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 易门县

易门县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地理 >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易门县地处云南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东与安宁市、晋宁区相接,南连峨山,西和双柏隔绿汁江相望,北部与禄丰县、安宁市两县市接壤。隶属玉溪市。东南距玉溪市机关驻地红塔区146公里,东北距省会昆明94公里,里程43公里的高等级公路从县城可直达昆明、楚雄等地。县域东西横距44公里,南北纵距57公里,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总人口177110人(2010年)。政府驻地龙泉镇。 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基本信息
编辑
易门县
Yimen County
云南玉溪市
辖7个乡镇
651100
地处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
热带气候
龙泉国家森林公园
530425
目录
  1. 1 位置

  2. 2 地形

  1. 3 气候

  2. 4 区划沿革

  3. 5 辖区

  1. 6 综述

  2. 7 第一产业

  3. 8 第二产业

  1. 9 第三产业

  2. 10 民间舞蹈

  3. 11 民间节日

正文
编辑正文

历史沿革

易门古为梁州地。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县,名双柏,属益州郡所领双柏县,辖境包括今易门、双柏、新平。

东汉同于西汉。

蜀汉时属庲降都督领、建宁郡。。

南朝齐梁之际,属晋宁郡,实为爨氏据有。

唐初属钩州,更名唐封。南诏国时,属拓东节度辖地。大理国时属鄯阐府,为高福世守之地。

元至元四年(1267年),在易门立夷门千户所,属巨桥(今昆阳)万户府,十三年(1276年),改为置县,因县“西有泉曰夷源,讹作易门,”隶属中庆路所领昆阳州。

明朝时,属云南府昆阳州。

清代因袭未变。

民国时属滇中道。

地理环境

位置

易门县地处云南省滇中西部,玉溪市西北,位于北纬24º27ˊ-24º57ˊ、东经101º54ˊ-102º18ˊ之间,东与安宁市、晋宁区 [4] 相接,南连峨山,西和双柏隔绿汁江相望,北部与禄丰县、安宁市两县市接壤。县城龙泉镇县。域东西横距44公里,南北纵距57公里,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居玉溪市第4位。 

地形

境内最高点为北部小街乡甲浦老黑山顶雀窝尖山,海拔2608米,最低点是绿汁镇南部炉房村旁易门与双柏、峨山交界处的绿汁江面,海拔1036米。地形特征为东、北、西三面高山屏立,中部是溶蚀性盆地,东南面为中山河谷地带,全境状似马蹄。江河沿岸受河流切割影响,较陡峭,山谷相间、地形复杂。

气候

属中亚热带气候,受地形地貌的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县内具有热带到温带的气候类型。2000年,极端最高温度31.5℃(8月25日),极端高低气温-2.0℃(1月6日),全年平均气温16.3℃,日照数为1706小时,降雨量为856.9毫米。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0年1月,属滇中专员公署,3月后属玉溪专员公署。

1970年,后属玉溪地区。

1997年,易门县辖3个镇、2个乡、3个民族乡。
  2000年1月24日,撤销易门县龙泉镇、方屯乡,合并设立龙泉镇。
  2000年末,易门县辖3个镇、4个乡。
  2001年,全县辖3个镇、1个乡、3个民族乡。
  2011年,撤销龙泉镇、六街镇,设立龙泉街道、六街街道。易门县辖2个街道、1个镇、4个乡。

辖区

截至2011年,易门县辖有7个乡镇:龙泉镇(县城镇)、六街镇、绿汁镇、浦贝乡、十街乡、铜厂乡、小街乡。

人口民族

2010年,根据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易门县总人口177110人。

易门县少数民族分布在浦贝、十街、铜厂、绿汁、小街、六街等地。主要有彝族、哈尼族、回族、苗族等22个少数民族。 

自然资源

动植物资源

易门县境内森林46万余亩。用材林主要为云南松、华山松、翠柏、樟、滇油杉等26种,可供采集的中草药材有龙胆草、何首乌、枸杞等240余种,野生食用菌20余种,香料、油料、植物15余种。其中珍稀植物有黄杉、红豆杉、榉树、红椿、山茶、桂花、银杏等19种,果木24种。境内有野生动物100多种,珍稀动物有穿山甲、小熊猫、白鹂、孔雀、鼯鼠等。 

