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 梁河

梁河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地理 >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梁河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北部。东北与腾冲县接壤,东南与龙陵县交界,南与潞西、陇川市县毗连,西与盈江县为邻,县城遮岛镇距省会昆明690公里,距州府芒市114公里。县域南北纵距49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总面积1159平方公里,2010年,梁河县第六次中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54175人。境内生活汉族、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 梁河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是中国葫芦丝的故乡。2006年,云南省梁河县申报的“遮帕麻和遮咪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信息
编辑
梁河
Lianghe County
梁河
县级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辖6乡3镇
梁河县遮岛镇振兴路9号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北部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甸宣抚司署、李根源故居、太平寺、龙窝温泉
533122
目录
  1. 1 历史沿革

  2. 2 行政区划

  3. 3 位置

  4. 4 面积

  5. 5 气候

  6. 6 水利

  1. 7 地形地貌

  2. 8 植被

  3. 9 动物

  4. 10 矿产

  5. 11 温泉

  6. 12 综述

  1. 13 农业

  2. 14 工业

  3. 15 林业

  4. 16 基础设施

  5. 17 科技

  6. 18 教育

  1. 19 文化

  2. 20 卫生

  3. 21 民族宗教

  4. 22 民风习俗

  5. 23 名优特产

  6. 24 民族美食

正文
编辑正文

历史区划

历史沿革

梁河古为“勐底”傣族土目领地。

公元前425年,“勐掌”(保山盆地)傣族土目号召傣族各部组建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勐底”傣族土目加盟“勐达光”(哀牢国)。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置永昌郡;今梁河属永昌郡哀牢县。

公元77年,“诏达光”(哀牢王)反汉失败后,到怒江以西重组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掸国”),先后在“勐勉”(腾冲)、“勐辣”(盈江)、“勐卯”(瑞丽)、“蒲甘姆”(缅甸中部)建立都城;今梁河属“勐达光”(掸国)。

公元586年,“勐达光”(掸国)被骠人所灭,“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的傣族头人联合周边的傣族“勐”(邦、国)组建联盟国家“勐果占璧”(史称“前果占壁国”)抗击骠人、继承了“勐达光”的版图;今梁河属“勐果占璧”(前果占壁国)。

公元762年,“蒙舍龙”(汉译“南诏国”)吞并澜沧江以西各部及“勐果占璧”(前果占璧国)所属各部、仿唐朝制度置永昌节度和镇西节度;今梁河属“蒙舍龙”(南诏国)镇西节度(后改丽水节度)。

公元954年,“勐果占璧”(史称“后果占璧国”)复国,尊大理国为“勐货相”(宝石之国)、自称“勐货罕”(金子之国);今梁河为“勐果占璧”(后果占璧国)。

公元1261年,大蒙古国招抚澜沧江以西各类土目设金齿等处安抚司,“勐果占璧”(后果占璧国)同时解体;今梁河属金齿等处安抚司。

公元1271年,金齿等处安抚司分设东路安抚使(镇康路安抚使)、西路安抚使(建宁路安抚使);今梁河属金齿等处安抚司西路安抚使。

公元1278年,金齿等处安抚司西路安抚使辖地置镇西平缅麓川等路宣抚司,下设镇西、平缅、麓川等路;今梁河属平缅路。

公元1286年,镇康茫施柔远等路宣抚司、镇西平缅麓川等路宣抚司并入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今梁河仍属平缅路。

公元1289年,平缅路辖地分置南甸军民府;今梁河属南甸军民府。

公元1312年,“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的傣族头人思汗法兼并周边地区、建立“勐卯弄”(麓川国); 今梁河属“勐卯弄”(麓川国)。

公元1355年,“勐卯弄”(麓川国)归附元朝、其控制区域置平缅宣慰司;梁河属平缅宣慰司“勐底”地。

公元1384年,“勐卯弄”(麓川国)归附明朝、其控制区域置麓川平缅宣慰司;梁河属麓川平缅宣慰司“勐底”地。

公元1399年以后,明朝逐步“析麓川地”(使麓川平缅宣慰司仅剩今梁河南部、芒市、陇川、瑞丽及缅甸木姐、南坎等地);公元1414年,明朝“析麓川地”设南甸(土)州;梁河北部属南甸州、梁河南部属麓川平缅宣慰司。

