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诗词歌赋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

2020/12/21 16:22:05 1910 小象 文章编码:FBE489

今日冬至

「冬至」在二十四节气中十分重要,又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在这一天, 由于白天达到最短, 黑夜达到最长,国人认为此刻阴气达到极点, 阳气即将回升。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

冬至起源于周朝,在汉朝确立为一个节日,距现在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当时,冬至这一天通常都会放假。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之一,也是我国礼仪风俗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冬至习俗,能看到汉朝礼仪风俗的影子。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本诗表达了杜甫远在他乡,恰逢冬至,思念亲人的情感。本诗通过首联两句描写出了「冬至过后,日渐长、夜渐短」的气候特点。

冬至大如年

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冬至节。先秦时期,南北各地风俗文化各异,各地的风俗尚未融合普及,很多节日有历史,乏记载。

《后汉书礼仪》中如此记载道「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

宋朝以后,冬至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兴盛。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

民间在冬至有祭祖、宴饮等习俗。现今,很多地区仍保持着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如岭南、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要过节庆贺。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jpg

《冬至》

宋·王安石

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

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

幽闲亦聚集,珍丽各携擎。

却忆他年事,关商闭不行。

王安石的《冬至》一诗将冬至日城内的繁荣景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儿童玩耍于市井,街道上人声鼎沸。

饺子还是汤圆?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jpg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同样会过节庆贺,但却没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jpg

南方地区在冬至有酬神祭祖的传统,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酬神祭祖后通常还有宴饮活动。

《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本诗写到古人们常在冬至这天祭拜神明、先祖,以此求得长寿安康。

三候水泉动

与其他节气一样,冬至同样以五天为一候,共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jpg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诗词:冬来了,春就不远了.jpg

宋代诗人梅尧臣曾经在诗中体现过对于三候过后万物复苏的欣喜之情。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梅尧臣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于万物枯荣之间无限循环的蓬勃生命力的赞赏以及欣喜之情。

民俗谚语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冬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更是我国重要的「八时」之一,因此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冬至这一天的谚语: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赣)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今日冬至,你吃饺子和汤圆了吗?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抖音《骑大象》趣闻

56文化网

微信公众号:chn_56whw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3分钟,做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