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 通海县

通海县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地理 >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通海县,隶属于云南省玉溪市,是云南省蒙古族聚居地,烤烟高产县之一,玉溪地区辖县。位于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积平原上,石灰岩山地围绕四周。面积721平方千米。是云南省最小的县级行政单位,拥有云南省县级行政单位最大的人口密度。 截至2016年,通海县下辖4镇3乡2个街道,常住总人口30.9万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1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1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3.2:37.4:49.4。

基本信息
编辑
通海县
云南省玉溪市
秀山镇
652700
云南省中部
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
河西大兴福寺
530423
目录
  1. 1 历史沿革

  2. 2 行政区划

  3. 3 地理环境

  4. 3.1 位置境域

  5. 3.2 地形地貌

  6. 3.3 气候特征

  7. 4 自然资源

  8. 4.1 水资源

  9. 4.2 土地资源

  1. 4.3 矿产资源

  2. 5 人口民族

  3. 5.1 人口

  4. 5.2 民族

  5. 6 经济概述

  6. 6.1 综述

  7. 6.2 第一产业

  8. 6.3 第二产业

  9. 6.4 第三产业

  10. 7 社会事业

  1. 7.1 科技事业

  2. 7.2 教育事业

  3. 7.3 文化

  4. 7.4 体育事业

  5. 7.5 医疗卫生

  6. 7.6 社会保障

  7. 7.7 邮电

  8. 7.8 基础建设

  9. 8 交通运输

  10. 9 历史文化

  1. 10 风景名胜

  2. 10.1 秀山

  3. 10.2 三圣宫

  4. 10.3 白龙寺

  5. 10.4 通海文庙

  6. 11 地方特产

  7. 11.1 豆沫糖

  8. 11.2 通海酱菜

  9. 11.3 通海甜白酒

  10. 12 城市荣誉

正文
编辑正文

历史沿革

通海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杞麓湖畔生息、繁衍。

唐代南诏开“通海城路”,置通海镇,设通海都督,统摄滇南地区,启通海人文之风。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三十七部,起兵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通海属大理国领地。

宋代,大理国在滇南置秀山郡,通海是郡治所在地,为滇南军事、政治要地。

元代设临安路,通海为路治所在地。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通海县,置河西州,后又在河西北境之曲陀关置临安、元江、广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明代置通海御,在通海“戍兵屯田”。

清、民国相沿为县。

1956年原通海县(1949年12月13日和平解放)、河西县(1949年12月10日正式解放)合并称杞麓县,1958年华宁县与杞麓县合并称通海县,1959年原华宁县从通海县划出。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通海县下辖2个街道:秀山街道、九龙街道,4个镇:河西镇、杨广镇、四街镇、纳古镇,3个乡:兴蒙乡、里山乡、高大乡,27个居民社区、49个行政村、548个村居民小组。通海县政府驻秀山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通海县地处云南省中南部、玉溪市东部,东与华宁县接壤,西与峨山县、红塔区相邻,南与红河州石屏县、建水县交界,北与江川县毗邻。介于东经102°30′25″—102°52′53″,北纬23°55′11″—24°14′49″之间,东西最大横距39.97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6.15千米,总面积721平方千米。距云南省会昆明市125千米,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红塔区47千米。 

地形地貌

通海县地貌由盆地、中山、河谷三种组成。盆地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坡度3—10度,海拔1796—1820米。地形呈东西阔、南尖、北微凸之蘑菇状地势南低北高,海拔最高点位于河西镇螺峰山2443米,最低点位于高大乡马脖子1350米。

气候特征

通海县地处亚热带半湿润高原季风气候区,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的综合影响下,受季风气候的控制,形成了四季温差小、早晚温差大、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垂直差异显著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县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 898毫米,多年平均气温 15.7℃,年日照时间2273.8小时。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通海县水资源总量 2.13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径流 1.59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 0.54 亿立方米。杞麓湖是通海县的主要水域,座落于通海盆地中偏东侧,流域面积 370.5平方千米,水域面积 35.54平方千米,河流分为湖盆区内河和高大(曲江)河及其支流。主要湖盆区河流有中河、大新河。曲江河及支流有:曲江河、路南河、库南河、大箐河、小三家河、改水沟和清水河。