水利资源

水利资源蕴藏量56633千瓦,地下水年增均流量8470万立方米,大龙口水质优量,日出水量960立方米。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白钙、磁土、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等金属非金属。易门是云南省主要铜矿产地之一,有大小矿点50余处,铁矿储量2400多万吨,大小矿点10余个,瓷土储量100万吨以上。 

经济

综述

2011年1-6月,易门县完成现价生产总值159769万元;工业总产值完成28953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391万元;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67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83元,增加42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31元。实际利用国内县外资金32460万元。 

第一产业

2011年1-6月,易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2897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1155万元;畜牧业产值29579万元;林业产值1250万;渔业产值40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10万元。小春粮食总产达1671万公斤。其中:小麦总产1054万公斤;大麦总产355万公斤;蚕豆总产116万公斤,比上年增产71万公斤。小春油料总产463万公斤。小春蔬菜总产5973万公斤。  

第二产业

2011年1-6月,易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89531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15159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74372万元。在总产值中,矿冶业实现产值174521万元;水泥陶瓷建材业实现产值43688万元;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424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8307万元;实现利税总额14670万元;实现利润8016万元。

第三产业

2011年1-6月,易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677万元。在总投资中,民间投资26901万元;国有投资43776万元;工业投资26944万元。实际利用国内县外资金32460万元。

易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9658万元,其中:中央收入10620万元;省级收入2596万元;市级收入5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6391万元。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4936万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025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37535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1349万元。

易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268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4560万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  

教育

主要中学:易门县民族中学、易门县绿汁中学、易门县六街中学、易门县铜厂中学、易门县小街中学、易门十街中学、易门县第一中学、易门县浦贝中学、易门矿务局第一中学、易门县方屯中学、易门县职业高级中学。

主要小学:易门龙泉小学、浦贝小学、绿汁小学、六街小学。

交通

截至2010年,易门县通车里程达1651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05.2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客运站6个,开通营运线路70条,拥有客运车辆374辆、营运货车1800多辆、各型拖拉机3000多辆。2009年1—11月,全县共投入资金5997万元,改造农村公路12条135.4公里,投资1000万元对安易路进行了维修,总投资30多亿元的易峨高公路改建工程顺利开工,完成客运量86万人次、货运量800万吨。 

民间文化

民间舞蹈

汉族:龙舞、狮子舞、毛驴灯、鹬蚌舞、花灯歌舞、装春、儿童舞等;

彝族:花鼓舞、找老跺比、大娱乐、拜财调、花棍舞、烟盒舞、葫芦笙、跳哑巴、巫舞等;

苗族:笛子词、芦笙舞、竹竿舞、斗牛、青苗舞等。

哈尼族:花鼓舞、找老跺比、装春。 

民间节日

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十街乡彝族传统节日中最为盛大的狂欢节日。 

二月二

3月2日是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有“二月二”传统戏会,外地游客和本地百姓万人汇集。易门县“二月二”戏会是历史最为悠久、名声最为响亮、规模最为宏大、最具代表性的群众性民间文化活动。

花山节

苗族“花山节”每三年举办一次。“花山节”,既有惊险刺激的斗牛比赛,还有热闹十足的商贸街,当地苗族群众还自编自演了精彩的民族文艺歌舞。极富浓郁的苗族文化色彩,吸引了附近村寨各族群众纷至沓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06年易门县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申报以来至今,该县共有来自舞蹈、石雕、美术、根雕、器乐等方面的53个项目被列为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旅游

易门风景名胜约三十余处,景区景点分布于易门县四乡三镇。易门风景名胜主要有誉为“滇西第一名胜”的龙泉国家森林公园和闻名遐尔的大龙泉“二月二”戏会;有钟奇秀丽被誉为“金三峡”的大谷厂水库;有迄今1.5亿年侏罗纪恐龙化石群等,还有静乐庵、岔河、间歇泉、石莲寺、马头山、双龙寺、梅营珍珠泉、北山寺等景区。  

