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 泸水

泸水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地理 >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泸水市,为云南省县级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辖,州政府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部,北与福贡县接壤,东北与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毗邻,东与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相邻,南靠保山市的隆阳区,西南连腾冲市,西与缅甸接壤,国土面积3203.04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36.24公里,占云南省边境线的3.36%。 截至2015年末,泸水辖6镇3乡,总人口17.8758万人(2014年)。泸水市境内居住着傈僳族、白族、怒族等21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泸水县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境内雄奇险秀的峡谷山川,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泸水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1.87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9195元、4877元。

基本信息
编辑
泸水
Lushui City
县级市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5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
六库镇
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州南部
印度洋热带季风气候
抗英胜利纪念碑、听命湖等
533301
目录
  1. 1 区划沿革

  2. 2 区划详情

  3. 3 位置境域

  4. 4 地形地貌

  5. 5 气候

  6. 6 水文

  7. 7 水能资源

  8. 8 矿藏资源

  1. 9 生物资源

  2. 10 人口

  3. 11 民族

  4. 12 综述

  5. 13 第一产业

  6. 14 第二产业

  1. 15 第三产业

  2. 16 基础设施

  3. 17 医疗卫生

  4. 18 文化教育

  5. 19 社会保障

  6. 20 综述

  1. 21 特色民族

  2. 22 民族节日

  3. 23 特色产品

  4. 24 地方美食

  5. 25 综述

  6. 26 文化古迹

正文
编辑正文

建制沿革

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泸水属益州郡比苏县。 

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设益州西部都尉,十二年,改益州西部都尉置永昌郡,泸水全境分属于永昌郡的雟唐、比苏两县。

蜀汉、西晋,县境隶属同东汉。

东晋,成帝咸和年间分永昌置西河郡,泸水属西河郡的成昌、建安两县。

南朝,初期改郡为州,泸水属尹州地。

南诏政权时期,属永昌节度地。

宋代大理政权时期,泸水属胜乡郡。 

元代,泸水分属云龙甸军民府(隶金齿抚司)和永昌府。 

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云龙土知州段氏后裔段彩和段嘉麒分防泸水怒江东岸的老窝、六库地区。 

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清朝政府镇压了弄更扒为首的傈僳族人民起义后,为加强其统治,在泸水境怒江东岸设老窝、六库两土千总,隶云龙州;怒江西岸置登埂、鲁掌两土千总和卯照土把总三个土司,隶永昌府保山县。

民国二年(1913年),云南地方政府为遏制英国对中国侵略,将保山县属的登埂、鲁掌、卯照土司属地和云龙州属的六库、老窝土司辖地合并成立泸水行政委员区,行政公署暂设于六库,次年迁至鲁掌,隶属腾越道。 

民国十八年(1929年),沿边一线设置督办,泸水行政委员区隶属云南第一殖边督县概况办公署(驻腾冲)。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行政委员区置泸水设治局,隶属腾冲督办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泸水先属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属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保山)。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月,由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属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维西),同年11月又划回第十二区。

1950年1月13日,泸水宣布和平解放,同时成立泸水人民临时政务委员会,设署于鲁掌,同年6月1日成立泸水设治局,隶属于保山专区。

1951年2月,成立泸水县人民政府。

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区成立,泸水由保山专区划归怒江区管辖。

1957年1月,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泸水隶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1961年6月4日,根据《中缅边界条约》,片马、古浪、岗房由缅甸联邦归还中国,置片古岗特区,直辖于丽江专署。

1988年,改区为乡(镇),全市辖九个乡(镇)。 

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泸水县,设立县级泸水市,以原泸水县的行政区域为泸水市的行政区域,泸水市人民政府驻六库镇龙江路1号。泸水市由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4年年6月,原属保山县第十四区的四个乡划归泸水县,称为上江区。

1954年6月,将原属保山县第十四区的丙贡,蛮云,付邦,赖茂等四个乡划归泸水县。

1955年3月,云龙县漕涧区计14个乡1个区辖镇划归泸水县辖,仍称漕涧区,同年10月又划回云龙县。

1966年9月,片古岗持区由丽江专属改属泸水县辖,置片古岗区,现为片马镇。

1978年11月, 云龙县老窝公社划归泸水县辖。

1986年12月,碧江县撤销建制,将原碧江县古登,洛本卓2个乡归泸水县辖。

1987年10月,鲁掌区改为鲁掌镇。

1988年3月,六库区与六库镇合并成立六库镇,同年,改区为乡(镇),全市辖九个乡(镇)。

1992年,片马撤乡设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14年,泸水市辖5镇2乡2民族乡,共9个行政区,下设71个村和5个社区,共76个群众自治组织,1130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六库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泸水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位于东经99'34"一99'09",北纬25'33"一26'32"之间,东靠碧罗雪山,与兰坪、云龙两县相邻,南接保山市,西与腾冲县和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北连福贡县。最大横距58公里,最大纵距108公里,面积3203.04平方公里,驻地六库距云南省会昆明569公里。

