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诗词歌赋 五首诗告诉你,古时百姓有多苦

五首诗告诉你,古时百姓有多苦

2021/05/31 09:30:32 2313 小象 文章编码:D794AB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词出自唐朝诗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不论国家的兴衰,受苦受难的都是百姓。兴盛时,大兴土木,百姓劳苦;衰败时,战火连天,百姓担惊受怕。

潼关

我们来看看古代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艰辛呢?

打仗

— 江上渔者 —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江面上人来人往,大家都喜欢江里鲈鱼的鲜美,我看到了一艘小小的船,为了捕鱼出没在江上的大风大浪里。

鲈鱼

人们都只看到了鲈鱼的鲜美,却不想这背后的捕鱼人是多么的辛苦,为了生计而奔波,冒着生命危险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捕鱼。

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捕鱼

— 蚕妇 —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昨天从乡下进城里做买卖,回来的时候泪水已经打湿了衣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在城里看到那些身穿绮罗绸缎的人,都不是养蚕的人。

养蚕

这首诗创作于宋朝初期,因刚经历过晚唐、五代十国百余年的混乱局面,宋朝在表面的繁荣下急需大力发展生产力,为了巩固统治就开始剥削起了农民。

作者张俞看到这一幕后,深感民间疾苦,为了揭露统治者的这一剥削现象,遂做此诗。

宋朝

— 陶者 —

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烧制陶瓦的工人们,把自家门前的土都挖完了用来烧制瓦片,而自己家的屋顶上却没有一块瓦片。那些十指不沾泥土的人,住着屋顶上全是瓦片的高楼里。

瓦片

作者用穷苦的陶瓦工人和从不劳作的富家公子做鲜明对比,反应当时社会的极度不公,也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瓦房

— 卖炭翁(节选) —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有位卖炭的老人,整天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都是炭火的颜色,两鬓已经白发苍苍十个指头却是漆黑的。卖炭所得到的钱够什么呢?

木炭

只够身上的衣服和饭钱。可怜他身上只有单薄的衣服,心里还在忧愁生意好不好,希望天能再冷一点,那样生意就会好一点。

诗人极度理解老人的心情和内心活动,才能写下这么深刻的句子,也为下文做了充足的铺垫。

卖炭

— 马嵬 —

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不用去歌唱当年皇帝和妃子的长恨歌,千千万万夫妻离散就像银河一样星星点点。

杨贵妃

向石壕村那样撕心裂肺夫妻离别的场景,里面流下的眼泪比在长生殿上留的多得多。

作者把唐玄宗的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放到了普通百姓身上,做鲜明对比,说明唐玄宗他们的悲惨根本比不上千万百姓所遭遇的苦难。

石壕吏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抖音《骑大象》趣闻

56文化网

微信公众号:chn_56whw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3分钟,做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