土地资源

截至2016年,通海县林业用地面积42952.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99%,全县森林覆盖率为51.50%,其中,有林地覆盖率48.87%,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覆盖率2.63%。全县林木绿化率为54.97%,其中有林地覆盖率48.87%,灌木林覆盖率6.06%,四旁树占地折算覆盖率0.04%。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2518200立方米。其中:乔木林(含乔经)蓄积2511800立方米,占全县活立木总蓄积的99.75%;疏林蓄积1310立方米,占0.05%;散生木蓄积1980立方米,占0.08%;四旁树蓄积3110立方米,占0.12%。森林(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面积共40792.0公顷,按林种划分,防护林面积25748.6公顷,占现有森林面积的63.13%;特用林面积511.4公顷,占1.25%;用材林面积11879.4公顷,占29.12%;薪炭林面积407.3公顷,占1.00%;经济林面积2245.3公顷,占5.50%。生态公益林地面积为27957.6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65.1%;商品林地面积为14985.8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的34.9%。 

矿产资源

通海县已发现各类矿产有20种,计有烟煤、泥炭、铁、锰、铜、铅、锌、硫铁矿、含钾页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泥岩、饰面用大理岩、砖瓦用粘土、砖瓦用页岩、冶金用石英砂岩、建筑石料用白云岩、建筑石料用石灰岩、建筑用砂、地热等。有各类矿床(点)地80个(含已上表矿产地4个),其中中型矿床6个,小型矿床8个,矿点66个。按勘查程度划分,达详查—勘探程度的9个,占总数的11.2%;达普查的55个,占总数的68.8%;其余的16个为预查程度,占总数的20.0%。 

人口民族

人口

据2017年全国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反馈的数据,2017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31.04万人,比上年增加0.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27万人,城镇化率52.41%,比上年提高1.73个百分点;出生率12.56‰,死亡率6.71‰,自然增长率5.85‰,比上年提高0.01个千分点。年末全县2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3个乡,49个村委会、27个社区居委会,331个村民小组、219个社区居民小组,361个自然村。

据公安人口统计年报,201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为102937户289488人,分别比上年增加931户1555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43342人,占总人口的49.5%,女性人口146146人,占50.5%;城镇人口117679人,占总人口的40.7%;乡村人口171809人,占总人口的59.3%;少数民族人口49052人,占16.9%。

据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统计,2017年全县出生人口3700人,出生率为12.22‰;年内死亡人口1803人,死亡率5.96‰;自然增长人口1897人,自然增长率6.26‰,比上年同期减0.47个千分点。全县 “三术”人数47728人,三术率为81.01%,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7.41%,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民族

通海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主要有彝族、回族、蒙古族、哈尼族等。 

经济概述

综述

2017年全县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1123831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69925万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21659万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32247万元,增长10.8%。三次产业比重为15.1: 37.5: 47.4。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9%、49.6%、42.4%,分别拉动GDP增长0.9、5.8、5.0个百分点。全县人均GDP达到36218元,比上年增加3506元,增长11.4%。非公经济增加值707215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全县GDP的比重达62.9%,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2017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88719万元,比上年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7782万元,增长1.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5790万元,增长7.5%。税收收入完成30930万元,增长9.9%,其中:增值税8961万元,增长32.2%;营业税:85万元,减96.8%;企业所得税1724万元,增长6.4%;烟叶税4385万元,减10.0%。

2017年地方财政总支出183862万元,增长3.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79971万元,增长8.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2963万元,增长92.7%;教育支出45065万元,增长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412万元,增长19.1%;农林水事务支出60万元,减99.7%;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6581万元,减30.5%。

2017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44033万元,增长3.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90176万元,增长6.0%。各项贷款余额859732万元,增长11.5%,存贷比为64.0%。

