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诗词歌赋 边塞诗歌:铁汉柔情,诗人笔下“粗犷且细腻”的战场

边塞诗歌:铁汉柔情,诗人笔下“粗犷且细腻”的战场

2021/01/11 17:12:15 2680 小象 文章编码:1D33FD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 ,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

边塞

边疆的奇异风光

诗人们身在边塞,能够看到许多城中难得一见的景物,异域风光往往是边塞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描写。

边疆

无论是用于写景纪实,还是铺垫抒情都显得别有一番韵味。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本诗的颔联被称为千古名句。「大漠」「长河」两句也是纯粹的写景句,但形象壮观、内涵丰满而微妙。

边疆

这里指明了,战事并未完全结束(有狼烟的地方就是警报,而且末句也是一个佐证),由此产生出大漠争战的边塞气氛来。

然而作者将蜿曲悠长的黄河上那轮落日写「圆」了,一方面是周围没有山林遮掩,落日自圆。

边疆

但这样貌似多余的一个「圆」字却给人特别的感觉和余味,或许正是作者心中强烈地希望此次出使和大战后的小规模战事都能有个圆满的结局吧。

报效国家之豪情

描写战事是边塞诗永恒不变的主题,诗中常常伴有慷慨激昂的情绪。以帮助作者抒发强烈的爱国热忱以及视死如归的壮烈情绪。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

战争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战争

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战争

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戍边将士之乡愁

其实边塞诗不只有粗犷无比的战争场面,它能表达的思想感情极为丰富,主题繁多而细腻。

乡愁

远在边塞的将士们同样会有思乡的感慨,唐朝诗人李益就曾写下诗篇,抒发了将士们戍守在外,思乡而不得归的愁思。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

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环境的描写之中现出人物的感受。

乡愁

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

乡愁

「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连年征战的残酷

 

战争是残酷的,它常常带来灾难,这些灾难最终的受害者一定是百姓。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此诗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

征战

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征战

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以上诗篇主题各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天差地别,但它们同属于边塞诗。

征战

诗人们借边塞这一特殊场景,抒发出心中爱国、思想、怨念等情绪,通过心中的巧思、诗情将这些情绪跃然于纸上。

征战

这便是古诗最大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底蕴之一。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抖音《骑大象》趣闻

56文化网

微信公众号:chn_56whw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3分钟,做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