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林景熙的《王云梅舍记》中说:「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意思是有个人多次运土堆成了山,种梅百株,与青松修竹成为了冬日里的朋友。这便是「岁寒三友」的由来。
松竹在冬日长青不败,梅在寒风中开放,古人欣赏这三种植物的品行,所以常用来比喻浊世独立的君子品格,在诗中以岁寒三友抒发壮志情怀、警醒世人。
松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指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松柏喜温抗寒,当其他植物因为寒冷纷纷凋零时,松柏依旧青翠耸立,坚韧不屈。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谷中吹来凛冽寒风,山上的松柏依旧刚劲挺拔。任他漫天冰霜,大地一副凄凉景象,松柏的身姿终年端正挺立。是因为松柏没有感受到寒意吗?那是因为松柏的本性就是如此。
诗人写下这首诗送给自己的堂弟,是希望他做人能像松柏一样坚贞自守,以松柏为喻,不要因为外界的压迫与困难就改变自己的本性。
竹
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意义,古代文人们把它不屈不挠、宁折不弯的身姿看作是自身的骨气。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善画竹,他画竹以来代表自己,他欣赏竹的气节,《竹石》一诗便是他给自己的《竹石图》所作的题画诗。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朱元璋也曾写过一首豪爽大气咏竹诗:
咏竹
朱元璋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
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
竹子被雪压弯,但再低也不会低到地上去,等太阳出来把雪晒化了,竹子依旧直冲云霄与天齐。
朱元璋的这首诗简洁明快、霸气十足,以竹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充满英雄气概。
梅
梅花一般在1-2月开花。凌霜开放的梅花,自有一番高洁品格,咏梅之词自古多有。
梅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初开,孤傲又美丽,想要以梅入画,却又担心画不出梅花的风骨与神韵。梅花的香味清雅,别有一番韵味,似是不知冬的寒冷了。
诗人带病赏梅,赞赏梅花的坚强品格之时,空中传来一阵笛声,顿时愁思四起,若寒冷的北风能怜解我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这枝头花朵。
人们多欣赏梅花的气节,也许是因为诗人带病观梅,除了喜爱梅花的美和不屈,还透露出怜惜之心,也隐晦表达除了诗人对人生的叹息。
#结语#
四季常青的松,宁折不弯的竹,遗世独立的梅花,诗人们借物咏志,表达了他们高尚情操的同时,也如同这岁寒三友一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文章点评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