2017年全县共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4886万元,比上年增长31.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33736万元,增长21.2%,占总投资的18.0%。其中: 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完成730666万元,增长34.1%,占总投资的98.1%;房地产投资完成14220万元,减35.4%,占总投资的1.9%。按产业划分:一产业完成58023万元,减15.4%;二产业完成133736万元,增长21.2%;三产业完成553127万元,增长42.5%。本年施工房屋面积220.7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83.40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200.4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83.15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90.8%。

第一产业

2017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7756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140122万元,增长5.5%;林业产值2385万元,增长31.3%;牧业产值140077万元,增长6.4%;渔业产值2864万元,增长0.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08万元,增长0.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0625万元,比上年增长6.0%。

2017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23万亩,其中,粮食、油料、烤烟、蔬菜、花卉面积分别为9.66万亩、1.03万亩、4.94万亩、24.61万亩和0.69万亩。粮食与非粮食作物面积比例基本稳定在23:77。

当年,全县植树造林7502亩,义务植树60.84万株,育苗1亩。

全县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猪牛羊禽全面增长,肉蛋产量继续增加。2017年全县水产品产量3110吨,其中:杞麓湖产量1200吨。 

第二产业

2017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67184万元,增长14.3%,对GDP的贡献率为42.6%,拉动GDP增长5.0个百分点。

2017年7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143971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完成工业增加值204258万元,增长21.1%,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130652万元,增长24.0%,产销率为98.8 %,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017年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5173万元,增长20.0%。全县具有资质等级证的建筑、装饰企业14户,从业人员4239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0375万元,增长40.1%。  

第三产业

201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6118万元,比上年增12.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4487万元,增长1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1631万元,增长10.4%。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112813万元,增长10.3%;商品零售233305万元,增长13.6%。

2017年完成烟叶收购总量685万公斤,增长1.5%,收购总金额19933万元,减10.0%,中上等烟比例达到95.30%,比上年降低2.36个百分点,其中,上等烟比例66.13%,下降了4.98个百分点。

2017年全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53255万美元,减0.2%,其中,进口额实现186万美元,增长4500%,出口贸易额完成153069万美元,减0.3%,净出口为152883万美元,减0.3%。

2017年全县共引进市外到位资金58.91亿元,增长35%,其中引进省外资金40.87亿元,增长2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82元,比上年增加2666元,增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1元,比上年增加1268元,增9.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35122元,比上年增加1962元,增5.9%。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1年—2015年“十二五”期间,通海县共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42项,获立项139项(其中:国家级30项,省级74项,市级35项),县级立项实施科技项目79项。争取国家、省、市级补助资金5608.33万元(其中:2011年1427万元,2012年889万元,2013年1418万元,2014年1171万元,2015年1200万元)。  

2017年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3854万元。申请专利182件,专利授权45件。新列入科技专项计划项目77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5项、市级37项、县级10项。 

教育事业

2017年全县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共64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7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53所、小学教学点1个。

全县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班数961个,其中:初中班214个、高中班78个、职业高中班30个、小学班 639个。全县在校学生总数38393人,比上年减少596人,其中:普通高中4631人、初中10933人、中等职业学校1242人、小学21587人。全县有幼儿园35所,班数317个,在园幼儿数10937人,比上年减少9人。全县专任教师2790人,比上年增加99人,其中:普通中学1168人、中等职业学校 61人、小学1292人、幼儿园269人。全县毕业生人数9018人,比上年减少576人,其中:高中1496人、初中3438人、中等职业学校359人、小学372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小学升学率95.06%,初中升学率66.2%,3-5岁儿童毛入园率99.67%。  

文化


2017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9个。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2个,保护单位1个;省级项目3个,保护单位1个;市级项目13个,保护单位1个;县级项目5项,保护单位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6人,市级14人,县级27人。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13.82万人次,接待境外旅游者2969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9.38亿元。

2017年末,全县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人口29.63万人和29.85万人,覆盖率达95.46%和96.17%;调频转播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机7部,电视转播发射台4座,电视发射机8部。年末全县数字电视用户数34576户,其中,农村用户数25271户,城镇用户数9305户。  

