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
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为云南省曲靖市所辖县级市。地处东经103°35′~104°40′,北纬25°53′~26°44′,东与贵州省盘州市相邻,南与本市沾益区毗邻,西隔牛栏江与会泽县相望,北与贵州威宁县接壤,距省会昆明市260公里。 截至2008年,宣威市总面积6069.88平方公里。约占云南省总面积的1.58%。市区距曲靖市政府驻地102千米,距昆明204千米。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风景名胜主要有东山公园(省级旅游景点)、宛水公园、美奂山公园、可渡古镇、来宾龙洞、西山森林公园、大响水、榕峰日出等。特产“宣威火腿”驰名中外。
-
1 远古时期
-
2 封建时期
-
3 近现代
-
4 位置境域
-
5 地质地貌
-
6 水文
-
7 气候
-
8 人口数量
-
9 民族
-
10 宗教
-
11 综述
-
12 第一产业
-
13 第二产业
-
14 第三产业
-
15 教育
-
16 科技
-
17 文化
-
18 医疗卫生
-
19 体育
-
20 社会保障
-
21 铁路
-
22 公路
-
23 市内交通
-
24 概况
-
25 宣威火腿
-
26 倘塘黄豆腐
建置沿革
远古时期
格宜尖石器时期遗址,经省、曲靖市、宣威市三级考古鉴定确定,早在新时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衍,辛勤耕耘。
封建时期
秦以前属古被郎辖地。秦朝统一后,开通五尺道。
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135年),设郁邬县(今宣威)。
东汉,并郁邬县入汉阳县(今贵州威宁、水城)。
蜀汉时复置郁邬县,改属建宁都(今曲靖)。
唐代,大理国置磨弥殿部,其地域舍今宣威、沾益、富源之境。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云南中书行省,建立路、府、州、县,沾益州隶曲靖路,领交水(今沾益)、罗山(今富源)、石梁(今宣威东北部)三县,州治石堡山西(后迁今宣威河东营)。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曲靖路为曲靖府,沾益州隶曲靖府,沿用彝族安姓土司世袭土知州,州治今宣威河东膏,同时废除州领三县。同年,于土府腹地(今宣威城)设乌撒卫后三所,隶贵州都司。洪武十六年,筑后三所土城,增设流官知州,侨居后三所内,开始土、流宫合治。同时,设沾益(今宣威城)、倘塘、可渡三站,并交水、罗山、石梁三县及越州归沾益州管辖。后所军电铺堡地面由乌撒卫管辖,隶四川布政使司,沾益州仍隶云南曲靖府。
明天启二年(1622),乌撒土官安效良攻占沾益城,后三所守将弃城投交水。翌年,参将尹启易报云南抚按批准暂移州治于交水,土知州仍居河东营。清顺治十六年(1659),经略洪承畴至滇,定移沾益州治于交水,本境称旧州。
清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以土官叛服无常为由,参革沾益州土知州安于蕃,将安擒赴省城,请旨定罪。十月派人丈量土司所辖田商。五年七月,取原宣威关之名设宣威州,裁原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面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以下属宣威。宣威州之名沿至民国元年(1912)。
近现代
民国2年裁州设县,改宣威州为宣威县,隶属云南省第二区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为宣威县,隶曲靖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4年6月3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改宣威县为榕峰县,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宣威县。
1994年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威县,改设宣威市(县级市)。
行政区划
2009年,宣威市辖区有26个乡(镇、街道),即宛水街道、西宁街道、双龙街道、虹桥街道、来宾街道、倘塘镇、田坝镇、板桥街道、羊场镇、格宜镇、龙场镇、海岱镇、落水镇、务德镇、龙潭镇、宝山镇、东山镇、热水镇、得禄乡、普立乡、西泽乡、杨柳乡、双河乡、乐丰乡、文兴乡、阿都乡。有331个村委会、25个居委会。
2014年,宣威在来宾镇的基础上设立凤凰街道和来宾街道,在原宛水街道的基础上设立新宛水街道和丰华街道,板桥镇的基础上设立板桥街道。
2014年,宣威市辖区有28个乡(镇、街道)即宛水街道、西宁街道、双龙街道、虹桥街道、来宾街道、板桥街道、凤凰街道、丰华街道、倘塘镇、田坝镇、羊场镇、格宜镇、龙场镇、海岱镇、落水镇、务德镇、龙潭镇、宝山镇、东山镇、热水镇、得禄乡、普立乡、西泽乡、杨柳乡、双河乡、乐丰乡、文兴乡、阿都乡。
街道/乡镇 面积(截至2009年) 人口(截至2009年) 办事处驻地/镇政府驻地
宛水街道 51.45平方千米 5.87万人 龙泉
西宁街道 170.25平方千米 4.35万人 锦西
双龙街道 41.12平方千米 4.09万人 双龙
虹桥街道 33.9平方千米 1.52万人 虹桥
来宾街道 233.5平方千米 8.73万人 来宾
格宜镇 253.5平方千米 5.86万人 启文
田坝镇 261.98平方千米 7.72万人 田坝
羊场镇 273平方千米 5.85万人 鸡场
板桥街道 245.1平方千米 6.63万人 板桥
倘塘镇 384.8平方千米 7.72万人 倘塘