地形地貌

泸水市地形大势以一江两山为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处横断山脉南端的滇西纵谷区:东部碧罗雪山与西部高黎贡山夹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东西两大山脉纵横交错,高峰林立。

泸水市境内最高点为称杆乡的丫扁山峰,海拔4161.6米,最低点为上江镇的石头寨,海拔738米,相对高差3423.6米,形成了典型的“V”字型高山峡谷地貌景观。地表山峰林立,沟壑纵横,地势崎岖,以及”山高谷深,平地少”是泸水全境地貌的最大特点。

气候

泸水市属印度洋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主要受印度洋热带季风的影响,表现为干湿明显,同时受复杂的地形背景和大气环游的影响,地域差异明显,地形气候,地方性气候和局部性小气候十分突出,有“一江 两山 三气侯”“一山分四季,隔里不同天”之说,立体气候特别明显,从怒江谷底到山顶有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气候带,具有较典型的垂直气候带谱,气候垂直变化规律十分明显。2014年,六库年平均气温21.2摄氏度,年降水量747.6毫米。

水文

怒江流经泸水市境内有120公里,支流有53条,伊洛瓦底江水系流经该市片马镇有5公里。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截至2014年,泸水市水能理论蕴藏量约为55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550.5万千瓦。

矿藏资源

截至2014年,泸水市境内主要矿产有铁、铜、铝、锌、锑、铍、银、大理石、花岩石、水晶、硅等。已探获金属矿储量17万吨,其中,锡钨2.15万吨,铅锌14.85万吨;非金属矿储量498.36万吨,其中,大理石51.4万吨,煤137万吨,地热15.76万吨,硅294.2万吨。 

生物资源

据2007年怒江州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泸水市江河水域中鱼类有55种,其中土著经济鱼类42种。

2015年,泸水市新增营造林面积2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2%。世界第五种金丝猴在境内保护区发现并命名为“怒江金丝猴”。境内有兽类140多种,鸟类3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羚羊、白眉长臂猿、印度虎、金钱豹、穿山甲、毛额黄麂、水鹿以及红腹角雉、绿孔雀、白鹇、锦鸡等。境内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其中桶木、铁杉、红椿、鹅掌楸、桢楠、水莲、垂枝香柏、白克木、大树杜鹃、红豆杉、杜仲、厚朴等20多种为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泸水市总人口17.8758万人(户籍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4.3531万人,占总人口的24.35%。人口自然增长率7.45%。 

民族

2014年,泸水市境内居住着傈僳族、白族、彝族、景颇族、怒族、傣族等12个主要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5.8344万人,占总人口的88.58%。傈僳族人口10.9833万人,占总人口的61.44%。

经济概况

综述

2014年,泸水市生产总值35.22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5.7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4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3.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 383元,同比2013年增长9.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409元,同比2013年增长11.79%。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3 707万美元,同比2013年增长26.1%。工业总产值29.14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1.79%。农业总产值9.43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8%。

2015年,泸水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1.87亿元,年均增长17.48%,比“十一五”末净增23.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63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184.38%、135.68%、102.66%。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十一五末”的12:33:55调整为16:35:49。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42.54亿元,年均增长26.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58亿元,年均增长15.45%。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9195元、4877元,年均增长13.45%和17.11%。

第一产业

2014年,泸水市农村经济总收入6.75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53万亩,粮食总产量6.71万吨,农民人均有粮469千克。增甘蔗、香料烟等经济作物4000亩,新增核桃、漆树等特色经济林果6.21万亩,新增草果、重楼、云黄连、云木香等中药材8.48万亩,六库周边蔬菜种植面积3.01万亩。全市大小牲畜存栏49.9万头(只),肉类总产量1.74万吨,畜牧业收入2.21亿元。 

