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 真庆观

真庆观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地理 >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真庆文化广场位于昆明市中心拓东路与白塔路交叉口东北角,占地2.13公顷(32亩),是现存昆明市区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明清两代建筑较多,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对云南的建筑史、艺术史、宗教史及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真庆观古建筑群主要由真庆观、盐隆祠、都雷府三组古建筑组成,198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编辑
真庆观
元代
真武祠
昆明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1. 1 紫微殿

  2. 2 都雷府

  3. 3 盐隆祠

  1. 4 林荫广场

  1. 5 保护价值

  1. 6 维修保护

正文
编辑正文

历史

真庆观始建于元代,原名“真武祠”。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重建,更名“真庆观”,明正统九年(公元 1444年)增建了真庆观前殿及东西回廊,清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重修。

真庆观为明代著名道士长春真人刘渊然谪滇时的居所,刘渊然在这里“奉迎朝廷使节”。洪熙初(约公元1425年)刘渊然被召还京,请求将他在昆明时住过的龙泉道院改名龙泉观,真武祠改名真庆观,刘渊然回京供职后,其弟子蒋日和做了真庆观的住持,并主持了真庆观的重修及扩建。

4月9日,原居住在此的马姓市民在家人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来看修复重建好的真庆观。

建筑描述

真庆观由前殿、紫微殿、老君殿等建筑物组成。三殿均坐北朝南,由南至北建在同一轴线上。中轴线两侧是前殿与紫微殿连接的东西回廊。紫微殿为面阔三间的土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占地面积320平方米,整个建筑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殿中供奉紫微大帝(紫微即太阳之意)。紫微殿后面是老君殿(两侧建有相对称的东、西厢房),因历史上多次修葺,现仍保留着元代建筑风格,殿中供奉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

一说即老聃,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紫微殿

1984年,昆明市及盘龙区政府拨款修复紫微殿。修复后的紫微殿面阔三间,土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占地320平方米,正脊中立宝顶,戗脊上置走兽,殿内中顶置有藻井,以斗拱承载,井顶绘有八卦太极图,四周饰以图案,匀称精巧,为国内罕见的道家建筑,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

都雷府

真庆观紫微殿东侧为都雷府,建于清康熙年间,正脊下题有“大清同治十二年岁次癸酉闰六月吉旦会城官绅士庶众善姓仝住持等重修”(即公元1873年)。大门为单檐,四角翘起,斗拱承载。大门两侧有木刻对联一副:“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门楣前题“都雷府”,后题:“万古神风”。大门内有一方亭,俗称“清风亭”,正脊上有“大清嘉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六月十六日吉旦信士……立”(公元1816年),亭内上方有一雕有龙的精致藻井。亭后为雷神殿,整个建筑为土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大殿外廊有雕花石栏及一对石狮。都雷府古建筑保留了清代早期的建筑法式特征,较完整地保留了精美的地方风格彩绘。

都雷府系真庆观附属建筑,祀雷神。雷神又称雷公、雷师,是古代神话中司雷之神。《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树,龙耳而人头,鼓其服”。道教认为雷神“主天之灾祸,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被称为“雷声普化天尊”。

都雷府大殿北面古建筑为火神殿,供奉火神。

盐隆祠

盐隆祠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由清末云南盐商集资兴建,民国时期的盐行也设在这里。盐隆祠位于都雷府北侧,坐北朝南,由戏楼、前殿、前殿东西厢房、大殿、大殿东西厢房、耳房等建筑组成,盐隆祠建筑较好的保存了当时该地区建筑结构特征,各建筑构件雕刻精美细致,外檐彩绘部分贴金,工艺档次较高,也较完整地保留了精美的地方风格彩绘,特别是戏楼,具有较高的价值。

真庆观古建群落的价值超过作为了个别存在的古建,它以一个独立的地理文化单元,给昆明的城市景观带来一定的历史沧桑感,展示了丰富的时代变化,是对昆明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极大补充和具化,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群之一。