落水镇 591平方千米 7.67万人 落水
务德镇 465平方千米 5.10万人 务德
海岱镇 225.4平方千米 6.29万人 羊场
龙场镇 284.2平方千米 5.76万人 龙场
龙潭镇 317.8平方千米 6.29万人 龙潭
热水镇 591平方千米 7.67万人 关营
宝山镇 224.4平方千米 8.87万人 宝山
东山镇 315平方千米 5.60万人 马场
普立乡 170.2平方千米 4.21万人 普立
得禄乡 205平方千米 3.97万人 得禄
西泽乡 300平方千米 4.56万人 西泽
杨柳乡 163.9平方千米 4.27万人 可渡
双河乡 118平方千米 3.18万人 葛菇
乐丰乡 254.17平方千米 5.09万人 店子
文兴乡 135.29平方千米 5.69万人 着期
阿都乡 140.5平方千米 3.98万人 梨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宣威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位于东经103°35'30"至104°40'50"、北纬25°53'30"至26°44'50"之间,东与贵州省盘州市接壤,南与本市富源县、沾益区相连 [5] ,西与会泽县隔牛栏江相望,北与贵州省威宁、水城县山水相依,总面积6070平方千米,约占云南省总面积的15。8%。市区距曲靖市政府驻地102千米,距昆明204千米。
地质地貌
宣威市地处云南高原东北部,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点为东山主峰滑石板,海拔2868米,最低点清水河与末冬河交汇处的腊龙岔河,海拔920米,相对高差1948米。横亘市境的山脉属乌蒙山系,分两支穿境而过。西部和中北部为乌蒙山的中列山系,呈东北—西南走向。岭脊海拔一般在2300-2400米。除黎山少数地段相对高差较大外,多数地段具有较齐的山峰线和较平缓的山顶面,属地形坡度厅,相对高差不大(200-300米)的浅切割山地。这一岭脊构成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东部为乌蒙山东列山系,海拔一般在2500米以上,最高峰2868米,岭脊高程变化稍大,相对高差500-700米,多属中切割山地,山体大部分由碳酸盐岩构成,下部陡峭,坡度30-35度。两列山岭之间是一块略向东南倾斜的高原面,其上形成了较多的小盆地,如榕城、板桥、落水、述迤、迤谷、格宜、宝山等坝子。东山以东为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受北盘江上游支流的切割。西部高原面被牛栏江及支流分割下切,沿岸多高山峡谷,山体坡度大,而山顶较平缓,分布有一些断陷湖盆和溶蚀湖盆,较大的有关营、窑上、响宗、得海等海子。
水文
宣威市境内河流以老官营梁子、分水岭、公鸡山岭脊为界,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主干流有西南的小江属长江水系,北、东北的可渡河及南、东南的革昏柯属珠江水系。天然河川径流量24亿立方米。
气候
宣威市夏秋和冬春分别受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团影响,形成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多种气候带并存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四季不分明;冬春干旱,夏秋湿润,降水集中,干湿分明,年变率大;光照充足,积温偏低,区域差异大。多年平均气温13.4℃,最高年平均温14.6℃,最低年平均温12.7℃,年际相差1.9℃。多年平均日照2018.5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日照最多年为2369.1小时,最少1805.1小时,极差564小时;最多月是3月229.9小时,最少月是9月126.2小时。
人口
人口数量
2013年末,宣威市户籍总人口达151.8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4.14万人。男性80.11万人,女性71.73万人,性别比为111.7(以女性为10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132.6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07万人,乡村人口76.61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2.26%。人口出生率12.72‰,死亡率6.27‰,自然增长率6.45‰。
201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达152.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5.48万人,乡村人口77.47万人。男性80.79万人,女性72.16万人,性别比为111.96(以女性为100)。全市少数民族人口达11.18万人,占总人口的7.31%,其中:彝族7.55万人,壮族0.23万人,苗族0.62万人,回族2.23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135.21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6%。人口出生率13.99‰,死亡率6.99‰,自然增长率6.96‰。
民族
全市少数民族人口达10.74万人,占总人口的7.07%,其中:彝族7.32万人,壮族0.21万人,苗族0.56万人,回族2.18万人。
宗教