公元1428年,麓川平缅宣慰司脱离明朝、恢复“勐卯弄”(麓川国)向周边扩张,南甸(土)州废置;梁河属“勐卯弄”(麓川国)。

公元1439年,“勐卯弄”(麓川国)击败明军,占领澜沧江以西“祖地”;公元1441年、1442年、1448年,明朝倾半国之力“三征麓川”;明朝第二次征麓川时,将“勐卯弄”(麓川国)政权从“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逼到“孟养”(今缅甸克钦邦);公元1444年,明朝再次“析麓川地”置南甸宣抚司;梁河属南甸宣抚司。

公元1659年,清朝沿明制仍设南甸宣抚司;公元1765年,南甸宣抚司治所迁永安(今永和村附近);公元1851年,永安衙门被“五撮”农民暴动所焚,迁至田心(今县城遮岛)建置。

公元1912年,民国政府将南甸宣抚司划归腾越道腾冲县、改土归流设县丞管理,遭到南甸宣抚司世袭土司抵制、县丞形同摆设;公元1916年,腾冲县在南甸宣抚司地置八撮县佐(副县级机构),南甸宣抚司将部分山区管辖权让出;梁河形成“土流并治”的局面。

公元1935年,废八撮县佐、设梁河设治局(因境内有大小梁河而得名“梁河”),仍与南甸宣抚司形成“土流并治”之局。

公元1942年,日军占领南甸,梁河设治局人员撤离;公元1945年,日军撤出南甸,梁河设治局恢复。

公元1950年,人民解放军进驻南甸(梁河);公元1952年,废除南甸宣抚司和梁河设治局、成立梁河各族各界民主联合政府。

公元1958年,撤销梁河县,辖地分别划入腾冲县、盈江县、陇川县、潞西县等4个县。 

公元1961年,恢复梁河县,辖7个区、1个镇、61个乡。

公元1969年,梁河县辖地调整为7个公社,43个大队。

公元1984年,梁河县辖地调整为9个区、1个区级镇,52个乡、9个乡级镇、2个乡级办事处。

公元1988年,区(镇)改乡(镇)、乡(镇、办事处)改行政村(办事处),梁河县辖地调整为9个乡、1个镇,61个行政村、2个村级办事处。

公元2000年,梁河县61个行政村、2个村级办事处改为63个村民委员会;梁河县辖9乡1镇,63个村民委员会,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

公元2002年,勐养乡改为勐养镇,芒东乡改为芒东镇;梁河县辖7乡(九保乡、小厂乡、大厂乡、曩宋阿昌族乡、河西乡、九保阿昌族乡、杞木寨乡)3镇(遮岛镇、勐养镇、芒东镇),63个村民委员会,381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

公元2005年,撤销杞木寨乡,所辖杞木寨、平坝、湾中3个村民委员会并入芒东镇,水箐村民委员会并入遮岛镇;梁河县辖3个镇(遮岛镇、勐养镇、芒东镇),6个乡(九保乡、小厂乡、大厂乡、曩宋阿昌族乡、河西乡、九保阿昌族乡),62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397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

行政区划

梁河县辖3个镇(遮岛镇芒东镇勐养镇),6个乡(平山乡小厂乡大厂乡九保阿昌族乡曩宋阿昌族乡河西乡),62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397个自然村,672个村民小组。 

地理环境

位置

梁河县地处云南省西部横断山脉西南端、高黎贡山西麓坡阶地中的峡谷地带,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东北部,介于东经98°06′~98°31′、北纬24°31′~24°58′之间。东北与腾冲县接壤,东南与龙陵县交界,南与潞西市、陇川县毗连,西与盈江县为邻。县城遮岛镇距省会昆明690千米;距州府芒市,经潞盈公路114千米(经腾龙线160千米)。

面积

梁河县南北纵距49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总面积1159平方公里。

气候

梁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年均气温18.3℃,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3℃,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1℃;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0.9℃。年均日照时数2385.5小时,年均降雨量1396.2毫米。1957年至2004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403.8毫米。

