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 铁柱庙

铁柱庙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地理 >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铁柱庙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西面约6公里的太花乡铁柱庙村,铁柱庙是弥渡县最著名的古迹。南诏铁柱庙古称“铁柱庙”或“铁柱观”,因庙内的那根铁柱而出名,铁柱高3.3米,周长1.05米,重约2吨,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最盛行的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平定南蛮,缴兵器,铸铁柱记功,后由南诏世隆重铸。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聚集铁柱庙,共同举行祭柱活动,是当地的传统节日。

基本信息
编辑
铁柱庙
云南省大理市弥渡县
温带大陆性气候
正文
编辑正文

基本简介

南诏铁柱,铸于唐、南诏时期,不仅是大理州内仅明的六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之一,也是全国绝无仅有的珍贵文物,蜚声海内外。是研究中国西面地区唐、南诏地时期地方少数民族政权发展的历史、民族文化、民俗现象、科学技术的实物见证,是弥渡的镇县之宝。南诏铁柱庙整座庙宇占地震6000余平方人公米,由大门、照壁 、拱桥、砚池、山门、两面三刀戏台、两休闲廊、五厢、七殿组成三进三院的古建筑群。1977年,国家资120余成元,对铁柱庙建筑群进行全面专业维修,恢复了古建筑群精雅巧致的清式建筑风格,精美的彩绘,精巧的雕刻。寓意隽永的众多雕绘图案,让众多到铁柱庙探秘访古的少游人、学者流连忘返。铁柱庙庙内环境清幽宜人,高大翠绿的古榕,造型古朴优美的梅树,缩写缤纷盛开的茶花、杜鹃,芳香袭人的桂花,洁白、姹紫的玉兰、牡丹,幽静、自然的紫竹林-----以及生机盎然的绿茵草坪、青石板铺就的整齐路面。和苗木搭配得相得益彰的山石,营造出一种肃穆、优雅的故刹氛围,让游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充分领略到铁柱庙那极富宗教色彩的神秘韵味。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铁柱庙一年一度的盛会,这一天,庙宇周围的彝族同胞们身着节日盛装,在主持祭祀的“阿团”的带领下,到铁柱庙举行庄重的祭柱、祭祖、领歌仪式,仪式完毕后就在铁柱庙内进行热烈奔放,欢快愉悦的打歌活动。同时,本地极富地方特色的花灯表演也同时演出。两种不同形式、不同民族的传统节目交相辉映,吸引着万余名游人到铁柱庙观看。鉴于南诏铁柱所具有的极大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198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南诏铁柱庙又是当地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事物见证,1999年,由云南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理位置

这一带在古代是勃弄川白崖赕。勃弄川就是现在的弥渡坝子。清代以后,因避讳白字,改白崖为红崖,古代的白崖赕比现在的红岩乡范围要广。白崖赕有白崖城,是传说中“白子国”的统治中心。南诏强盛以后,南诏王阁罗凤占领了白崖城,并在旧城外修筑了新城,用来安顿他的后母和同父异母的兄弟。《蛮书》对白崖城有很具体的描述:“白崖城在勃弄川,……依山为城,高十丈,四面皆引水环流,惟开南北两门。南隅是旧城,周围二里。东北隅新城,大历七年阁罗凤新筑也,周围四里。”新城内设有大厅,廊庑曲折,后面橙枳青翠北门外竹丛茂密,棵棵粗如人腿,高百尺有余,环境十分清幽。

勃弄川是南诏中层官员的庄园所在。距白崖城南约20里有蛮子城,大概在今弥渡县城附近。南诏铁柱就在两座城之间,也就是南诏重要的统治地区之内。

历史考究

元初朝庭命官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记:“白崖甸……西南有古庙,中有铁柱。”可知铁柱庙建于元代以前。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修;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又重修大殿及前后院诸殿和厢房。当时庙宇占地5541平方米,建筑面积1542平方米,由大照壁、外戏台、广场、砚池和三拱石桥组成外院;由三皇殿、圣母殿、土主殿及北厢房组成后院。铁柱立于前院正殿中央。以后铁柱庙因年久失修而毁坏严重。1978年以来,先后修复了大殿、三拱石桥及大照壁等建筑,重立殿门“威镇昆弥”和佛龛顶“标绩全滇”匾,以及道光年间弥渡文人李菊村所撰长联。这副长联中包含有关于铁柱的历史和有关的民俗: 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缕翔环遗旧垒; 盟石掩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

南诏铁柱又称崖川铁柱、建宁铁柱或天尊柱。柱体为圆柱形,黑色,铁质,实心,重约2069公斤,高3.3米,直径32.7厘米,由五段接铸而成。柱顶呈圆锥形由凹坑,深7厘米,有三个丫口,上面各伏一条木质雕龙,上覆一铁笠(形似锅)。柱体西面正中有长91厘米宽8厘米凸线框,中间有直行楷书阳文“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22字。清金石家阮福曾说,这22字“较崇圣寺(建极)钟年月款字稍小而体绝类,当属一人手笔”。“建极”是南诏第十一世王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公元872年)时当唐懿宗咸通十三年。铁柱左右两边曾塑有男女像各一,传说是南诏世隆与妃子像,另一种说法是孟获夫妇像。正中柱前有诸葛武侯牌位,今已毁。每年正月十五,附近的彝族,杀猪宰羊前来祭祀土主(封号驰灵景帝大黑天神),夜晚打歌娱神。 南诏铁柱也是南诏现存稀有文物之一,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的情况和冶铁技术的水平,史料价值很高,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内结构

