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让诺邓火腿「火」了一把,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云南火腿不止来自宣威,诺邓出品,同样精品!」
然而,在火腿闻名天下时,却少有人关心它的出处——诺邓,一个古老的小村落。
「诺邓」最早见于公元863年唐樊绰的《蛮书》,诺邓村历经1143年,始终保持村名不变、居住民族不变,产业不变,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白语中的「诺邓」意为虎,据说村名与白族人早期的信仰图腾有关。
村子的经济发展几乎是凝固的,让人庆幸的是这种凝固为村子保留下了无数美景。
千年古井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云南,置益州郡,下辖24县,其中比苏县即在以诺邓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苏」是白蛮语,意为「有盐的地方」。
诺邓盐井自汉朝开采以来至今历两千余年,这是一口21米深的直井,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从下面取卤再分给各家「灶户」煮盐。
中国古代的盐井文化被这个小村子体现得淋漓尽致,甚至有学者评价其为「研究中国古代井盐文化的活教材」。
道教圣地
诺邓古村自古便与道教有很深的渊源,村落靠山而居,诺邓河蜿蜒而来,将整个村子分割,鸟瞰之下,仿佛道家的太极图。
整个村子的俯瞰图宛如一个天然的太极图,如此壮观的情景,令来者为之震撼。
而「太极图」东面山中正对着诺邓玉皇阁,南面山中正对着虎头山三清殿,天然图形和中国道教信仰中最高的神宫神殿联在一起,充分体现出其中的道教文化理念,真可谓是「天人合一」。
村中还有清末民初一位著名道长的家宅旧址,其建筑特色是院内有一般民居都不可能有的「庭前月台」,在此可作法事或弹演洞经等。
文武双庙
诺邓虽然不是州、县驻地,却建有孔庙,这在古代礼制中是个特许。
诺邓文庙建筑精致庄严、古朴典雅,里面大殿「至圣宫」塑的是「布衣孔子」,师长风范、和蔼可亲,不同于外地文庙塑的都是着帝王衣冠的孔子像。
诺邓文庙前有「棂星门」,这是滇西地区现存最大也是最古老的木牌坊,始建于清初,四柱三楹、飞檐斗拱,又叫「腾蛟、起凤」坊。
文庙的红墙外「礼门」上书「江汉秋阳」匾,显见古代诺邓文人致远清高。在供奉「文圣」的孔庙旁还有供奉「武圣人」关公的武庙,可谓是「文武并列」。
交通
由于诺邓古村远离城市,且附近没有高速公路或直达的班车,因此建议小伙伴们驱车自驾前往。
村子的必经之路上有很长一段盘山公路,且海拔较高,如果出现晕车或高反现象要酌情考虑哦!
食宿
这里的村民十分热情好客,去旅游的小伙伴可以住在当地居民家中,这样一来食宿都解决了。
如果有条件的话,强烈建议在古村里住上一天,在天空蒙蒙亮的清晨里,被蝉唤醒,起床就着井水洗漱一番,抬头一看,太阳害羞地从山那边露出一张脸……
这样的体验是在铸满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难以求得的,如果厌倦了不绝于耳的喧嚣,不妨来到诺邓古村,体验一番与众不同的「人间滋味」吧!
文章点评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