梁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明显特点是:

①四季不分明,雨量充沛。历年平均气温为18.3℃,最热月平均气温22.8℃,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1.0℃;历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436.7毫米。

②立体气候明显。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减少,递减率平均为0.65℃/100米。

③冬季寒冷天数少,春夏秋季时间长。全年有10天左右的冬季,120天左右的夏季,220天左右的春秋季。

④日照时数长。多年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311.6小时,多年年平均积温为6709.0℃。

⑤农业灾害性天气种类多。一年四季有干旱、洪涝、低温、大风、冰雹等灾害重叠交错出现。2006年年均气温18.4℃,极端最高气温33.7℃(7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0.9℃(1月24日);年降雨量1046.3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622.2小时。

水利

梁河境内水系属伊洛瓦底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大盈江、龙江、萝卜坝河。 年均流量为24.51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18.8万千瓦。

地形地貌

境内地势由南向北渐低,最高点是北部海拔2672.8米的瘌痢山顶,最低点是南部海拔860米的勐养乡老芒东。有中山、低山、火山锥、台阶地、河谷平坝5种地貌类型,是半山半坝县,其中坝区面积14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42%,山区、半山区面积101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7.58%。全境由癞痢山、芒鼓山、江东山梁子三大山脉及大盈江、龙江两大水系组成,三大山脉之间有遮岛坝、萝卜坝、勐养坝三个坝子。

自然资源

植被

梁河县有蓄积丰厚的思茅松用材林,有药材类、芳香类、竹类等野生经济植物55科、101属、400多种。境内森林覆盖率60%,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阔叶林主要为百花木莲、红春、龙陵栲、红椎、西南桦、新樟、红果树、石楠杜鹃等。针叶林主要为思茅松,也是全县林木中面积最多的树种。其他还有杉木林、翠柏林、云南松林等。梁河竹类繁多,云南大叶茶种植遍布全县,回龙茶以色、香、味质优享誉中国。种植滇皂荚几万亩更是世界之最。

动物

梁河县有众多野生动物,兽类有豹子、熊、野猪、苏门羚、灰猴等。鸟类有孔雀、大雁、白鹤、白鹭、原鸡等,爬行类有麻蛇、眼镜蛇、巨蟒等。

矿产

梁河县有锡、铁、硫、煤、铝、锌、铀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锡和煤的储量较大,有龙窝寨、热水塘等17处地热温泉,极具开发潜力。 [8] 

温泉

境内有温泉17处,其中水温90℃以上的沸泉1处,80℃以上的4处,50℃以上的12处,较大的温泉群有勐蚌温泉、热水塘温泉、丙赛温泉和龙窝寨温泉。

人口民族

2002年末,梁河县总人口15.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7万人,占总人口的89.4%,少数民族人口5.19万人,占总人口的32.77%。

2004年末,梁河县总户数38006户,总人口16.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29万人,非农业人口1.74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38.3人。有少数民族人口530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3.05%,其中傣族35120人,占21.9%;阿昌族12577人,占7.84%;景颇族1727人,占1.07%;德昂族775人,占0.48%;僳僳族1193人,占0.74%;佤族743人,占0.46%;其他少数民族865人,占0.53%。

2006年末,梁河县总户数38797户,总人口16.17万人(户籍人口),其中农业人口14.39万人,非农业人口1. 78万人。有少数民族人口53907人,占总人口的33.3%,其中傣族35467人,占21.9%;阿昌族12900人,占7.9%;景颇族1880人,占1.1%;德昂族780人,占0.48%;僳僳族1237人,占0.76%;佤族745人,占0.46%;其他少数民族898人,占1.66%。

2008年末,梁河县总户数40646户,总人口160886人(常驻人口),其中城镇人口36199人。有少数民族人口550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21%,其中傣族35517人,占22.08%;阿昌族13294人,占8.26%;景颇族1928人,占1.2%;德昂族799人,占0.5%;傈僳族1502人,占0.93%;其他少数民族2000人,占1.24%。

