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保护传承 一首弥渡民歌,唱出万般风情

一首弥渡民歌,唱出万般风情

2021/11/30 09:03:20 1762 小象 文章编码:D1DBFF

在云南有一个被称为花灯之乡和民歌之乡地方,它就是弥渡,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繁衍的民歌被称为弥渡民歌。

弥渡

弥渡民歌是当地流传的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的总称,其内容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曲调悠扬、婉转优美。

弥渡民歌

从汉朝到后来的宋元明清,大量的开疆移民活动使得中原文化与南诏文化相结合,给弥渡民歌提供了成长的养分。

记载南诏历史的史书《蛮书》中曾记载:「南诏境内各民族,俗好饮酒歌舞。」

少数民族

历史传说

相传弥渡民歌源于彝族打歌调,彝族是弥渡的土著民族之一。

传说在很久以前的一次部落战争中,彝族被敌人围困在一座山上。彝族的一个将领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山上生起大火,人们围着火堆,有节奏的踏步拍打羊皮,唱着歌跳起舞。给敌人营造出一种兵马很多的错觉,便不敢进攻了。

弥渡民歌

彝族人民认为这种形式的歌舞救了族群,便被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后来的「打歌调」。

彝族

民歌类别

弥渡民歌内容丰富,从生活琐事、红白喜事到祭祀风俗方面都多有涉猎,音乐体裁可分为小调、山歌、风俗歌、舞蹈歌等类型。

弥渡民歌

小调分为花灯小调和本土小调。演唱形式多样,对唱、独唱、齐唱都可以,内容丰富。

花灯小调是由古代中原移民带来的文化、音乐与当地的少数民族音乐结合产生出的,曲目有《元宵花鼓》、《绣荷包》等。

本土小调顾名思义,就是形成于弥渡当地的一类民歌,曲目有《赶马调》等。

弥渡民歌

山歌的内容多以爱情婚姻为主,演唱形式多为两人对唱,内容类似一问一答,生动有趣,也有少部分自娱自乐的独唱。

山歌情绪高昂,内容也相对自由,可即兴发挥。

弥渡民歌

风俗歌也叫礼仪歌,一般用于喜事、白事和祭祀中。

用于婚俗中的曲子有《拜喜堂调》、《迎亲调》、《哭嫁调》等。

丧事中有《哭丧调》、《指路歌》等,一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独自演唱。

弥渡民歌

祭祀时多用《祭祀歌》,根据习俗、地理位置的不同,内容也有所不同。

舞蹈歌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打歌调》,打歌是彝族一种比较古老的歌种。可在婚礼、葬礼、庆典等场合演唱,内容包括神话史诗、人类起源、民族历史等。

弥渡民歌

因为居住环境的差异,弥渡不同地区的打歌调的曲调和歌词都有所差异,所以《打歌调》的内容和风格非常丰富。

民歌传承

弥渡民歌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后逐渐被大众熟知,著名的民歌曲目《小河淌水》就是出自弥渡民歌。

弥渡民歌

弥渡民歌传承方式有家传、诗传和自学,基本都是耳濡目染和口耳相传。

但随着老一辈的民间歌手相继去世,社会的发展使得年轻人多外出打工,少有愿意学习民歌的,弥渡民歌的传承正在面临危机。

弥渡民歌

在这样的传承环境下,弥渡政府也有积极开展活动、实施措施来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在弥渡举办花灯艺术周、在花灯剧中编入弥渡民歌等。

弥渡民歌

#结语#

虽然传承危机还在,但因为政府的宣传,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到弥渡民歌,每年有大量对此感兴趣的人前往一睹弥渡民歌的风采。

弥渡民歌

能歌善舞的弥渡先民们把生活与歌舞声乐结合在一起,把不同的音乐艺术相糅合,才创造出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弥渡民歌!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抖音《骑大象》趣闻

56文化网

微信公众号:chn_56whw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3分钟,做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