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 鲁史镇

鲁史镇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地理 >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鲁史镇属云南省临沧地区凤庆县管辖。原称阿鲁司,历史上土著民族语演化而成。该镇地处县境东北部,距县城84公里,在192.4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汉、彝、苗、白等两万多各族人民。

基本信息
编辑
鲁史镇
阿鲁司
0883
192.44平方公里
云南省临沧地区
云S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公元1598年
正文
编辑正文

乡镇概况

鲁史镇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境东北部,地处澜沧江、黑惠江两江之狭,东邻新华乡,南与大寺乡、小湾镇隔江相望,西与保山市昌宁县苟街相接壤,北与诗礼乡毗邻,以黑惠江与大理市巍山县为界,是凤庆县江北片区的文化中心、交通枢纽。距县城80公里,镇域总面积347.81平方公里,其中,98%是山区,境内最高海拔2970米,最低海拔970米,年平均气温15.1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00至1500毫米,属低纬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镇森林面积2496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3.36%,辖17个村民委员会,216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壮、傣等12个民族。全镇17个村委会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电视,有4个村实现了有线电视接入。

历史沿革

鲁史,原称阿鲁司,历史上土著民族语言演化而成,公元1598年(明万历26年)设巡检司辟为街场,公元1928年(民国18年)建镇,已有400多年历史。2005年9月,省人民政府将鲁史古镇列入全省60个旅游小镇之一,2006年10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人文景观

鲁史镇坐落在茶马古道向东南亚延伸的要冲上,是蜚声中外的“茶叶之乡”。鲁史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宽,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鲁史镇的金鸡村尚遗留有百珠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长着三千多株野生茶树。

明清以来,鲁史人就以茶为生。其中骆英才是鲁史第一个人工种茶的人。并开设“俊昌号”茶庄,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还有出自段逸甫茶园的“凤山春尖”,是民国时期云南茶叶的极品之一。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俊昌号”和“凤山春尖”都消失了。

在滇缅公路通车以前,鲁史一直是茶马古道的咽喉重镇。历史上鲁史的繁荣,和青龙桥的建立分不开。鲁史镇以四方街为中心点,和四方街连接的横街是鲁史古镇的主要街道。形成“三街七巷”的格局。走进鲁史的大街小巷,深深感受到古文化的印迹。这里四合院的营造很有特色。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房屋大多坐南朝北,院落基本上是一正两厢一照壁的格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此门就自成天地,很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宽敞的院落内,植树栽花,叠石造景。在临街或靠路的墙体上,有画有诗。过去,临街的人家总有一个很宽的石板走廊。鲁史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就像当地寻常人家门楣处的对联:“含笑看人生,平心尝世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史已成为顺宁、昌宁、永平、蒙化四县的商品交易中心。内地的商号来此开设分支机构,发展纺织、印染、建筑、皮革、烟草、食品加工等手工业。至今鲁史的食品加工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在远近享有盛名。

自然资源

全镇有耕地面积34345亩,其中水田6293亩,旱地28052亩,农民人均占有耕地1.22亩。林改后,森林面积23261公顷,达348915亩,森林覆盖率66.88%。

农村经济

鲁史镇地处凤庆县江北地区的中心位置,很自然地形成为凤庆县江北三乡一镇的经济、文化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昔日的辉煌,曾被称为凤庆的“小上海”。但鲁史镇,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主产玉米、豆类、水稻、小米等,又产茶叶、核桃等。

2006年末,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0986.8万元,其中农村经济总收入5885.8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5101万元。财政收入178.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0元,比上年增143元,增幅为11.8%。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704万元(其中集体存款342万元,储蓄存款236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516万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180万元,累计收回贷款997万元。粮食总产933.2万公斤,比上年909.5万公斤增23.7万公斤,增幅为2.6%。农民人均生产粮食334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94公斤。

工农业总产值为10986.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5101万元;农业总产值为5885.8万元。在工业总产值中,个体企业总产值5058万元,占85.9%;主要工业产品中:砖160万块、初制红茶、青毛茶201.8吨。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总产值为2411.5万元,占41%;林业总产值为1376.4万元,占23.4%;牧业总产值为1086.1万元,占18.5%;其他总产值(副业、渔业等)为1011.8万元,占17.2%;粮食总产为9332吨,其中,稻谷2085吨、玉米4398吨、蚕豆347吨、小麦2071吨、其他杂粮431吨。经济作物产量为:茶叶201.8吨、烤烟1.95万担、泡核桃852吨;大牲畜年末存栏13315头,其中,黄牛6857头、水牛2461头、驴2498头、骡1489头、马2匹、山绵羊14183只;生猪年末存栏30809头、肥猪出栏17171头。 [1] 

