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百六十万公顷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不少美食。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吃」对中国人的影响之大。
「吃」的元素也常常在诗词里出现,或赞赏食物的美味,或记录烹饪的过程,但表达出的都是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善吃 · 苏轼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也是历史上有名的美食家,相传杭州名菜东坡肉就是他所创。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美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份慰藉,人到哪,便吃到哪。
苏东坡爱吃美食,更善于发现食物的美味之处。
猪肉颂
苏轼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把锅洗干净,放少许水,用木柴、杂草来燃煮,小火慢炖。不要心急,慢慢等它熟,等火候到了,味道自然就会好。
黄州的猪肉味道甚好,但价格很便宜,富贵人家不愿吃,贫寒人家又不会煮。早晨起来吃上两碗,我自己吃饱就行,别人莫要理会我。
从人们不愿吃、不会吃的食物中,发现美味,可见苏轼对认识食材的经验很丰富。同时最后一句也表达出他对待生活乐观的态度。
他不在意别人诧异的眼光与议论,道出了「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人生感悟。
爱吃 · 孟浩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朋友做了丰盛的饭菜,请他去吃。一路上青山绿水,和朋友就着谷场菜园的美景,对酒话农。
这首诗写出了孟浩然被邀请去品尝美食的欢快心情,赏田园风光,品美酒美食,惬意舒畅。
孟浩然平生最爱一种叫查头鳊的鱼,还为这道菜写了一首诗:
岘潭(山)作
孟浩然
石潭傍隈隩,沙榜晓夤缘。
试垂竹竿钓,果得查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孟浩然对查头鳊的喜欢到了逢人便推荐的地步,出门在外,吃饭时总要点一道查头鳊才尽兴。
孟浩然五十多岁时,背上生了一个毒疮,看过医生后,医生说也不大要紧,最重要的是要忌口,在毒疮好之前不能吃鱼。
当时孟浩然的好朋友王昌龄因为贬官路过此地,孟浩然非常高兴与老友重逢,吃饭时点了一道查头鳊,想着吃几口,应该不会有事。
谁知几日后便传来噩耗,孟浩然毒疮发作,就这样去世了。因为吃而丢了性命,可见孟浩然对美食的执着。
会做 · 陆游
饭罢戏示邻曲
陆游
今日山翁自治厨,嘉殽不似出贫居。
白鹅炙美加椒後,锦雉羹香下豉初。
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
平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
未见实物,光品这首诗就仿佛已经能闻到食物的香味,一顿盛宴仿佛就摆在眼前。
在吃罢后人们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对陆游道:「你这饭做的真是不错啊,以后还要来叨扰。」可见陆游的烹饪手艺非常好。
陆游除了会做美食,还自有一套养生之法,想来能活到八十五岁也不无道理了。
#结语#
爱吃是一种对生活热爱的表现,这些诗人们把「吃」放进诗里,表达了他们乐观的态度,使读者品诗的同时还能品「食」。
人生在世,诗与美食,都不可辜负。
文章点评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