宣威市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三种宗教,经政府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有49个,其中伊斯兰教20个,基督教21个,佛教8个,有信教群众47500多人,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有18500多人,信奉佛教的有20000多人,信奉基督教的有9000多人。依法成立了佛教协会、基督教协会,全市各种宗教活动开展正常有序。
经济
综述
2015年,宣威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3.8424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0%,人均GDP达到16665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4.5:26.8:48.7调整为23.6:26.6:49.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11.068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6%。
第一产业
2015年,宣威市全年粮食总播种面积为2858700亩,比2014年的2847330亩增加11370亩,增长0.4%,其中夏粮451965亩,秋粮2406735亩。全年粮食总产量为82104.3万公斤,比2014年的80022.5万公斤增产2081.8万公斤,增长2.60%。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90.3196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5.90%。其中:农业产值34.1193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3.27%;林业产值3016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62%;畜牧业产值54.6439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7.66%;渔业产值932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4.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616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99%。
第二产业
2015年,宣威市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71.79亿元,同比增长7.3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3.30亿元,同比增长5.80%;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48.49亿元,同比增长11.50%。
从轻重工业结构看,轻工业完成产值14.98亿元,同比增长24.63%;重工业完成产值108.32亿元,同比增长3.64%。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产值3.96亿元,同比减少2.46%;集体企业完成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155.34%;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99.08亿元,同比减少3.8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15亿元,同比增长103.53%。
分行业情况看,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完成产值26.94亿元,同比增长74.4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产值32.85亿元,同比减少6.4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产值8.13亿元,同比减少0.97%;黑色金属冶炼业完成产值16.49亿元,同比减少25.4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16.34亿元,同比减少20.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9.92亿元,同比增长12.5%。
第三产业
2015年,宣威市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43.2234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6.1970亿元,同比增长21.5%。
2015年,宣威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9.7969亿元,同比减少34.69%,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2828亿元,同比减少24.78%。在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增值税完成1.4863亿元,同比减少38.12%;营业税完成2.4688亿元,同比减少47.51%;企业所得税完成2021万元,同比减少29.78%。财政总支出完成63.6167亿元,同比减少2.7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1.9129亿元,同比增长3.5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859亿元,同比减少10.83%;教育支出18.0985亿元,同比增长19.38%。
