和使用残痕。长9一14、宽6一15、柄宽5.9一5.2、厚2厘米。

2010年,为配合糯扎渡电站的建设,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在镇沅庄房遗址又有考古新发现。

镇源庄房遗址发掘面积达5000平方米。遗址内清理发现10座灰坑、2个柱洞、3座土坑墓和1座火葬墓等遗迹现象。出土早期各类遗物530余件,另还有一定数量的明清遗物。出土的器物有石器、陶网坠、砺石、陶片、瓷片等。此次发掘发现打制和磨制石器出在同一地层,说明打和磨的技术同时被当地古代居民接受,且打制工艺占上风。从出土的石器种类和陶器分析,当时的古代居民,主要以捕鱼、打猎和采集为生,食物的来源充足。

镇沅出土的新石器,与澜沧江西岸的忙怀型属同一文化类型,制作原始,粗糙,全系打制而成。有学者论证,忙怀类型新石器文化的年代,似乎与石寨山类型比较接近(距今3115士90年)。

镇沅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是百濮、百越及氏羌先民的交融结合部。此地出土的新石器多属百濮先民的原始文化遗存,其中也含有氏羌文化和百越文化的因素。 

夏商周时期,云贵地区为濮人聚居之地。商周时期,古书中经常提到濮或百濮,百为多数之称。其族在华夏民族之西南。商周时均曾入贡,“商、产里、百濮以象齿文犀翠羽为献;周卜人以丹沙”(《逸周书?王令解》)。周武王伐纣所率之八种异族,濮居其一:“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尚书?牧誓》)。春秋时期,濮与楚接触特繁,“楚蚡冒始启楚”(《国语》),“濮在楚西南”(《刘伯庄史记地名》),互相侵伐,楚曾作舟伐濮,濮地东部卒为楚所占,“出师旬有五日,百濮乃罢”(《左传》)。 

在夏商周时期,包括镇沅地区在内的濮地西部地区与中原交往甚少,受华夏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依旧独立地沿着由部落联盟到原始国家的社会形态演进。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1365
  • 编辑次数 : 2
  • 最近更新 : 2021-04-07 17:54:22
  • 创建者 : 丸约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镇源庄房遗址 物质文化遗产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