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趣闻 保护传承 吹笙为伴,把生活跳进舞里

吹笙为伴,把生活跳进舞里

2021/10/25 18:04:31 2042 小象 文章编码:65E367

葫芦笙舞是拉祜族的民间三大舞种之一,是以吹葫芦笙为伴奏的舞蹈,据《云南通志》记载:「倮黑聚时,亲戚令饮,吹笙为乐。」

葫芦笙舞的由来

葫芦笙舞的由来传说天神厄莎从葫芦里创造了拉祜族祖先,并教会了他们生产和劳动,所以拉祜族人会在劳动丰收后举行祭祀活动,感谢神灵祖先。

拉祜族葫芦笙舞.jpg

传说葫芦笙舞有八十多套舞曲,舞蹈中的动作从表现祭祀神灵、劳动生产生活到模仿动物,动作生动,富有表现力,非常有趣。

拉祜族葫芦笙舞.jpg

拉祜族崇拜自然,古时又与外界隔绝,便衍生出了具有原始意味的舞蹈动作,流传至今。

葫芦笙舞的变迁

拉祜族的葫芦笙舞动作以模仿自然和人民生产生活构成,动作古朴原始,古时长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造就了拉祜族对自然的亲近和崇敬。

拉祜族人.jpg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葫芦笙舞的内容不停的丰富,从模仿耕作到模仿动物,从祭拜神灵到自娱自乐,娱神部分逐渐减弱。

拉祜族葫芦笙舞.jpg

在模仿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又开始加入人际交往、娱乐生活、情感表达等内容,使得葫芦笙舞的艺术和历史意义大大增加,如今人们还能在葫芦笙舞中了解到原始先民的部分生活。

拉祜族葫芦笙舞.jpg

因为手拿葫芦笙,所以拉祜族人多用下肢动作来表达意,以踢脚、跺脚、松膝、摆腿、下蹲、跳跃等为主要动作,时而粗犷,时而优雅,感情热烈。

拉祜族葫芦笙舞.jpg

由于地域环境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拉祜族,演变出了不同的葫芦笙舞。

不同地区的拉祜族葫芦笙舞

澜沧县拉祜族葫芦笙舞的拉祜语为「戛克」,现已整理收集了九十八套。分为祭祀礼仪、模仿生产劳动、模仿动物、记录生活、表达情绪五个大类。

拉祜族葫芦笙舞.jpg

在祭祀舞中,有「田地肥」、「吃福喝福」等舞蹈,还有开场舞「嘎祭」和收尾舞「嘎祭根」,祭祀舞相对其他几类来说比较严格,动作基本都是定好的。

拉祜族人.jpg

记录生活的舞蹈,日常细节非常详尽,如煮饭舞、洗碗舞、吃饭舞等。

拉祜族人.jpg

表达情绪的舞蹈,灵活性是最高的,主要表达丰收后的庆祝和过节时的欢乐心情,除了开头和结尾有固定动作,中间的舞蹈动作可即兴创作,自由变换。

拉祜族葫芦笙舞.jpg

除了澜沧县拉祜族的「戛克」,在临沧市下辖的双江县,那里的拉祜族人把葫芦笙舞称为「打歌」。

拉祜族葫芦笙舞.jpg

「打歌」,一般是男性吹葫芦笙转圈跳舞,女性在外围住男性转圈跳舞,打歌不限性别年龄,大家都可参加,人数不限,最多可达数百人。

拉祜族葫芦笙舞.jpg

「打歌」的动作有七十二套,内容有「青蛙歌」、「大路歌」、「三脚歌」等,主要以葫芦笙为伴奏,大多旋律简单,但内容丰富。

拉祜族葫芦笙舞.jpg

完整的七十二套动作比较复杂,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完整表演。

生在拉祜村寨的人们,从会走路就开始学舞,从舞蹈里我们可以看到拉祜族的生活习俗、节日习俗、宗教习俗的发展和演变,葫芦笙舞不仅是舞蹈,更是拉祜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文章点评

(共0条)
56文化网
点击查看更多
没有更多评论
抖音《骑大象》趣闻

56文化网

微信公众号:chn_56whw

公众号

打开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每天3分钟,做个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