2010年,梁河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54175人,汉族人口为103190人,占总人口的66.9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0985人,占总人口的33.07 %。其中,傣族人口为31884人,占总人口的20.68 %,景颇族人口为2227人,占总人口的1.44%,傈僳族口为1406人,占总人口的0.91%,阿昌族人口12639人,占总人口的8.20%,德昂族人口为787人,占总人口的0.51%。

经济发展

综述

1950年至1956年,梁河县经过禁种大烟、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经济出现了进步和发展。

1956年,梁河县工农业总产值由1952年的705万元增至1107万元,粮食总产达4509万斤,第一次实现了粮食自给。

1965年,梁河县粮食总产比1959年增长2200万斤,茶叶发展到8561亩,增加4907亩。

1978年,梁河县工农业总产值只有6956万元,财政收入仅189万元。

2002年,梁河县国内生产总值27714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7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77元;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达到20平方米和18.3平方米。

2009年,梁河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41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23529万元;第二产业27778万元;第三产业37109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932万元。工业总产值50003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705万元 。实现财政总收入10974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720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323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65万元。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3元。

农业

梁河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1982年,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结束了吃植物油靠外调的历史。1989年,粮食生产创历史新高,受到国务院嘉奖。1991年,解决了“两个吃不饱”的难题。1997年,以魔芋、松香、柏籽仁、香料、核桃、板栗、桔子、西南桦为主的绿色产业初具规模。2002年,农业总产值19424万元;粮食总产38401n屯;甘蔗总产40万吨,增10.9倍;茶叶总产542.6吨,增1.23倍;肉类总产4180吨;奶蛋、水产品有大幅度增长。全县粮食自给有余,肉奶蛋、水产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1950 年至2002年,共投资9951.6万元,完成各类工程595件,改善灌溉面积8.6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32.95平方公里,改善了10.69万人和36471头牲畜的饮水问题。

2009年,粮食总产量突破5万吨;油料总产2678吨;茶叶产量1518吨;种植白花油茶17840亩;马里兰烟和烤烟示范种植获得成功,烟叶产量692.9吨,实现产值914.6万元;水产品产量2227吨,同比增长1.5%。甘蔗、竹子种植超额完成了州政府下达的任务。畜牧业稳步发展。实现畜牧产值12052万元;肉类产量7607吨;禽蛋产量251吨。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对农民直接补贴资金1273万元。

2010年,重点发展甘蔗、茶叶、畜牧等优势产业。粮食产量实现5.3万吨;甘蔗种植面积6.33万亩,产量28万吨,实现产值78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5.2万亩,干茶产量1725吨,产值4320万元;实现畜牧业产值1.37亿元。

工业

解放前,梁河无工业企业,仅民间有零星分散的匠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以轻工业为基础,蔗糖业、锡业为主导,有电力、机械、煤炭、林产品加工、制药、造纸、魔芋精粉加工等10多个门类的工业体系。1992年,工业总产值1117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形成了工农业总产值并驾齐驱的新格局,从而根本改变了梁河历代以农为主的状况。2002年,工业总产值17045万元,比增长22倍。

2009年,工业经济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7891万元.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22112万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中有升。食糖产量48999吨;发电量42242万度;硅产量8999吨;锡金属537吨;松香产量956吨;水泥产量95102吨。

2010年,工业总产值5.8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发展到8户,工业增加值16148万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860万元。

林业

2009年,梁河县66个村委会(社区)中涉及林改任务有65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外业作业,完成林地确权68010宗,确权面积71.05万亩,确权率达98.65%,确权到户率达86.46%;完成微机数据录入40565宗,打证11467宗5300本,打证面积11.21万亩,发证率达16.86%;完成图纸转绘63个村委会(社区。

梁河县6个育苗点完成培育合格苗木178.73万株,其中核桃苗24.99万株,西南桦122.74万株,旱冬瓜31万株;购置石斛种苗1750千克;引进石斛种植技术较好的3家企业进行规模化基地示范种植面积达3000平方米,农户零星种植13户面积5000平方米,同时完成补植补造6000亩,兑现2007年退耕还林政策补助442万元。