2007年末,全镇乡镇企业收入6019万元;农村经济收入8236万元,其中粮食种植面积54696亩,总产在10063吨,产值1893.73万元;核桃面积累计达105811亩,其中泡核桃90535亩,挂果面积为27272亩,产量达1387.7吨,产值1594.35万元;完成烤烟种植面积7433.5亩,完成产量18357.3担,产值977.2万元;实现畜牧产值1369.6万元;有茶园8434亩,实现产值927.61万元;2007年初,在鲁史、金鸡发展桑园470亩,鲜茧收入7.2万元,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的目标,;农民外出劳务收入777.14万元,实现全镇国民经济收入达142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71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2元。到2020年,全镇各产业发展建设规模和实现经济指标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55000亩,产值2450万元;稳定茶园面积8500亩,产值达940万元;稳定烤烟面积10000亩以上,产值2100万元以上;建设巩固高优桑园面积2000亩,产值120万元;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产值3600万元;巩固建设高优泡核桃园10万亩,实现产值3.6亿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10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达29226人,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4.8亿元,乡镇企业收入为0.83亿元,实现国民经济总收入达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万元。

文化教育

教育:教育综合改革以后,全镇设立独立建制的完全中学一所,九年制中心学校一个,六年制中心学校二个,共计4个教育管理机构。有各类学校57个、在校学生3624人、教职工272人。其中,中学校2个、班级27个、在校学生1353人、教职工99人;小学校55个、班级143个、在校学生2224人、教职工168人;成人教育班级8个、扫除文盲64个、非文盲率为100%;3+X班7个375人。(中学含高中6个班297人,小学含学前班11个168人,教职工总数含小学代课21人,中学4人。3+X班人数为本学年初中毕业生数。)

全镇校舍总建筑面积为36730平方米,其中危房面积为9573平方米,占26%。面对这样的现状,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干部群众想方设法增加投入,努力排除危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治穷先治愚、治愚先兴教”是历届党委、政府既定的脱贫致富战略,我们意识到没有超前发展的鲁史教育,就没有经济腾飞的鲁史明天。因此,从“普六”开始。全镇共投入资金近600万元。建成砖木、砖混、框架结构教学楼36幢,总建筑面积达14640多平方米。

为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先后投入资金近60万元,完成了鲁史中学、永新中学的微机室,理、化、生实验室建设;建成了永新中学、鲁史完小的实验室;投入资金20多万元,建成水泥球场7块。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基本满足了学校教学的需要。

全镇建有省级合格成技校1所;村级成技校17个。

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情况

2006年,全镇所有小学、初中在校生全部享受免交杂费的优惠政策,小学976人、初中731人还享受了免费教科书、寄宿制和半寄宿制生活补助费的待遇。

教师队伍建设

全镇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3%,初中教师学历合格达96.4%。

在2006年度,鲁史中学、永新中学分别获得全县中考成绩第二、第三等奖,鲁史中心校和永新中心校分别获小考第二、第三等奖。

基础设施

道路交通:县乡过境弹石路近50公里穿镇而过,有镇村土路(部份沙石路)112公里,村组公路有70多公里。

广播电视通讯:有广播站一个,有线电视传输站二座,开通有线电视的村有永新、鲁史、宝华、鲁家山、古平、金鸡六个村,用户900多户。建成139手机发射塔4座,130发射塔1座,小灵退发射机站6座。全镇98%以上的地区已被通讯信号所覆盖。

农田水利:有小二型水库2座,即鲁史村的洗马塘水库和永新的小寨水库。洗马塘水库蓄水能力为5万多立方米,小寨水库蓄水能力为3万多立方米。有流量在0.15M3/S三面光沟渠四条,即:大平掌大沟、安马大沟、六吗箐大沟,灌溉农田面积3000多亩。

电力基础设施:全镇216个村民小组都通电。农户用电率在98% 以上。借助完善西部电网建设与改造机遇,完成了鲁史、鲁家山、沿河、宝华、金马、古平、金鸡、永新8个村农网改造。

新农村建设

以“三村”建设为总抓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永新、古平两个首批“三村”建设示范村,围绕“生态村是基础、文明村是动力、小康村是目标”的发展思路,圆满完成“十四项”建设指标任务。

