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风寺
名字由来
传说有一位川籍眉山县官宦之家的儿子到云南做客,久不回家。家中老父思念儿子心切,到云南看望儿子。路途劳累,气候不适,死于云南,无法运回原籍安葬,速令蜀中地理高师择吉地掩埋。师徒二人先后来到云南,徒弟先行,来到碧风山上现壁风寺所在地,认为是一棺好地,将一枚铜钱埋下作记号;师傅经过这儿,也觉得这是一棺好地,折下一根银杏树枝插入地下。师徒二人回到主人家禀报,主人听说师徒二人择中的是同一块地,马上派人查验。结果发现师傅插下的银杏枝已经成活,上面挂着很大的露珠;扒开土,惊奇地发现银杏枝刚好插入徒弟埋下的铜钱洞里。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一好消息被当地的孟氏族人听到,连夜将原建于离此地不远的孟家屯大坡上的家族寺庙搬迁于此。当蜀籍官人发殡于此,寺庙已建成,无法安葬。气愤之下,提出该寺住持由峨眉山人出任,令孟氏族人提供六十亩田地作为该寺的俸禄。孟氏族人相信吉地“有福人享受,无福人变灾”的说法,只得同意蜀籍官人的提议。碧风寺兴建落成后,人们杀猪宰羊进行祭祀,除了传统的牲畜头尾等供品,还用整只的猪后腿供奉。次日人们进入寺内,一股清纯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那整只的猪后腿飘散出来的。人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认为是佛祖显灵了。碧风寺为之声名大振,远近朝拜。这一消息像火腿的醇香一样在宣威境内传播,从此,吃食别具风味的猪后腿成了宣威人的饮食习惯,人们把它作为招待亲朋好友的首选佳肴。为了能够长时间存放,人们学会了用食盐腌制猪后腿,并因此而取名火腿,意思是腌制后的猪后腿像用火烤熟的一样可以久存不会变质。
为什么取名碧风寺?没有史籍可查。也许碧风寺处于群山环抱之中,树木葱郁,田地肥沃,由西向东的两条小溪到此汇成碧风湖,风儿到此只能在花间歇脚、不知不觉就被染成了绿色,因此取名碧风寺吧!后改名为“辟风寺”,演化为“避风寺”、“壁风寺”,却是有着美丽传说的。
功德碑
碧风寺由于建在交通要道上,成了云南通向中原的过往客商歇足投宿的处所。据说碧风寺南面有一口和尚井,一天晚上,和尚拿着火把去打水,借宿在寺里的江湖游贩无意间发现,疾风中火把的火焰纹丝不动。游贩惊疑,请问和尚,和尚笑答:“小寺内外本就无风。”游贩疑窦顿生,决心不睡觉弄清个中原委。当夜三更左右,游贩发现大殿的天花板上金光闪烁一只箩筛大的蜘蛛嘴里含着宝,来到案桌上吸食供品。游贩恍然大悟——原来蜘蛛宝能辟风,故而无论外面风色如何,寺内烛光丝毫不闪动。游贩贪心顿起,当蜘蛛把宝物放在案桌上吸食供品时,游贩迅即盗窃宝物离去。蜘蛛吃饱后发觉宝物已丢,当即气死在供桌上。寺内外无风之谜由此道破,原来是蜘蛛宝的作用,做供品的猪后腿的清香原来是蜘蛛带来的福音。碧风寺由此改名为“辟风寺”,后来在人们的口误中成了“避风寺”、“壁风寺”。据说地质学家、旅行家徐霞客先生到云南游历,途经壁风寺时进行了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壁风寺之所以避风,在地势而不在于宝物也。”至今仍然无人破解避风之谜。五年前,与壁风寺毗邻的鲍屯小学修建操场时,人们曾看见五色土。在漫天红土的高原上,这由黄、紫、黑、红、青五色整齐而有规律地组成的沙质土稀有而美丽,像陆良的彩色沙林一样炫人眼目。
壁风寺在脍炙人口的传说中香火越烧越旺,到了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寺里立碑铸钟纪念建寺的有功之臣,扩大了寺辖田产范围。传说大钟铸好后重达一吨,是宣威境内最大的古钟,遗憾的是和石碑一起毁于“文化大革命”之中。这么大的钟,怎么挂到大殿的房
檐下呢?该村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壮士——薛仁贵之后“薛大通”,日食三斗,能将一头肥硕的水牛扛于肩上由田埂上进出于几百米外的水田。壁风寺的主持就请薛大通来挂钟,薛大通挪不动大钟,在许多村民的协助下才把钟挂上去。薛大通羞愧地离开了该村,村民们由此编出顺口溜传唱:薛大通,举上钟,震破胆,影无踪。
观音殿
壁风寺一直有和尚吃斋念经、做佛事活动,主持通常是四川峨眉山人。最后一个和尚于1977 年被人杀死在寺里。传说壁风寺有一套佛法宝典,这种经书全国只有两套,一套在峨眉山,一套在壁风寺。歹徒杀死七十高龄的和尚是为了夺取经书?最终拿到经书了吗?没有人知道。佛法是教人行善修身的,但江湖上的利益争夺、恩怨情仇还是无法避免地侵入了佛门净地。
壁风寺原有一棵银杏树,传说就是那个风水师傅插入地下的银杏枝长成的,高大粗壮,四五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围圆。村民们传说银杏树里住着一位道行高超、心地善良的银杏仙姑,专门救苦救难、祛病扶弱,而且有求必应。尽管有着这么动人的传说,银杏树还是毁于“文革”之中。
壁风寺于1998 年7 月被宣威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由文物管理所负责管理。壁风寺的大殿在“文革”期间“破四旧”中拆除盖了学校,现仅存已成危房的观音殿,有两男两女四个善男信女经常在里面念经、替人做佛事。观音殿是老式的土木结构房子,左中右三间,中间供佛,左右两间分别作为工作间和接待室。2000年挂上去的牌匾上“观音佛殿”几个大字苍劲有力,左边的房檐下挂着一个仿制铜钟,重量不足“文革”中被毁坏那个大钟的二十分之一。殿外正对面狭小的亭子里供奉着韦陀菩萨,观音殿里供奉着大大小小上百尊风格各异、形态多样、披红挂彩的佛像。
壁风寺靠做佛事及会期善男信女的捐赠艰难维持,已没有当年那种香火旺盛、朝拜者络绎不绝的盛况,平时只有一些需要做佛事的人来乞求菩萨消灾免难。每年只在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冬月十九有二百至六百人来赶庙会。壁风寺原有十里飘香的桂花、享誉中外的云南名花红山茶。现仅存两株有六百余年历史的、五六米高的桂花和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山茶亭亭玉立于鲍屯小学校内,据说桂花树是宣威境内最大、树龄最老的古树。红山茶修枝后喷薄出强盛的生命力,金桂郁郁葱葱,银桂已断臂肢残、倾斜萎靡,仿佛阅尽沧桑后不愿再发一言。
壁风亭
寺外的壁风亭是2003 年新建的,主要作用是供附近的村民休息纳凉。旁边的功德碑上刻着“九春欲降苍生雨,六律能来广漠风”,功德碑上的文字叙述了建亭因缘及善男信女出资出力情况,感谢壁风寺以其宽阔的胸怀福佑百姓保一方平安。
壁风寺的传说新奇动人,壁风寺的历史源远流长,为宣威这块人杰地灵的红土地增添了不少韵味。
- 浏览次数 : 207
- 编辑次数 : 1
- 最近更新 : 2021-04-10 21:10:45
- 创建者 : 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