2015年,泸水市农业总产值达10.5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达53万亩,甘蔗、香料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4.06万亩,发展核桃、漆树等特色经济林果89.6万亩,草果、重楼、云黄连、云木香等中药材26.42万亩。六库周边蔬菜种植面积达3.01万亩。全市大小牲畜存栏达49.95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1.56万吨。

第二产业

2014年,泸水市工业总产值2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1.7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4%;规模以下工业产值11.8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8.7%。工业硅产量达8.5万吨。民营企业达6847户,实现增加值12.1亿元。

2015年,泸水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7.12亿元。民营企业户数达6149户,实现增加值12.73亿元。工业硅产量达10.63万吨,初步形成了以硅电、生物加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建筑建材为主的工业体系。

第三产业

2014年,泸水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9.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95亿元。有新发展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家店、各类协会等179个,建设了2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3个商品配送中心,实现经营总额1.89亿元。年末, 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8.48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4.34%;贷款余额46.05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4.81%。

2015年,泸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58亿元,年均增长15.45%。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4万人次,国内游客98.87万人次,海外游客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3亿元。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4年,泸水市进行了六库新城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改造,六库二水厂投入使用,老城区雨污分离改造工程铺设7.7公里排污管道,六库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政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怒江西岸”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工建设。新城区8号路(一期)、赖茂河桥、滨江生态走廊、新城区2号路景观绿化、龙竹坝老公路改造、六库穿城路绿化带防护栏改造等市政建设完成。六库城市规划建成面积7.7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44.3%。

2015年,泸水市完成城区电网升级改造,新、改建10千伏及以下输电线路1143.5公里。农网改造率、通电率、户表改造率均达100%。移动通讯覆盖率达100%,3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六库城市规划建成面积从6.51平方公里增加到7.95平方公里。完成30个新农村省级重点建设村、7个美丽乡村和403个“一事一议”建设项目。 

医疗卫生

2014年,泸水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和使用率均达100%。完成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项目2个,实施了17个村卫生室和1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

2015年,泸水市有各类医疗机构99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机构4个,乡镇卫生院9个,村卫生室75个,营利性医疗机构11个;完成5个乡镇卫生院、9个计生服务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个村卫生室建设,第一人民医院搬迁建设一期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

文化教育

2014年,泸水市舞蹈《山里的孩子上学去》获得云南省“梦幻云南”少儿舞蹈比赛一等奖。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1万户,广播、电视和移动通讯覆盖率达86.5%、90.2%、100%。 

2015年,泸水市有完全中学4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初级中学6所,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现“两免一补”全覆盖;新、改建校舍19.18万平方米,消除学校D级危房8.9万平方米。成功举办怒江傈僳“阔时”文化旅游节、澡塘会等系列活动。

社会保障

2014年,泸水市新增就业1573人、再就业13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8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592人,参保率分别达97.43%、47.2%,代缴农村参合资金631.37万元;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95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70610人;发放边民补助资金2 400万元、高龄补贴140多万元。六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建设保障性住房150套、7500平方米。兑现了每人月均500元的乡镇工作人员工资补贴。 

2015年,泸水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7100人,鲁掌和上江敬老院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36万户,建成城镇保障性住房840套4.62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

2014年12月16日,泸水市行政村路面硬化改造9条98.5公里,完成农村公路通达工程12条,完成桥梁建设6座,境内公路里程达1475公里。 

2015年,泸水市六曼二级公路、怒江二桥江东环线建成通车,保泸高速公路顺利开工,新建农村道路331公里,农村公路路面硬化59条630.5公里,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37个,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487公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100。 

历史文化

综述

截至2014年,泸水市境内居住着12个主要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泸水市“傈僳族刀杆节”、“傈僳族民歌”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傈僳族民歌”、“傈僳族刮克舞”、“傈僳族刀村节”、“上江乡新建村傈僳族民歌之乡”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特色民族

傈僳族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弩是傈僳族男子的传统狩猎工具,赛刀比弩,互相赠弩,有比赛射击、增进友情等多种寓意。傈僳族的火塘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也是神圣的场所。架设铁锅的铁三角是傈僳族的家庭保护神,有稳定、平安、纯洁之意蕴。贝壳是女性装饰物,表示美丽端庄。弩、铁三角和贝壳所组成的图案表示男女和合,勤劳智慧,团结平安。

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其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傈僳族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

