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 普洱景迈山古茶园

普洱景迈山古茶园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地点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景迈山茶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分布在澜沧县境内的惠民乡景迈、.芒景2个村民委员会辖区范围内,位于东经99°59′14″--100°03′55″,北纬22°08′14″--22°13′32″,距县城70余公里,坐落在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内的村寨有糯岗、景迈、勐本、芒埂、上芒景、下芒洪、翁洼、翁基、老酒房等10个自然村。茶园面积16173亩,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800毫米,古茶园土壤属于赤红壤,古茶园内的植物群落属于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植物,其中思茅木姜子和红椿为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树种。动物有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等。据芒景缅寺木塔石碑傣文记载,景迈、芒景古茶园的茶树种植于傣历57年。

基本信息
编辑
普洱景迈山古茶园
距县城70余公里
目录
  1. 1 景迈古茶山

  1. 2 地理环境

  1. 3 景迈茶特点

  1. 4 荣誉

正文
编辑正文

古茶园的茶树在天然林下种植,是最为古老的种植方式。古茶园的茶叶很早就用马帮驮到普洱进行交易,作为普洱茶原料之一,自元代起销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据有关专家调查,景迈、芒景古茶园的茶树,大部分树冠挺拔,枝叶茂密,许多古茶树上寄生着具有神奇药用价值的"螃蟹脚",是世界罕见的大面积栽培古茶林。曾经到古茶园考察的专家学者称这片古茶是珍贵的"茶文化历史博物馆"

景迈古茶山

位于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乡境内。据考证,这里种茶有近2000年的历史。古茶山由景迈、芒景、芒洪等9个布朗族、傣族、哈尼族村寨组成。整个古茶园占地面积2.8万亩,实有茶树采摘面积1.2万亩。芒景、景迈古茶山是人与自然融合的最佳典范,也是普洱茶的原生地。景迈古茶园,是一个历史与现实粘连得很紧的地方。干百年来,不管山里发生过什么,自栽下第一株茶苗起,就注定这里是圣地灵,这里是诞生文明的地方。在布朗族传说中,

布朗祖先叭岩冷种植茶园,并给后代留下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候,唯有留下茶种方可让子孙后代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据考证澜沧江流域是茶的起源地,而布朗族的祖先濮人是最早利用野生古茶和最早栽培、训化古茶树的民族。叭岩冷也就成为有名姓可考的最早的茶人,成为茶祖。相传西双版纳的傣族土司曾把第七个公主嫁给叭岩冷。现在景迈山芒景村有供奉茶祖叭岩冷的庙宇和七公主亭。景迈山古茶园占地2.8万亩,实际采摘面积10003亩。主要分布在芒景、景迈两个村民委员会,芒景主要是布朗族,景迈主要是傣族。现存最大的茶树一株高4.3米,基部干径0.5米,另一株高5.6米,基部干径0.4米。茶园茶树以干径10-30厘米的百年以上老树为主。茶树上寄生有多种寄生植物,其中有一种称为“螃蟹脚”的,近年由于人为过度炒作其保健功效而几乎遭受了来顶之灾。1950年景迈山布朗族头人之一的苏里亚(布朗名岩洒)参加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代表团到北京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周年纪念活动,并将景迈茶精制成的“小雀嘴尖茶”亲手送给了毛主席。2001年在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坛大会上,江泽民主席送给各国首脑的礼品中就有景迈茶。 