太阳能

在第二批“三村”建设试点中,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鲁史村成立理事会9个,共有理事61人。完成硬板路建设2.9公里,骆家巷、魁阁巷硬板路建设通过民办公助形式筹集资金,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建设美好家园。集党员电教室、群众文化室、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一体建筑面积268.75平方米的村委会综合办公楼竣工验收。产业建设上新植蚕桑170亩。完成高低压输电线路架设13.9公里,完成396户电表改造;建成沼气池135口;完成民居房改造19户。

金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立了三个专业技术协会,九个理事会,共有会员61人。在硬板路建设上,建成弹石路5.27公里,其中水泥路1.2公里。完成了含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卫生室、兽医室等在内的综合办公楼建设。全村新建沼汽池158口,完成了300亩蚕桑种植。

全镇17个村在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指导下,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村情,制订“一规划三方案”,描绘各个自然村山、水、林、田、路、电、村综合治理的宏伟蓝图。

鲁史、永新、宝华三个沼气示范村通过市级验收。

地方小吃

鲁史古镇是中原文化向边远地域渗透的必经之地,丰富的特色小吃数来胜数,小吃有川味的麻辣,广味的香甜。酸桨水点的白豆腐切成一公分见方的团,在阳光下爆晒,制成的酱豆腐是远近闻名的食品,清香源自没有污染的本地自产的黄豆与香料,盛在瓦罐里,连罐一起称卖,每市斤居然卖到15元钱,是当地猪肉的四倍价。当然,鲁史的酱豆腐不仅吃起来香,放的时间也长,时间越长香味越醇,一坛陈年的酱豆腐甚至可以换一台新的彩电。豆腐汤是家常汤菜,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腐,营养丰富的豆制品变着戏法一样的厨艺走上餐桌,一些地道的本土厨师,仅用一个豆腐就可以做一桌丰富的菜肴。跟着豆桨的是油条,鲁史镇是农业镇,麦子是主粮,放一点泡打粉往油锅里一放,听着是洗麻将的声音,传来的却是香味。鲁史古镇的油条不象城里人做的那种,放了许许多多添加济后如果还觉得泡不够软不够,没有良心的店主居然会在里面掺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让其泡胀。那些油条表面上金黄二色,吃起来却味能嚼蜡。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叫“白豆桨要配好油条”,这是形容爱情的话,可却是真真实实在理的小吃总结。 还是与黄豆有关的时鲁史古镇的酱油,写到这里,胃又在犯谗。城里的酱油加工户忙着用自来水勾兑色素的时候,鲁史古镇的酱油酝造厂的炉火正旺。挥汗如雨的词形容干活的师缚不为过,豆子入水浸泡再煮,豆饼制作后阳光爆晒入箩发酵,这个过程很慢长,是一年,做的酱粑粑一定得装到明年下罐,又要一年,才能煮出酱油来。这样,每一小汤勺酱油都得经过两年的周期,因此,价格是越涨越高,想吃鲁史酱油吗,得请到鲁史出差的人帮忙。鲁史酱油与古镇鲁史一样据说有700多年历史,难怪吃起来比油还香,不吃还不行,吃也又会上瘾啊。时下的商品经济冲击着鲁史酱油市场,一些不良的厂家改变了生产周期,甚至做起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买卖,结果,那些靠品质吃饭的厂家异军突起在商潮中,成为古镇亮丽的风景线。申请了商标,提升了酱油的层次,加强了质量管理,为进军新的市场打下了基础。

要说的小吃还是与黄豆有关,那是到鲁史不能不吃的粑粑卷。

先用豌豆粉加香料做成比纸还薄的锅粑,一张一张用青菜叶包起来,再用本地优质大米做出手巴掌一样大的饵块,备下小米辣、花椒粉、大蒜油、味精等香料,先在炭火上把饵块烘软,再用软软的锅粑托起饵块,在两块饵块放上事先备好的香料,摊涂均匀包裹起来,吃起来又香又麻又辣,非常可口。金黄色的锅粑、雪白的饵块在香料的佐料下,既是平贫的食品,也是游客非常喜欢的食品。

鲁名的酱豆果来。不能不提的是酱豆果胜过城里工厂出品的酱豆制品,一是鲁史的酱豆果系本土自产的优质黄豆,没有污染,也没有过多农残,原料的质优是小食品的保证。二是加工工艺传统,该发酵的不偷工也不减料,不该配料的坚决不掺,鲁史的酱豆果用罐子盛装,吃的时候用没带油的勺子掏出来,放到餐桌,先是鲜灵粉红色泽的外观让人觉得秀色可餐,再是吃起来酸甜适中非常可口。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389
  • 编辑次数 : 0
  • 最近更新 : 2021-04-10 21:11:13
  • 创建者 : 芹菜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行政区划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