巴尼人

巴尼人,他称 “勒墨”、“苗旺”,洛本卓巴尼少女自称“巴尼”,意为翻山(指碧罗雪山东边)过来的人,是白族的一个重要支系。巴尼人大多数散居在怒江东西两岸的山腰台地上,是土著民族之一。

巴尼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其语言属于白语的北部方言。洛本卓是白语北部方言的代表。

民族节日

澡塘会

澡塘会是傈僳族的一个独特节日。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后的三天,经过一年劳作的人们带上行李、食物,从高山峡谷涌向登埂温泉澡塘,搭建竹棚,饮酒对歌,洗澡撵疾,祈求来年丰收,以充沛的精力迎接新的一年。“澡塘会”(址)位于六库镇北11公里的鲁掌镇登埂村跃进桥畔的怒江西岸,海拔820米,澡塘群分布于瓦贡公路下方怒江畔的岩石或悬壁上。

刀杆节

刀杆节是傈僳族最著名的节日之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阔时”节期间进行。“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民间的一种绝技,只有少数“尼帕”(巫师)或“必帕”(香通)才能爬上刀杆和从容“下火海”。“上刀杆”前,首进行“下火海”仪式。“下火海”之后是祭祖活动,“尼帕”或“必帕”们走向预设好的灵位前祭拜塘主张天师或王骥将军。祭拜过后,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尼帕”、“必帕”们来到36把或42把(最多时达72把)利刀交叉捆绑在长竹杆上的刀梯前,从赤脚爬上刀杆顶,又从容不迫地下完刀梯。 

阔时节

“阔时”是傈僳语过新年的意思,阔时节是傈僳族一年中最大的节庆日。节日的择定一般以对物候的观察来决定的,选定在十二月初五至来年正月初十野桃花开放的季节过年,这个月又称为“过年月”。

“阔时节”前,要酿制好白酒(即傈僳 “布汁”)或“杵酒”,舂好糯米、糯玉米、紫米和高粱面粉或粑粑。年三十下午,清扫房屋、过道等,宰杀年猪、羊等。年三十晚上,吃饭前,为祈求来年丰收和幸福,每家要把舂出的第一块粑粑、第一块肉祭给狗吃及挂在铁三脚上和桃、梨树上,以示祭祀神灵和对狗的尊重和亲近树木。初一清晨,傈僳族青年男女背上竹子水桶或挑上铁桶去离寨子较远的溪水边或水源头抢舀“头道水”。年节期间,玩转车、荡秋千等,举行射弩比赛,“爬刀杆”活动,跳舞、对歌,用“莫刮”调对唱古歌,“优益益”和“摆时”,以及江沙埋情人等娱乐活动。1990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条例法定每年12月20~23日为傈僳族阔时节。

尚旺节

尚旺节是居住在洛本卓白族乡境内的白族支系巴尼人的传统节日。“尚旺”也叫生产节,巴尼人语为“三月”,取“一年之计在于春”之意。节日时间均选在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属猪日,表示又一年生产劳动的开始,是巴尼人民祈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重要节日。

特色产品

老窝火腿

老窝火腿产于老窝镇,是火腿中的上品。是用包谷、绿菜、野菜喂养出的土猪肉制成。老窝火腿用磨盘轻轻地挤压刚宰下的猪腿,将肉中的血水挤出,撒上花椒、辣椒面、花生面及酒,再浸泡三到五天后,放阴凉处凉晒,存放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鲜美。

贝母

贝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宜于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雪山草甸地带,植株矮小,颗粒圆滑,形如珍珠,当地人根据它的形状命名为“高黎贡山珍珠贝”、“碧罗山尖雪珍珠”。 

地方美食

香茅草烤鸡烤全猪

香茅草烤鸡烤全猪:把鸡和火塘猪杀好去内脏洗净,把葱蒜、芫荽、青辣椒、盐、花椒拌合在一起装进鸡或猪胸腔内,外擦核桃油,架在火炭上方转着烘烤,到烤黄时去掉香茅草即可食用。 

手抓饭

手抓饭是富有傈僳族地方风味特色的小吃。以本地特产香米煮熟后倒在洗涤干净的簸箕内,在米饭上面放切成小块的黄焖小猪肉、火烧鸡肉、熟火腿、油煎土豆、凉拌鱼腥草、清煮南瓜及特色佐料。客人在吃“手抓饭”前必须先洗手,然后大家围着簸箕坐在一起,以左手当碗,右手当筷,在簸箕里抓取自己喜欢的米饭菜肴后放到左手里捏在一起成团,送入嘴中,故称“手抓饭”。