社会

基础设施

解放前,梁河无公路,无电,电讯极其落后,仅曩宋和曩宋芒东有2处农村电话。经过50多年的建设,至2002年,全县通车里程已达764.63公里;县乡公路实现了柏油化和弹石化,所有行政村和90%以上的自 然村通了公路。95%以上的自然村通了电。

2001年至2002年,梁河的农电体制改革和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后,电价明显降低,每千瓦时平均电价降低了0.33元,每年减轻农民负担223万元。市内电话实现了程控化,农村电话实现了自动化;全县电话普及率5.98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36.28部/百人,农话普及率2.45部/百人。完成了潞盈路梁河段、通县油路、县城城区改造、第二水厂、农贸市场等建设工程。

科技

改革开放以来,梁河县有377项科技成果获部级和省、州、县科技进步奖(其中:部级5项、省级28项、州级163项、县级181项)。创建科技工作先进县于1998年通过省级验收。

教育

梁河教育起步较晚。解放前夕,仅有小学39所,学生2013人,教师71人。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梁河的教育得到快速发展。1986年,被评为中国基础教育先进县。1991年成为德宏州第一个达标无盲县。2000年,“两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2001年又得到国家教育部认定。2002年末,全县已有小学206所,教职工1137人,在校生17848人,入学率99.5%,巩固率99.51%;有完全中学1所,普通中学10所,共有教职586人,初高中在校生11682人,初中入学率102.89%,巩固率99.02%;有职业中学1所,教职3243人,在校生377人;有幼儿园3所,专任教师26人;有乡村学前班73班,在园(班)幼儿1964人。

文化

南甸司署和李根源故里的保护和维护不断得到加强,并分别被列为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梁河县志》和《梁河县地名志》分别荣获国家二等奖和省一等奖。2000年,梁河县被评为“云南省文化先进县”。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0%和94%。

德宏州梁河县是葫芦丝的故乡,葫芦丝在梁河历来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作为民间文化艺术的葫芦丝被梁河人民世代的传承发展着,尽管经历了文革时期的文化浩劫,依然在民间生存繁衍。2004年文化普查显示,梁河县10个乡(镇)中,除4个山区乡葫芦丝文化艺术流传不太广泛外,其余6个乡(镇)都有着大批的群众制作和吹奏葫芦丝,都组建有葫芦丝业余演出队。梁河县有葫芦丝吹奏技艺精湛的人员2000多人。以专门制作葫芦丝销售为生的60多人,会制作葫芦丝的有200多人。2004年创收170多万元。组建有葫芦丝业余演出队30多个队,共计500多人。2004年,各乡(镇)的葫芦丝业余演出队参加各种演出活动150多场。

卫生

新中国成立之前,梁河仅有1所设备十分简陋的卫生院。经过50多年的发展,至2002年,全县已有国家卫生机构12个,共有病床259张,有卫生技术员351人;63个行政村均有卫生室,有乡村医生218名:还有集体诊所1个,企事业卫生室10个,个体诊所11个,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预防和治疗网络。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使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昔日的“蛮烟瘴雨”之地,现已被文明、卫生、健康所替代。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落实,“晚生、晚育、少生、优生、优育”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交通

梁河县的交通主要是公路,截止2013年10月,无水路、铁路、航空。

梁河县是云南西部、德宏州东北部、腾冲、潞西、陇川、盈江等地区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各级公路覆盖全境。2006年,建设的村公路通畅工程使各村庄交通便利,主要有平山通乡油路,建设里程33千米,河西通乡油路11公里,遮岛至腾冲新华界农村大小厂通乡油路40千米等。

梁河县共有公路里程775.53公里,其中省道98公里,县乡公路150公里,乡村公路474.73公里,专用公路52.8公里,按路面等级分,有三级公路98公里,四级公路484.04公里,等外公路193.45公里。在“十五”期间,梁河县实现了“县乡公路弹石化”和“村村通公路”目标,63个村民委员会都修通了公路,但乡村公路主要由群众投工投劳集资修建,因投资少,大多数公路还是等外公路,有69%的乡村公路晴通雨阻严重。

县乡公路逐步建成柏油路或水泥路,把乡村公路逐步建成弹石路或砂石路,使公路建设朝着网络化和等级化的方向发展。按“四纵”、“四横”进行主干网络的新建、改建布局。

一纵为梁河县南甸坝西岸线公路;