大理南诏铁柱庙现存有大殿,由照壁,山门代戏台,南诏铁柱庙后殿及南北厢所组成。正殿为歇山顶三开间,面宽14米,进深15米,建于清圣祖(玄烨)康熙四年(1665年)。大理南诏铁柱庙殿门上悬挂有“威镇毗弥”的金匾,两旁为郡人李菊村作的长联:芦笙赛祖,毡帽踏歌,当年柱号天尊,金缕翔环遗旧垒;盟石掩埋,诏碑苔蚀,几字文留唐物,彩云深处有荒祠。

南诏铁柱庙匾额和长联道出了铁柱和庙宇的显赫声威以及历史沿革,使人们还未目睹铁柱,就肃然起敬了。大理南诏铁柱庙铁柱立在殿中的石龛上,石龛上雕有佛龛,为直圆体。柱高3.3米,周长1.05米,南诏铁柱庙柱顶残缺,呈Y字形,大理南诏铁柱庙柱身为5节衔接铸成,题记为直书阳文正书:“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建极”是南诏第11世王蒙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相当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为唐代遗物。南诏铁柱庙柱顶三又13,原有3条木雕龙头,上复锅一口,锅上有金翅鸟,后毁,现存锅及龙头为新修复。原在柱左右塑有身着彝服景庄王蒙世隆及王妃像。关于建柱的说法颇多,大理南诏铁柱庙文字记载较早始见于元代。明代郭松年在《大理行记》中载:“(白岩)甸西南有古庙,中有铁柱,高七尺五寸,径二尺八寸,乃昔时蒙氏第十一主景庄王所造。题日:‘建极十三年壬辰四月庚子朔十有四日癸丑,铸。土人岁岁贴金其上,号天尊柱,四时享祀,有祷必应。南诏铁柱庙或以为武侯所立,非也。”徐嘉瑞先生《大理古代文化史稿》按语称:“建极乃南诏世隆伪号,冯生《滇考》称南诏兴自细奴逻,大理南诏铁柱庙当唐太宗高宗之际,云南大首领张乐进求,祭铁柱,细奴逻从之,数著神异,乐进求遂让以位。大理南诏铁柱庙铁柱者,诸葛武侯所立,岁久剥泐,进求重铸云云。大理南诏铁柱庙此柱所篇文,不言武侯,亦不言重铸,岂细奴逻所铸已坏,而世隆别立柱耶?滇中金石文字,元以后者颇多,大理南诏铁柱庙而宋以前绝少,此柱文出于唐时,最为稀有,故手摹而列之于右。”大理南诏铁柱庙上文说明铁柱纯为世隆所立,且为唐代实物,其可贵程度不在(大理)南诏碑下,不必附会于诸葛亮。徐嘉瑞又说:“南诏世隆,立铁柱于弥渡,乃佛教之纪念柱,当时佛教已极盛也。”“天尊”是佛家的语言,大理南诏铁柱庙意为至高无上的尊者,由此可看出铁柱为佛教纪念柱。

祭柱活动

大理南诏铁柱庙祭柱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一种古老的宗教祭祀形式,其源流甚远,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汉代古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杀人祭铜柱盖贮贝器”。此外,在《南诏图传》即《中兴二年画卷》大理南诏铁柱庙中亦有9人祭柱的场面。后来,由于佛教的传入,人们才把祭柱与庙祀活动结合起来。“土人建庙,塑男女二像,大理南诏铁柱庙号称驰灵景帝,大黑天神。”(见桂馥《滇游续笔》)至今,大理南诏铁柱庙每年农历的1月15日,住在铁柱庙附近的彝族兄弟,仍杀猪宰羊前来祭祀,大理南诏铁柱庙并将土主请回山寨,当夜升起一堆堆篝火,举行踏歌活动,直至第二天,才把土主送回铁柱庙。

文化传承

南诏铁柱的建立与宗教有关。祭柱是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古老的宗教祭祀形式,源远流长,在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战国古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杀人祭柱盖”贮贝器。南诏中兴二年《南诏图传》中祭柱场面的铁柱与南诏铁柱十分相像,传说白子国张乐进求让位细奴罗时,曾在铁柱前祭祀立盟。联系起来,附近月白子国也并不是子虚乌有的事情。至于建柱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最盛行的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平定南蛮,缴兵器,铸铁柱纪功,后由南诏世隆重铸。但是这种说法还没有确凿的史料依据,而郭松年则断然否定了“诸葛纪功柱”的说法。关于“唐标铁柱”,史书有“唐御使唐九征立铜柱于点苍山之湍溪”的记载。据考,“湍溪”在漾濞县境内。这与南诏铁柱毫不相干,已是历史学家的定论。

大理南诏铁柱庙,标志着云南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习俗及冶炼技术的珍贵资料。1965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313
  • 编辑次数 : 1
  • 最近更新 : 2021-04-10 17:57:08
  • 创建者 : 小鱼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旅游 地点 地形地貌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