地理环境

澜沧县地处西双版纳、临沧、普洱3州(市)交汇处,国土面积8807平方公里,有20个乡(镇)、16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50万人。澜沧县少数民族众多: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25种民族,世居着拉祜、佤、哈尼、彝、傣、布朗、回、景颇等8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9.4万人,占总人口的78.9%,其中拉祜族21.7万人,占总人口的43.3%;澜沧县是革命老区:1999年,省委、省政府确定澜沧为云南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澜沧县属边境县:澜沧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80.563公里,有5种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有2个边境乡、8个边境村和82个边境村民小组,有3条边境通道直达缅甸,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澜沧县资源富集:县域面积居云南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有林业用地面积806万亩,森林覆盖率60%;有铁、铅锌、褐煤等30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可供开发利用,其中铁矿储量22亿吨,占云南省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澜沧江过境流程142公里,有正在兴建总装机585万千瓦的糯扎渡巨型水电站;有地热温泉45处,最高水温达90摄氏度以上。澜沧是茶树原产地之一和普洱茶的故乡,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2.8万亩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惠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园,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邦崴千年古茶树,有11.8万亩的野生茶树。澜沧是《芦笙恋歌》唱响的地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及“芦笙舞”,有阿朋阿龙尼(葫芦节)、扩塔节(春节)、山康茶祖节等民族节庆活动,有南岭勐炳野阔拉祜、酒井老达保快乐拉祜等特色村寨,素有“拉祜山乡,边陲宝地”之美誉。景迈山古茶园位于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和芒景村一带,距县城72公里,其核心区及周边主要有惠民景迈芒景景区、柏联普洱茶庄园及即将开工建设的普洱市边三县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景迈茶祖文化公园。其中景迈村以傣族为主,芒景村以布朗族为主,各民族和谐相处,仍然保存了各自的民族语言、风俗、节庆、祭祀等文化传统。古茶园最高海拔1662米,最低海拔1100米,平均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总面积2.8万亩,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所驯化、栽培,均为上千年的茶树,是名副其实的千年万亩古茶园。据《布朗族言志》和有关傣文史料记载,古茶林的驯化与栽培最早可追溯到佛历713年(公元180年),迄今已有1832年历史。早在傣历600年(公元1139年)前,景迈大平掌就出现了茶叶交易市场—“嘎轰”。明代以来,这里的茶叶已是孟连土司,乃至皇室贡品了。沿着茶马古道,茶叶远销东南亚、南亚等国。1950年芒景布朗族末代头人苏里亚赴京参加国庆观礼时,将景迈山古茶林内选采制作的“小雀嘴尖茶”献给了毛主席。2001年在上海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论谈大会上,江泽民主席也把采摘自景迈山古茶园的茶叶作为礼品赠送给各国首脑。

2003年8月,中国科学院的专家们经研究指出:景迈山古茶园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是茶叶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发祥地,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被联合国科教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成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民间文化旅游遗产示范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气息和自然人文底蕴独一无二,是整个普洱市茶产业开发和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展示窗口。目前,澜沧县制定出台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件》、《古茶树保护决定》等规范性文件,正在申报景迈古茶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球重点农业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这里保留着许多文化遗迹,如景迈村的萨迪井(七树)、金水塘、金塔、千手观音树、茶马古道、佛泉、糯心湖,芒景村的七公主泉、神蜂树、古柏、茶魂台、八角塔等。景迈芒景古茶园是茶人心中的圣山。古老的茶树与参天大树交错丛生,大山与村落、古茶与房舍、森林与茶人融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这里各族人民家家有树,户户种茶,茶与树为邻,人与茶为伴,相依相随,同度岁月风雨。生长在万木丛林中的古茶,靠自然肥力生长,无任何污染,品质优良,所产茶叶用古茶树发出的鲜嫩

(芽)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常喝景迈茶能美容、健身、消食、减肥、促进新陈代谢、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因为喝茶,在景迈山还喝出了长寿老人。衍生于古茶树上的“螃蟹脚”(茶茸),品种珍稀,绝无仅有,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清胆利尿,降低血压之功效。

景迈茶特点

若追溯至公元696年,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续开垦种植,至今茶园面积已达万亩。由于这些茶树树龄甚高,所以在外形上都显得历尽沧桑、饱含风霜。茶树的枝干上长满了苔藓、藤蔓、野生菌类和许多寄生兰花等附生物,还有一种形状类似螃蟹的寄生物—螃蟹脚。
  螃蟹脚据说只能在上百年的古茶树才能找得到。它不但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若常饮用还可防止血管硬化。只要在买茶叶时看见螃蟹脚,就能知道这是景迈茶山的纯正茶叶。历史上,景迈茶山的茶叶用笋叶和竹篮包装,由人或牛马驮着,通过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出大山。其中一部分进入普洱府,作为普洱茶的原料之一。另一部分绿茶则直接通过中缅边境的洛勐和打洛,进入缅甸的景栋等集散地,再销往东南亚各国。
  景迈万亩古茶园属乔木型千年古茶树,是古茶园中最有名的,也是茶迷们心中的圣山。茶叶品质优良,茶体肥嫩柔软,白毫丰满,茶香浓郁享誉中外。
  用古茶树发出的鲜嫩(芽)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的普洱茶具有:香高、性烈、味厚、气足以及形、质、色、香、味、气、韵俱佳的特点;具有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温中补肾,降血压,清凉解渴,醒酒,去疲劳,怡神之功效。常饮能美容、健身、助消食、减肥、改善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抗衰老等。 

荣誉

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云南省的哈尼梯田(云南省元阳县)以及普洱景迈山古茶园(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入选预备名单。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402
  • 编辑次数 : 0
  • 最近更新 : 2018-08-23 14:23:46
  • 创建者 : 丑奴儿

百科目录

  • 1. 景迈古茶山
  • 2. 地理环境
  • 3. 景迈茶特点
  • 4. 荣誉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