梁河县公路

二纵为腾瑞线过境公路;

三纵为东山梁子杞木寨乡至大小厂乡至腾冲清水公路;

四纵为勐养镇至三岔河林场至腾冲新华乡公路。

一横是潞盈公路至杞木寨乡公路;

二横是梁河县城遮岛镇至大小厂乡公路;

三横是九保乡至小厂乡公路;

四横是曩宋乡省道S233线至平山乡至腾冲蒲川公路,从而形成主干网络。

民族风俗

民族宗教

2009年,梁河县在县直中青年干部培训中开设民族宗教政策知识讲座,各中小学校社会课中穿插讲授民族常识及有关法律法规。九保、曩宋两个民族乡的中小学开设了《民族常识》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月”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拨付各乡(镇)活动经费5万元,出板报2期、张贴大小标语170条;九保、曩宋两个阿昌族乡分别举办第26个“民族团结月”暨民族乡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遮岛镇到各村委会(社区)召开座谈会,对与会的老年人进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发表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推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再上新台阶》的电视讲话。

民风习俗

阿昌阿露窝罗节

古代阿昌族就是一个善歌好舞的民族。阿昌族最隆重最富于民族特点的传统节日是“窝罗节”。1983年德宏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阿昌族人民的要求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正式决定阿昌族的传统节日为“窝罗节”。1995年改为“阿露窝罗节”,节庆时间定于每年的3月20日,节日标志为弓箭和青龙白象。

梁河县阿昌族阿露窝罗节活动首先是选神树。其次搭建祭台。再次开始祭祀。接着狮子舞队和大象舞队,一齐参拜神座,向创世始祖致敬。之后,全体村民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鲜花绿叶,蘸着清清泉水,围着神座唱起则勒歌,跳起阿露窝罗舞,表示对祖先深深的谢意。节日活动可以持续几天至半月,这期间是阿昌姑娘充分展示自己美丽和聪明智慧的时节,也是男青年追求恩爱伴侣的大好时光。

德昂浇花节

德昂族(原称崩龙族),主要居住在梁河的勐来村“二古城”和勐宋村“白露头”两个自然村,位于亚热带半山区,住房多为竹木结构楼房。浇花节(也称泼水节)是德昂族的传统节日,于清明节后五至七天开始,历时三天。浇花节与傣族“泼水节”内涵相同,但活动内容差异较大。

傣家泼水节

清明节后七天,既是迎新送旧的日子,又是傣家人民富有历史意味和浪漫色彩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的来历有“小洗血迹”、“纪念穆姑”、“浴佛”等不同的传说,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互相泼水祝福。泼水节是欢乐、隆重的节日。节日前夕,许多傣家人都要做“泼水粑粑”送人,表示欢迎。

节日期间,城乡各地处处水花飞溅,互相泼水祝福,成为水的世界;村村寨寨,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笑语连天,一片欢腾。节日期间,还举行赕佛、堆沙、丢包、跳孔雀舞、“嘎央” 舞、象脚鼓舞、放孔明灯、唱傣戏、民族武术比赛等文体活动和经贸活动。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定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日为节庆之期。梁河的景颇族主要以浪速(罗俄)支系为主。目瑙纵歌(浪速语称迨臧歌)是大家一起跳舞的意思,也即“万人之舞”。节日盛会于广场中央,高竖目瑙柱,人们排成长长的队伍,由头戴兜鍪、用孔雀羽毛为顶饰的男子在前领舞;舞蹈排列成阵,队形变换。

名胜古迹

南甸宣抚司署

在1996年11月27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德宏州唯一独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甸宣抚司署,建筑群按汉式衙署式布置,由五进四院47 幢149 间房屋组成,占地面积10625 平方米(约等于10 亩多土地),按土司衙门等级分为公堂、会客厅、议事厅、正堂、后花园、五进四院,逐级升高。