林荫广场

盐隆祠西侧新建了林荫广场,空地上栽植翠竹,其间多立奇石点缀。绿草坪周围种植远道移来的百年滇翠柏、水杉和黄连木等珍稀树木,成为市区内又一个新的绿化点。广场的西北端,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和法国人方苏雅1896年拍摄的昆明老照片中元代白塔的原型,重建起一座白塔。其建筑风格为藏式佛塔,是历史上汉、藏民族团结及文化交流的物证。当年,原址建有万庆寺,故名“万庆塔”。明代寺毁塔存,1911年秋,因扩街修路,塔被拆除。白塔塔基有门洞,是当时过往行人和车辆的通道,故又称为“穿心塔”。塔身之东、南、西、北面,各凿有一道壶门,内雕佛像一尊,塔身顶部为石雕塔刹。白塔塔基南面,东侧石壁镶嵌一块墨石碑记,碑文简述白塔兴废历史;西侧石壁上的玻璃相框内,有法国人方苏雅1896年所摄昆明元代白塔老照片一幅。从照片上可看到晚清时期,经历风雨沧桑的元代白塔,矗立在石板铺砌的街道上;街道两侧店铺林立,人来车往穿塔而过的热闹景象,勾起人们对老昆明历史的追溯,留下强烈的历史沧桑感。

保护价值

真庆观古建筑群囊括了从明代、清代早、中、晚期的建筑,是云南建筑发展史的实物例证,亦是宗教文化、艺术发展的实物载体,有极高的原状保护和研究价值。但由于历史原因,真庆观古建筑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被工厂、居民等占用,对其建筑风貌和布局造成极大破坏,古建筑糟朽、风化和破损严重,到90年代末,该片区已驻有14家企事业单位和493户居民住户。这里生活环境差,居住条件恶劣,尤其火灾隐患严重,抢救和修复真庆观古建筑群,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事。

维修保护

为了更好地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提高城市旅游环境档次,使城市景观达到较高水平,中共昆明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真庆观古建筑群,建设集文化、建筑、绿化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真庆文化广场,真庆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是昆明市实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标志性工程,是昆明实施我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的基础工程和昆明市改善真庆观片区居民生活和居住条件的民心工程,被列为2001—2002年省、市重点建设工程。同时真庆文化广场的建设还将对突出盘龙区商贸中心的地位,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充分体现真庆文化广场内古建筑群原有的历史风貌,本次修复工程严格遵循古建筑修复工程“修旧如旧”的原则,既要使修复后的古建筑保留原有历史风貌,又要确保修复后的古建筑群具备必须的安全指标,以保证古建筑群在修复后可作为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娱乐和旅游观光的场所。修复后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约4800平方米,园林建设9000平方米,根据古建筑群原有的地理位置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恢复成能方便管理的三个院落景区:

(1)真庆观以紫微殿为核心,结合老君殿的东、西厢房,组成真庆文化广场第一个院落(该院落预计需要10—12副对联);

(2)都雷府以雷神殿为核心,结合门楼、清风亭、火神殿和相应的厢房组成真庆文化广场第二个院落(该院落预计需要6—8副对联);

(3)盐隆祠以大殿为核心,结合前殿、戏台和南北厢房,组成真庆文化广场第三个院落(该院落预计需要8—10副对联)。

在新建的文化广场内,为使古建筑群能得到充分展示,除修复原有古建筑、重建已倒塌的古建筑厢房和必须的公共卫生设施外,不再增加其他新的建筑物,广场内建有开敞的绿化园林,把广场引申、融入到古建筑群中去,使园林绿化与古建筑群协调一致。依次在紫微殿前院种植紫薇,老君殿前院种植桂花,盐隆祠大殿前院、都雷府院内及都雷府以南拓东路北侧小广场内则以种植茶花为主,并保留上述院内的三口古水井,形成颇具特色的古典建筑园林景观。其次在盐隆祠大殿以北金唐巷道路南侧空地栽植竹子,竹林中适当点缀奇石,形成一特色竹林景观。第三,在老君殿以北,白塔路东侧新建广场上,根据历史资料重建白塔路标志性建筑“白塔”并在周围种植百年滇翠柏、黄连木、水杉等高大树木数株,且适当辅以常绿灌木和硬土铁线草坪,形成市内新的绿化靓点。

真庆文化广场在建设中还将把广场必须的停车场、给排水、照明用电和消防所需的管道线路一并处理完善,从而达到既能为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旅游休闲场所,又能方便管理,充分达到利用古建筑价值的目的。

建成后的真庆文化广场将立足于文物保护和文物空间的有效利用,充分展示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和风貌,使之成为融旅游观光、特色文化产业、园林园艺、市民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精品景点和文化景观,为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增添一个炫人眼目的新亮点。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203
  • 编辑次数 : 0
  • 最近更新 : 2021-04-10 19:03:59
  • 创建者 : 欣可爱

百科目录

  • 1. 紫微殿
  • 2. 都雷府
  • 3. 盐隆祠
  • 4. 林荫广场
  • 5. 保护价值
  • 6. 维修保护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景观景点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