火塘猪

火塘猪的挑选和喂养十分讲究,被选中的火塘猪,从幼猪开始就分开喂养。喂养三个月左右,幼猪长到20至30斤。 

琵琶肉

傈僳族有腌制琵琶肉的习惯,具体的腌制方法是猪屠宰后将猪的内脏和骨取出,保留完整躯体。之后,撒入花椒面、草果面、食盐及白酒,轻轻揉搓后,将其缝合,在缝线部涂上水或香油调好的灶灰。并用木塞或玉米芯把猪鼻塞严,以防虫蛀,然后将石板或木板压上晾干,使之呈现似琵琶状,故名琵琶肉。琵琶肉保存时间长,若不切开,数年不变味。 

风景名胜

综述

泸水市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境内雄奇险秀的峡谷山川,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和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景区景点:怒江大峡谷景区(双纳瓦底嶂峡、壁耕景观、崖地、神田、登埂澡塘、腊玛登、溜索、百花岭无伴奏四声部合唱、栗柴坝渡口惨案遗址等景点),高黎贡山景区(听命湖、风雪丫口、滴水河千古情侣阴阳瀑布等景点),片马边境旅游区(片马抗英纪念碑、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小江风光等景点)。 

文化古迹

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

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内设有展厅,陈列展品116件,其片马抗英纪念馆中文学资料56件,图片资料34件,实物26件;会议室一个(40个座);报告厅一个(247人座),以及办公室、接待室、休息室、保管室等。

片马人民抗英胜利纪念馆于1989年6月4日落成完工。 1989年5月,怒江州人民政府将片马抗英胜利纪念馆定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定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

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总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是陈列驼峰坠机残骸的展览馆。 

1943年3月11日,美国飞行员吉米福克斯与中国飞行员谭宣、王国梁驾驶中国航空公司C-53运输机从中国昆明巫家坝机场飞往印度汀江途中,因遇到低气压、强气流而不幸在泸水县片马镇境内坠落。1996年6月C-53坠机残骸被缅甸猎人发现,11月17日缅方通知了中方,怒族青年曲天成为守护坠机残骸献出了生命。1998年怒江州人民政府在C-53坠机址设立了纪念标志。 

2004年7月6日,中国怒江驼峰航线纪念馆(驼峰口-53号坠机纪念馆)主体工程展馆于2005年11月竣工,12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修复并展出C-53坠机原形。 

自然景观

听命湖

听命湖位于片马镇东北部,东西略长,南北略宽,水面面积约120亩,湖水是由雨水和周围的融雪积聚而成,海拔大约3540米。当地人称之为“听命湖”,意思是听人命令的湖泊,因为人在湖畔一声呼喊,便会招来雷雨冰雹;又因为它冬天积雪、夏秋繁花似锦的如画景致,能把天上的神仙迷住,所以又有人把它叫作“迷人湖”。

双纳瓦底老虎跳峡谷

双纳瓦底老虎跳峡谷距离怒江州府六库50公里,傈僳语称“腊玛登培”,意译为老虎跳峡谷。老虎跳峡谷全长10公里。老虎跳峡谷由变质大理石岩、片麻岩构成,谷岸高1500米,陡峭如削。两岸距离最窄处只有10米。老虎跳峡谷中有奇峰奇石林立,有“米斯”山,有神熊峰,有望谷峰,有鹰嘴崖等景观。老虎跳峡谷北端的隔界河和南端的都都河奔涌入怒江,给老虎跳峡谷景色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442
  • 编辑次数 : 2
  • 最近更新 : 2021-04-10 18:28:50
  • 创建者 : 谭谭

百科目录

  • 1. 区划沿革
  • 2. 区划详情
  • 3. 位置境域
  • 4. 地形地貌
  • 5. 气候
  • 6. 水文
  • 7. 水能资源
  • 8. 矿藏资源
  • 9. 生物资源
  • 10. 人口
  • 11. 民族
  • 12. 综述
  • 13. 第一产业
  • 14. 第二产业
  • 15. 第三产业
  • 16. 基础设施
  • 17. 医疗卫生
  • 18. 文化教育
  • 19. 社会保障
  • 20. 综述
  • 21. 特色民族
  • 22. 民族节日
  • 23. 特色产品
  • 24. 地方美食
  • 25. 综述
  • 26. 文化古迹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行政区划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