南甸宣抚司署,梁河最早的古名叫南宋,元代设南甸军民总管府,南甸这个地名从此叫起。土司姓龚,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人。元大德五年(1301年)皇赐姓刀,所以又称刀龚氏,民国元年复姓龚,正式称龚姓仅四代有余。刀氏先祖明初随师征讨云南,因屡建战功加封为宣抚使,定居于此,从1398年到1950年5月,历时552年,世袭为官共28代。 南甸宣抚司署第一大院。

李根源故居

位于县城以北3公里处的九保街,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爱国民主主义者、辛亥革命名将、民国元老李根源于1879年4月17日诞生于此。

镇中有为纪念李根源而立的辛亥革命纪念碑一块,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书写的“太平寺”石刻。有宋朝时植的一棵古榕树,至今雄姿犹存。因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南逃缅甸时曾住此古镇,故还立有“永历帝跸驻处”古石碑一块。1956年3月在古镇附近发掘的“安南州印”(黄铜制造,重1.75市斤),经专家考证,就是永历帝奔缅时遗失之物。古镇附近还有元代小梁江(今曩滚河)古战场和历任都师练兵演习的场地先锋营(又名鳌山)。1993年,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德宏州旅游胜地之一。

太平寺

位于河西瘌痢山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年。诗句“云铺香作海,一寺隐烟霞”即寺名含意。寺依山而建,凡三进,奉诸佛圣像。咸同年间毁其半。光绪七年(1881年)复建。后观音、弥勒两殿又被毁。今存皇太极殿。殿前尚存光绪初年所植古梅两株。

原名珠涌寺,位于九保镇西南角的珠涌山上,建于清康熙年间。因古时边地戎事频繁,人民渴望安居乐业,曾改九保为太平城,珠涌寺亦命名为太平寺至今。原有寺二进,奉三教圣像;寺内外林木丛荫,素以幽静著称。“文化大革命”中,佛像及其他陈设被捣毁—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方公众又筹资修寺塑佛。

先锋公园

位于县城。内有勐底佛塔、傣家奘房和观音寺,均塑有诸佛圣象。先锋公园虽居闹市,但树木葱郁,清静别致游客到梁河观光的游览景点。

龙窝温泉

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处。温泉涌量为6公斤/秒,水温80℃以上,还有大面积的蒸气地面。泉水中除含有适度的硫磺外,还有各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稀有元素,对风湿病、神经系统病等有特殊疗效。

特产美食

名优特产

梁河帮盖酒

帮盖村的农户有悠久的酿酒传统,结合生产实际和当地气候条件,米酒的配料、温控等酿制而成,帮钙酒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证中心评为“中国酒类行业质量放心、国家标准合格产品”。

梁河火烧猪

宰杀20—45斤的小猪一头,净其毛和内脏后,取山茅草用传统方法反复烘烤,当其皮金黄而不烂,肉香嫩而不焦,即告烤成,冷却片刻,便可切食。食时,将火烧肉切成碎片,选上将酸醋或酸水,佐以精制调料蘸食之。

梁河回龙茶

回龙茶具有条索壮实紧密,色泽墨绿,汤色清亮,香色浓郁,回味耐泡等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竹叶青”。茶园和生产车间所处海拔为1300—1500米,无工业污染,是种植无公害茶的天然基地。

梁河魔芋精粉

精粉颗粒均匀,洁白光亮,膨胀率高,粘胶度大,美味可口,富含高价值的葡萄甘露聚糖、多种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魔芋精粉制成的各种食品和保健品,是国际负盛名的天然低热量食品,具有减肥、养颜、降压、防癌、开胃、清肠、散毒、通脉等多种防病和保健功能。

梁河小花鱼

梁河县大盈江畔的小花鱼有小手指头粗细,一寸多长,青色的表皮上点缀着美丽的花纹。这种鱼,刺软、脂肥、味道香甜,无论煎吃、酥吃或煮吃,都令人食而不忘,赞不绝口。当地群众常用香料将小花鱼腌制晒干,作为珍品遥寄远方亲友。