2015年,宣威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1.68亿元,同比增长8.0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61亿元,同比增长11.40%;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4.47亿元,同比增长9.75%。其中中长期贷款91.39亿元,同比增长12.86%;短期贷款70.47亿元,同比增长3.52%。
2015年,宣威市保险行业实现保费收入5.18亿元,赔款支出2.38亿元,赔付率45.97%。
2015年,宣威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2346亿元,同比增长13.0%。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2.7150亿元,同比减少4.9%;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5195亿元,同比增长88.6%。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1240406万元,同比增长25.1%;餐饮收入12.1940亿元,同比减少43.3%。
2015年,宣威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8万美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13年,宣威市有各类学校共计854所,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完全中学12所(含体育中学)、初级中学37所、小学637所(其中小学教学点279个,小学358所)、幼儿园16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育部门办教职工总人数13857人,其中:普通中学6197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42人、小学7099人、幼儿园116人、特殊教育3人。各类在校学生总数279388人,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035人,高中生34795人,初中生67043人,小学生134373人,幼儿学前班39108人,特教班34人。2013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1496人,高中招生10712人,初中招生23746人,小学招生20998人。普通中学有专任教师5391人,其中高中有专任教师1811人,初中有专任教师3550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专任教师384人,小学有专任教师6672人,特殊教育有专任教师3人。
市直高中
宣威一中 宣威二中 宣威三中 宣威四中
宣威五中 宣威六中 宣威七中 宣威八中
宣威九中 宣威民中 宣威长征中学
科技
2013年,宣威市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9345人,其中:中专教师154人,中学教师6012人,小学教师7172人,工程1693人,卫生2595人,农业660人,经济618人,会计审计260人,统计8人,档案16人,新闻21人,文物博物7人,图书88人,播音3人,艺术32人,公证4人,律师2人。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18757人,其中:高职资格2297人,中职资格8987人,初职资格7473人。
文化
2013年,宣威市完成送戏下乡演出88场次;文化大篷车演出18场次;文化走基层10次;送电影下乡3972场。将杨柳“可渡关驿道”申报为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到10.09万册,接待读者8.3万人次。
医疗卫生
2013年,宣威市有卫生机构445个(含村级卫生所);卫生人员4113人,其中卫生院419人;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671人,其中卫生院38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5226床,其中医院3465床,卫生院1681床;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208人。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1228902人,参合率97.52%。
体育
2013年,宣威市举办元旦环城赛跑,“全民健身日”活动暨首届七彩云南全民健身运动会。参加曲靖市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取得男篮第一名、足球第二名、女篮第四名、田径第七名的成绩。
社会保障