龙泉国家森林公园

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是1992年国家林业局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园,修于唐朝末年,是滇中夷人文化活动的中心。龙泉国家森林公园是明清以来倍受人们称赞的“易门八景”之首,曾被清末著名画家董一道誉为“滇西第一名胜”。易门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三山环抱,园内古木参天,亭阁别致,有古老的国家珍稀树种榉木和红豆树。园内泉水清澈。公园内建有占地13200㎡的国内大型的百鸟园,放养着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白鹇、锦鸡(国家二级保护)等。公园内,陈列着1987年在易门十街乡脚家店发掘的恐龙化石,据专家鉴定已有1.8亿年,年代仅次于云南省的恐龙之乡-禄丰恐龙化石。

静乐庵

静乐庵,位于易门县城北约30公里的六街镇茶树三贤村后1公里的山箐中,占地面积1680平方米,由山门、大雄宝殿、前殿、左右厢房及十王偏殿、尼姑居室、厨房组成。寺内五株胸径在一米以上的翠柏树,擎天垂盖,掩映着雄峙的山门,山门建筑为十二角翘砖木双檐结构,青瓦顶,上檐四角有绿色琉璃瓦龙尾翘起,下檐八角用黄色琉璃瓦翘角,上下檐均用斗拱昂托,木柱两棵撑起上檐,正大门头横额上书“云岩胜景”四个大字,左右小门横额分别上书“禅林”和“双柏”,正面和后面石阶上,各立有两棵1.5米高的红砂石望柱头,望柱头前石阶上各雕有一只红沙石雄狮把守。大雄宝殿正座中央,以前殿相对应,此殿为一檐九檩木式歇山土木结构建筑,面宽五间,分别为明间、次间、尽间,通面阔18.3米,通进深11.6米,通高14.7米。瓦面正脊正中有一呈金黄色琉璃瓦宝顶,高1.9米,两头翘角垂脊均用深绿色琉璃瓦铺成内卷龙尾装饰。瓦面正面有一组深黄色琉璃瓦铺成的三菱形图案。前廓檐柱为大雀式结构造型。分别有喜鹊、百鹤、腾龙、奔马、雄狮、猴子、大象、麒麟、莲花等空雕、浮雕。后廊通面由46幅古画组成天棚。格子门共22扇,上格浮雕线宝花,中间为四瓣花对角空雕,下格为浮雕花及浮雕兽头,上封顶横贯“八仙过海”、“出水芙蓉”等古画27幅。中殿于1955年失火焚毁。庵内所立的一块孔雀花大埋石碑记。

2001年8月3日,静乐庵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2001年9月3日,静乐庵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名单之一。

清凉寺

清凉寺,位于距县城15公里的大谷厂村北半山上,原名孚佑庵。始建于元代二年(公元1272年),据“重修孚佑庵碑记”记载,孚佑庵重建于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3年)再建于1996年。清凉寺址空旷开阔,泉涌清幽,凉风送爽,宛如桃源仙境。2001年8月3日,清凉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

龙泉大寺

龙泉大寺,位于易门县城西3公里的大龙泉。龙泉大寺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据《续修易门县志》卷之七·风俗志记载:“二月二日,军民备牲醴,官诣大龙泉祭祀、宴会、演剧。”大寺前堂楼上为官员观戏之场所,又称“官亭”。现存大寺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所建。面宽三间,通面阔12.6米,属七檩小式大木楔架歇山一檐土木结构建筑,层次为前廊、进深、后廊,通进深9.75米,通高12.7米,前廊檐柱为小雀式装饰,有空雕腾龙、喜鹊、狮子等。大寺正面有台阶及天井,占地263.5平方米。大寺左右厢房面宽均为七间,通面阔4.5米,通进深均为7.25米,均为一檐面层抬梁减柱硬山式土木结构建筑。大寺前堂属二檐三层七檩式的木楔减柱,减上层间架硬山土木结构建筑,上层面宽三间,中下层面宽七间。整个大寺建筑群占地933.13平方米。2001年8月3日,龙泉大寺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2001年9月3日,被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增补名单之一。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245
  • 编辑次数 : 2
  • 最近更新 : 2021-04-10 18:58:58
  • 创建者 : 芹菜

百科目录

  • 1. 位置
  • 2. 地形
  • 3. 气候
  • 4. 区划沿革
  • 5. 辖区
  • 6. 综述
  • 7. 第一产业
  • 8. 第二产业
  • 9. 第三产业
  • 10. 民间舞蹈
  • 11. 民间节日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地理 行政区划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