梁河燕子石

燕子石属古生代变质板岩,是受侵入岩活动及激烈的造山运动的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的,是古生物三叶虫化石,极具“飞燕”形态,栩栩如生,因其尾近似燕尾故名,石质细腻,沉透如玉,叩有铜声,抚如凝脂,易于加工,颜色青黑色,也名黛石,民间又称墨石。层理发育,顺层断口贝壳状,质地坚硬细密,抗强度大,不易风化,不生青苔,利于加工取块、磨光和精雕细琢,因而有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梁河豌豆粉

豌豆粉是云南人十分喜爱的杂粮制品。豌豆性味甘,微寒。具有补中益气,解毒利用的功效。适用于小便不畅,下腹胀满,消渴,妇人乳闭等症。豌豆粉是用干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泡发后,掺水磨成浆,经过滤、熬者成糊,冷却后凝固而成。质地细腻滑嫩,色泽姜黄,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经刀功成形后烹调可热吃或凉吃。

民族美食

傣味“撒撇

傣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道菜堪称“撒撇”,由于取材的原故,各式美味“撒撇”是真真正正的好味道。

香茅草鸡

与浓香土鸡放在一起煮制成美味的“香茅草鸡”,肉香中飘着淡淡的香茅草味,亦浓亦淡,可谓美不胜收。

傣族酸菜

食酸心爽眼亮、助消化,有消暑解热之功效,故傣味中以酸为美味之冠,每餐无酸不食。酸扒菜、酸笋鱼、酸木瓜煮牛肉、酸菜煮豆腐等等,没有“酸”味。

景颇“绿叶宴”

饭是竹筒烧的,菜是竹筒舂的,盛菜的是青翠的芭蕉叶,喝汤的勺是树叶折叠成的,就连酒杯也是竹节做成的,吃的是山茅野菜、纯香的土鸡,

景颇“鬼鸡”

景颇族历史上有杀鸡祭鬼的习俗,“鬼鸡”就是供祭献鬼后,景颇族人将煮熟的鸡晾凉后撕碎,在野外佐以剁碎的姜蒜、缅芫荽、棕檬叶等相关配料,配入盐、味精、酱油等调料制成。为了能常常吃到这道美味,聪明的景颇族人将“鬼鸡”端上了饭桌,并作为款待客人的上好佳肴。

景颇舂菜

舂菜在景颇族菜谱中最具特色,景颇人把鱼腥草、苦练子果等药用食物和丰富的各种香料、调料及经烧烤后的鱼、虾、鳝等放在竹筒里用木锤舂制,制成风味效果,能疏风除热,消食建胃。

过手米线

户撒的米线细软松滑、用当地特产红米做成,将米线摊于掌心,再将精制的肉馅拌和其中,轻轻递入嘴唇,顿时芳香四溢。

奇特的昆虫食品

德宏的傣族、景颇族、德昂族至今还保留着以昆虫为食品的习惯,例如用蚂蚁蛋、竹虫、蜂蛹、花蜘蛛等等来制作美味佳肴,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但吃在嘴里却是唇齿留香,绝对是道下酒的好菜。

点到为止的“涮涮辣”

德宏盛产的“涮涮辣”可算是辣中之王,据说其辣味比其他辣椒高出二三十倍,用“涮涮辣”调制蘸水碟,只需点到为止,在蘸水碟里打个滚,其辛辣之味就已至极。

闻香只识“遮放米”

德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盛产粮食。“芒市谷子遮放米”一说广为流传。据说遮放米曾是历史上有名的“贡米”,其米质晶莹剔透,米香十里之外可闻,难怪皇帝老爷要亲口尝一尝。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1777
  • 编辑次数 : 1
  • 最近更新 : 2021-04-10 18:18:20
  • 创建者 : 芹菜

百科目录

  • 1. 历史沿革
  • 2. 行政区划
  • 3. 位置
  • 4. 面积
  • 5. 气候
  • 6. 水利
  • 7. 地形地貌
  • 8. 植被
  • 9. 动物
  • 10. 矿产
  • 11. 温泉
  • 12. 综述
  • 13. 农业
  • 14. 工业
  • 15. 林业
  • 16. 基础设施
  • 17. 科技
  • 18. 教育
  • 19. 文化
  • 20. 卫生
  • 21. 民族宗教
  • 22. 民风习俗
  • 23. 名优特产
  • 24. 民族美食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