2013年末,宣威市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9840人,收缴保费8246万元;参加农村养老保险72838人,保险金额滚存结余4173.83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46420人,收缴保费1.8亿元;参加失业保险38608人,收缴保费1151.47万元;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参加工伤保险51502人,收缴保费2839万元;参加生育保险30115人,收缴保费175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73.2万人,收缴保费8480万元,争取各级财政补助1.28亿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7487人次,全年累计保障金额3431.18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月保障118558人,全年累计保障金额12834万元。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953人,登记失业率4%。
交通
铁路
宣威火车站建于1964年,隶属昆明铁路局,是三等站。是云南省第三大火车站,位列昆明火车站,曲靖火车站之后全省排名第三,是进入云南的最主要铁路经停站。
公路
从公路交通网看,编制形成了“三纵三横、九大通道”的高等级公路骨架、干线公路、农村公路、铁路、航空等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现有国道1条106.6公里、省道3条240.3公里、县道27条516.4公里、乡道338条2509公里、村道2068条4895公里、专用道26条72公里。
从公路通达能力看,全市共有通车公路2463条8339.4公里,通车里程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公路1.36公里,有1300多公里农村公路由砂石路改造升级为水泥路,有18个乡(镇、街道)实现村村通硬化道路,通行政村硬化率达到80%,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路率达85%。
从公路通畅能力看,有一级公路36.2公里,占总里程的0.43%,二级公路124.3公里,占1.5%,三级公路62.4公里,占0.75%,四级公路3183.7公里,占38.2%,等外公路4932.8公里,占59.1%,以市区为中心,以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为脉络的公路网络使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从高速公路建设看,2015年8月即将通车普宣高速公路85公里,在建的宣曲高速公路宣威段35公路,已启动前期工作威宣高速公路宣威段50公里,正在推进的南北大通道与杭瑞高速之间连接线沾会高速公路宣威段15公里,列入曲靖市五年会战宣威至富源高速公路93公里,将形成宣威境内高速路网。
从公路管养看,以县乡主干道大中修工作为重点,每年市级财政投入1500万元公路养护资金,形成上下联动、财政投入与受益企业投入相结合的管养模式,2013年以来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公路养护示范县。
市内交通
宣威市内通有公交车,出租车。
旅游
概况
宣威有文化遗址10处、古建筑15座、墓葬碑刻18处、馆藏文物7种、风景名胜7个,既有市(县)级文物保护,也有省级文物保护。墓葬、碑刻主要有螃蟹坡梁堆墓、顾家堆梁堆墓、耿兴祖孙合葬墓、缪良玉缪文龙父子墓、李将军夫妇墓、按于蕃墓、王世雄墓、耿让墓、清世祖教条生员卧碑、《重修玄武祖师殿序》碑、《耿屯合堡受长发害老少形魂之总墓》碑、免差碑、杨福祯《诰封碑叙》碑、《成章季子绍尧家言》碑、“飞虹伫鹤”石刻、“高山流水”、“水流云在”石刻、水营山墓阙。馆藏文物主要有南园砚、玉壶春瓷壶、李仰亭《风雨归舟图》、康熙铜钟、徐人龙字幅、照鹤葡萄画、民国要人题词册等。
格宜尖角洞新石器时期遗址
格宜尖角洞新石器遗址,经省、曲靖市、宣威市三级考古鉴定确定。
颍川营遗址
颍川营遗址,在宣威城东古城村,明征南大将军傅友德(颍川侯)筑。
六可渡古炮台
六可渡古炮台,位于杨柳乡可渡村旁,明傅友德筑。
上营古堡遗址
上营古堡遗址,位于宣威城西北上营村,清嘉庆年间由缪御斋倡建。
松鹤寺
松鹤寺,即东山寺,建于明初,系佛、道两教合一的建筑群。
壁风寺
壁风寺坐落在双龙街道办事处左所村委会鲍屯村,离城十里,位于明清时期的古驿道线上,原名碧风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三台洞
三台洞,在城西35千米的西泽河谷断岩上,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
观音阁
观音阁,位于城西南25千米多乐小学内,建于民国19年(1930)。
来宾石塔
来宾石塔,位于城北15千米的来宾村南,1912年建,属风水塔。
侯氏宗祠
侯氏宗祠,在城西南灰硐村,建于民国初年。
魏金阶庄园
魏金阶庄园,在城东南50千米的兔场村,民国19年建,是宣威的私人庄园。
四里座大桥
四里座大桥,在田坝新民革香河上,清同治时建木桥,光绪时改建石桥,民国10年毁于兵灾,13年重建。
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在宣威一中,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道光十七年(1837)重建。
榕城书院
榕城书院,在宣威二中,前身为明伦堂,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改建为书院。
楚圣宫
据民国《宣威县志稿》所载,楚圣宫始建于清朝初年,原名寿佛寺,又叫三楚宫。
著名人物