体育事业

2017年举办县内各种竞赛活动14次,参赛人数12000人次;参加国家、省、市比赛328人次,获一等奖18块、二等奖17块、三等奖30块;向上级输送运动员22人。 

医疗卫生

2017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99个,其中:医疗机构196个、预防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急救中心1个。在医疗机构中:医院10个(其中:卫生部门所属医院3个,其他医院7个);乡镇卫生院8个;工业、其他部门所属医务室及个体办医112个;村卫生室66个。全县医疗机构有病床1375张,其中卫生部门所属医疗机构有病床866张。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967人,其中:卫生部门所属机构卫生技术人员925人(包括合同工、长期临时工)、其他机构及个体诊所卫生技术人员1042人。全县每千人拥有医院病床4.53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48人。全县传染病发病率111.81 /10万。2017年(3+1模式)孕产妇系统管理人数3987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9.18 %,建卡率100 %,住院分娩率100%;7岁以下儿童保健人数22474人,保健管理率97.9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9921人,系统管理率97.45%,孕产妇死亡率24.93 /10万,婴儿死亡率4.7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6.23 ‰,出生缺陷发生率239.60 /万。

社会保障

2017年全县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23869人,其中:企业8644人,个体、自谋职业者9193人,机关事业单位603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4060人。参加城镇乡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6793人,其中:参保职工23997人,参保城乡居民252796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18277人,生育保险职工人数15415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13223人,本年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102个,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

年末全县有农村敬老院6个,有床位208张。全年为全县4829户5994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1993万元;为337名在乡复员、带病回乡人员发放324.7万元定补金;为“三属”、革命伤残军人及义务兵家庭、优抚对象发放抚恤、补助金568.34万元,为18600人自然灾害救济对象安排口粮15万公斤、提供救济衣被2652件(条)、救助资金94.2万元。 

2017年完成11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项目总投资888万元。发放扶贫到户贴息贷款2400万元,财政贴息资金104.4万元。投入小额信贷资金5万元扶持1户残疾人;投入39.2万元为71户残疾人改造危房;投入76万元先后为126名残疾人实施白内障手术,为10名装配假肢,对20名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邮电

2017年全县邮电业务总量40724万元;固定电话用户达11658户,其中住宅电话10628户;移动电话用户达333893户;电话普及率111.4部/百人;互联网宽带网用户58910户。

基础建设

2017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70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道路长度75.46公里,道路面积104.82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33.62公顷,覆盖率38.35%,园林绿地面积289.47公顷。 

交通运输

泛亚铁路横贯通海县境。 

2017年末,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011.5公里。其中:国道40.6公里,省道74.5公里,县道110.4公里,乡村公路768.1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高速公路14.7公里,一级公路25.1公里,二级公路34.3公里,三级公路96.1公里,四级及以下公路841.3公里。全县机动车拥有量110405辆(含拖拉机),比上年增加1016辆,其中:汽车63140辆、大中小型拖拉机11046台、摩托车35408辆、挂车811辆。全县公路营运货车13968辆,吨位62262吨;营运客车227辆,客座5040座。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281万人,旅客运输周转量12921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709万吨,公路运输货物周转量286658万吨公里。 

历史文化

通海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杞麓湖畔生息;汉代开“麊泠水道”(即西南丝绸之路的一支);唐代置“通海都督”,开设“通海城路”;宋代设秀山郡;元代建“都元帅府”,设临安路,统摄今红河、文山一带,直至越南;明代置“通海御”,戍兵屯田;清代,各种手工业兴起,成为滇南货物集散中枢,海外物资集散运转,商贸交易活跃而在云南著称。各时期多民族的文化交融让通海璀璨文化的底蕴更加深厚,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成就了通海“礼乐名邦”、“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的美誉,名山秀水孕育出人文荟萃,通海明清两代就有举人230余人、进士44人,选入翰林院4人,且大都出省为官。先后荣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物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华诗词之乡” 等荣誉称号。