徐文礼:先后担任晋绥野战军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一师一团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军一师副政委,1954年任一军一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各一枚,1957年任一师师长。1963年任一军副军长,1964年授予少将军衔。
徐文烈:先后任八路军120师教导团政治委员,晋西北抗大七分校政治委员。1943年3月调任陕甘宁绥德抗大总校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调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
周建屏:(1892-1938年),原名宗尧,字兴唐、兴堂,曾用名子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人。曾任红十军、红十一军,军长。
浦在廷:(1871—1950),宣威榕城镇人,学名浦钟杰,邓小平夫人卓琳的父亲。著名爱国实业家,宣威火腿的“革新”者,电视剧《商贾将军》的原型。浦在廷不仅是云南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始人,更是一个抱着“实业救国”理想,积极拥护、支持、参加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热血志士。1950年,因病逝世,终年80岁 。
浦琼英(卓琳):(1916-2009),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浦在廷之女,邓小平夫人。1916年4月6日出生于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榕城镇普家山村,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工作需要改名为卓琳。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9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2009年8月10日火化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授予卓琳的颁奖词: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朱勃:(1919-1988),男,著名教育学家,原名朱如初,1919年7月5日出生于云南宣威县来宾乡观音堂村的一户富裕家庭,兄妹六人中,他排行老大,取名如初。启蒙后进入小学,同时在家读私塾。初小毕业考入县城三元宫小学(今榕城一小)读高小。1936年前往昆明求学,考入昆华中学初级部读初中,1939年1月考入昆华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9年6月由杜窦甫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朱勃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在“比较教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外均有积极影响。其著作主要有《比较教育史略》、《比较教育名著评论》、《比较教育研究方法》、《悉尼大学》等。1986年9月,朱勃被批准离职休养。1988年12月29日,朱勃因病医治无效在广东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逝世,终年90岁。
晏廷爱:曾任中国驻柬埔寨王国大使、中国驻泰王国大使。获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颁发一等白象荣誉勋章。
孔垂柱:曾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
刘平:少将,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龙江:曾任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
黄云波:曾任昆明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张福学:云南曲靖市宣威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吕磊:云南宣威人,国际IT科研公司(大中华区)创始人,国际软件名誉专家,社科院知名人士,中国局域网定点拓扑理事,国家IT代理会长,国际科学研究首席执政长官,亚太地区网络安全大使,国际科创奠基人,局域网主席,国际重大科技理事会会长。
特产
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是宣威汉族在数百年腌腊肉的实践中创造出的腊肉精品。宣威地处滇东北,冬季气候寒冷,适宜腌制腊肉。宣威火腿的腌制时间每年从霜降开始到立春结束,主要又集中于冬至到小寒期间。其腌制方法是将本地猪宰杀后,挤尽淤血,放盐揉搓。然后再经过腌制、发酵、风干等过程,次年端午节后腌熟。宣威火腿吃法多样,可炒、蒸、煮而食,也可切块烧烤至焦黄,以排出肉表腊味,再洗净煮熟,切片食用,色、香、味具佳。讲究的吃法是用沙锅煮熟而食,这样更能品尝到宣威火腿的美味,其汤色清亮、味道鲜甜,肉质红嫩细腻。宣威火腿的历史悠久,最迟始于明代。20世纪初,浦在廷等人集资兴办“宣和火腿公司”,引进机械设备制作火腿罐头,继而“云南宣威浦在廷兄弟食品罐头有限公司”成立,其产品于1923年参加广州等地赛会受到各界的好评。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从此名声大著,远销香港、新加坡等地。