风景名胜

秀山


通海秀山,垂直高度不过200余米,方圆距离也不过两公里多,却因山色景致秀雅不群,人文景观气韵不凡而名冠滇中南。在《大明一统志》里,秀山被列为云南四大名山,与昆明的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点苍山齐名。相传汉昭帝时,㽛(缺字:左“田”;右“句”)侯毋波治理通海,颇能施惠于民,且最早在秀山辟园林,与民同乐;到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南诏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在会盟三十七部讨伐东川节度使杨干贞前,曾在秀山神祠卜问凶吉, 段思平灭杨干贞大义宁国后,建大理国,特在秀山还愿建 町王庙纪念毋波,并改通海郡为秀山郡,秀山之名应是从此而始。

三圣宫

三圣宫通海县杨广镇小新村,距县城6千米。三圣宫始建于元末,历经明清历代重建重修,现为清初和清末的建筑。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门,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艺术家高应美之手,槅子门中的构图、布局、人物造型,被省内外学者称之为“海内第一木雕”。三圣宫布局为三进式两院,由大殿、后东西两厢、中殿、前东西两厢、前殿(重檐)及前、中、后的六个躲间组成,外设围墙并呈船形,墙外双溪环绕而过。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寺

白龙寺位于秀山后面,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因为寺旁有一泉水,古人就建此寺并塑龙王像供于寺中。白龙寺属一进院前后各三间夹四耳、寺内保存一块明代碑刻,碑阴记录了当时海贝巴(贝币)的捐赠情况。上世纪80年代在白龙寺下开辟了茶花园、牡丹园、兰花园,总占地8000多平方米。

秀山古建筑群于上世纪1987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通海文庙

通海文庙位于通海县城南隅、座落于秀山之麓,南北向。为中轴线分幢迭起单体组合式古建筑群,由红墙(长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节孝祠、大城门、乡贤、名宦祠、东庑、西庑、大城殿、钟鼓楼、崇圣祠、尊经阁组成,总占地1.2万平方米。通海文庙始建于元代,于明万历迁建今址,现存建筑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清朝时期,在通海庙学中曾经培养出朱嶟(礼部尚书),公孙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书法家阚祯兆等。通海文庙于上世纪1998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豆沫糖


豆沫糖是云南通海的传统产品,清代已远近驰名,已有两百多年历史。“香甜酥脆,入口无渣”,确非过誉,选用优质黄豆作为主要原料,另加白糖、饴糖等精工制成。层薄如纸,色白如乳,食用起来,甜而不腻,松酥、香脆,十分爽口。曾被国家评为“优质产品”,远销省内外。 

通海酱菜


通海酱菜有着悠久的历史,产品分为:小米辣、泡椒系列、冬菜、蕌头、野山椒、蒜苔、芥菜、姜块、洋姜、大头菜、酱油、花椒油等100多个品种。大头菜荣获国家八部委举办的《中国妇女儿童用品四十周年博览会》铜奖。远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覆盖全国95%的市场,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通海甜白酒


通海甜白酒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的特产。通海甜白酒主要采用糯米酿造而成,营养丰富,色泽金黄,清凉透明,口感醇甜,糯米甜酒特有的香气,风味独特,老少皆宜。曲陀关是通海历史文化胜迹之一,如今因盛产甜白酒而留名。曲陀关具有悠久的甜白酒生产历史,是通海县有名的甜白酒之乡。有30多户生产经营户,年产值达近千万元,甜白酒成为了通海县的特色产品之一。 

城市荣誉

通海县先后荣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物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华诗词之乡”等荣誉称号。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2903
  • 编辑次数 : 2
  • 最近更新 : 2021-04-10 18:58:47
  • 创建者 : 芹菜

百科目录

  • 1. 历史沿革
  • 2. 行政区划
  • 3. 地理环境
  • 4. 自然资源
  • 5. 人口民族
  • 6. 经济概述
  • 7. 社会事业
  • 8. 交通运输
  • 9. 历史文化
  • 10. 风景名胜
  • 11. 地方特产
  • 12.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行政区划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