2001年3月宣威火腿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个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05年11月21日“宣威火腿”获国家商标局批准并注册,成为我省的第二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09年4月24日荣登中国驰名商标榜单;2010年6月2日宣威火腿制作技艺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7月21日“宣字牌”宣威火腿入围第二批保护与促进的中华老字号名录(零售、食品类)。2013年5月19日,被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火腿文化之乡”;在2013《中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中宣威火腿地理标志评为中国100个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同时被评为全国第二批(23个)“中国五星级地理标志”; 2014年4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全国宣威火腿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倘塘黄豆腐
倘塘是乌蒙山南段的一个小镇,以出产黄豆腐闻名。这里突出的是一个“黄”字,我们素常见到的大多是白豆腐,这种豆腐却是黄色,方方两寸。看之,娇嫩欲滴,食欲大增;食之糯嫩可口,满口留香。
中国豆腐文化的始祖是汉代淮南王刘安,这个聪明的王侯看来是要被苍生永恒地记在心间了,因为人们抬起饭碗来,豆腐都是饭桌上再普通不过的菜肴。两千多年的传播发展,豆腐早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上各种肤色、各种人种餐桌上的佳味美食了。
倘塘豆腐是在民族迁徙中来到倘塘的。倘塘由汉、回、彝、苗等几个民族交叉杂居而成,汉族主要在明朝的洪武年间迁徙而来,把豆腐技术带来后,迅速传遍开来,走进家家户户。
黄豆腐一度是大山深处不为人知的民间食品。在乌蒙山上层层叠叠的山地里,只生长洋芋和包谷,黄豆是套种在包谷地里的附属农作物。满山满岭的山地,只收获着这些微薄的希望。即使在河谷地带,也只有极为狭窄的水田分布在河的两岸,每年洪水来临,往往把田里的禾苗洗刷得精光。但聪明而坚韧的倘塘人选择了大山,也选择了理性的思维,在艰辛的生活中硬是把日子过得像像样样,有滋有味。为了让白色的豆腐在喜庆的节日中增添吉祥的色彩,他们把做好的白豆腐又用小块的纱布包裹起来,浸放在一种叫姜黄汤的汤汁里煮上十来分钟,黄色的汁水便渗入豆腐块的外层,这时候的豆腐就成为黄豆腐,金黄色预示着来年的丰收。
黄豆腐的制作工艺比一般的豆腐讲究,从选豆、碾碎,到煮浆,再到点膏、压制,每一步都是在经验丰富的妇女掌握下进行着。尤其在点膏的时候,十分讲究,俗话说“豆腐好不好,全凭石膏放得巧”。倘塘豆腐选用高山上未曾施肥的黄豆,用该地特有的黄石渣矿泉水浸泡后,用石磨耐心地磨,然后进行烫浆滤渣、酸浆点制、包块成形、火煮染色、上串吊挂等工序,最后形成小镇上独特的一景——云南十九怪:倘塘豆腐拴着卖。每年秋收过后,只见在石板镶砌而成的街道两边,金黄色的豆腐从瓦房檐口垂落下来,买者选中其中一挂,主人便用剪子剪下来,成串地带走。隐隐约约地还可以看见楼上悬挂的玉米串串,其实生活就是这样的连接,一个丰收的年成就这样把日子推向沉静的冬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和当地的物什会发生完美的结合,高山上出产的黄豆和山谷里潺潺流出的黄石渣山泉就是完美的珠联璧合。用山泉做成的豆腐,滋嫩细白,这种山泉,在大山之间孕育了千百万年后,流淌出来是澄清洁净的,抚下身去痛饮,只感觉清新扑鼻,甜美甘润,此时完全不用担心喝多了拉肚子,只管痛饮个够。起身后不得不探询这美妙山泉的来头,只见四面环山的倘塘小镇中间,有一条河水向东流去,犹如玉项链一般消失在远处苍茫的大山中。曾经有外地辛勤的农妇不辞辛劳赶进山里来,高价收购倘塘的黄豆回乡欲做豆腐赚钱,谁知道,做成的豆腐咬在嘴里如同嚼木屑一般。
做成后的黄豆腐,因需用麻线拴挂而呈十字花纹,含在嘴里生食,质脆味鲜,止渴生津;切片打蘸凉食,质韧香纯;割块炒食,黄色不染,其香绕梁;成块煎食,油而不腻,温润不火;烧烤干蘸,热血润肺,舒筋暖胃;拌酸菜煮食,清爽开胃,消暑解渴。黄豆腐登得喜宴,伴得旅途。和当地有名的宣威火腿煎炒出来,其浓郁的香味可飘数里。
倘塘黄豆腐因其生产原料稀少,加工方法独特,三百余年来,黄豆腐芳香不减,美名远扬。
如今在昆明、玉溪的超市里,倘塘黄豆腐柜台前顾客排成长队,往往上午热卖,下午就脱销了。来宣威观光旅游的游客也经常驱车数十里,亲自到倘塘看看这里源远流长的美食。
- 浏览次数 : 1833
- 编辑次数 : 1
- 最近更新 : 2021-04-10 21:18:14
- 创建者 : 舍菇凉
百科目录
- 1. 远古时期
- 2. 封建时期
- 3. 近现代
- 4. 位置境域
- 5. 地质地貌
- 6. 水文
- 7. 气候
- 8. 人口数量
- 9. 民族
- 10. 宗教
- 11. 综述
- 12. 第一产业
- 13. 第二产业
- 14. 第三产业
- 15. 教育
- 16. 科技
- 17. 文化
- 18. 医疗卫生
- 19. 体育
- 20. 社会保障
- 21. 铁路
- 22. 公路
- 23. 市内交通
- 24. 概况
- 25. 宣威火腿
- 26. 倘塘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