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 海云居

海云居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地理 >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海云居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石宝山山门左侧的石伞山麓,又名茶山寺,僧普联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一进三院的佛教寺庙,坐南朝北,遥对玉龙雪山山门悬挂“雪岭在望”匾额。进山门拾级而入天王殿,至大雄宝殿。大殿分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的建筑,格门花窗,雕刻精美,体现了剑川木雕的高超艺术。

基本信息
编辑
海云居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
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
茶山寺
正文
编辑正文

风景概述

海云居,是进入石宝山风景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位于石宝山山门左侧的石伞山麓。它坐西南朝东北,面对一碧如洗的剑湖,遥对丽江玉龙雪山,景观位置得天独厚。清康熙大理府通判黄元治曾题联赞美它“剑海开明镜,雪山列画屏”。也许古代的建筑设计师们也早已领悟到这一点,所以别开生面地在寺前筑了一座雄伟的观景台,台上置石桌石凳,种有几棵直插云表的古柏。左侧还有石砌的“寂定墓塔”等两座和尚墓。古柏清风,松荫塔影,首先便给游人平添了几分寻幽访古的情趣。

发展历史

海云居系清康熙初年,湘人楚石和尚在此搭茅结庵潜修。康熙二十九年(1689年)楚石弟子剑川高僧普联和尚(向湖村人)拓建寺宇成现有规模,并取名海云居。现存建筑格局为一进三院,东西长26.2米,南北长65.7米,大殿坐南朝北,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拱坊间雕飞天与神兽。建筑木构件保存完整的清代《常住碑》、《田产碑》。整座殿宇结构层台迭高,规模虽 小而布局严谨,禅房不多却曲折迂回。进山门先入天王殿,从佛后屏风拾级而上就到了上院 大雄宝殿。大殿为单檐歇山式五脊顶。殿内佛龛中塑有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和释迦牟尼佛 。

详细描述

海云居在众多的寺庙中为历经沧桑而保存十分完好的一院。大殿檐庑斗拱枋间雕刻的飞天、 神兽,古朴典雅的格子门都是清康熙年间的剑川木雕,刀法的精美、构图的巧妙堪为后代工 匠的楷模。殿内悬挂的铜钟为明代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所铸造,系普联和尚于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亲自从丽江购来寺中。这一切都是很有观赏和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

整座寺庙被苍松翠柏环绕,院内又植奇花异木,更显得清幽静谧,令人心醉神驰。古今文 人雅士对海云居亦留下不少诗词楹联。其中清人何其伟所撰一联给人印象颇深,既显得幽默 风趣,又点出了其中的意境,曰:“古柏风清游客醉,香台露冷老僧知”。

周边景观

海云居附近有两处奇妙的自然景观:蝙蝠洞和石伞山。

蝙蝠洞:又称牛魔王洞,在海云居以北约1.5公里的山箐中。洞高约7米,宽约4米,洞中流出清泉,通过洞口横木便桥即可入洞。入洞10米便一片漆黑,需燃起火把方可前行。再往前行30米,便见一束天光从洞顶射入,朝“天窗”方向往上爬又进入一座高约20米、周长200米的“大厅”,环顾四周,石笋、石树……千姿百态;石壁上挂满一串串连结成团的蝙蝠,洞便因此而得名。耳边还不时传来地下暗河的轰鸣声,令人称奇。溶洞曲折幽深,四通八达,扑朔迷离,极易迷路,如有当地向导带路,可从山腰复出。

石伞山:在海云居后山,与宝相寺相对,因山上奇石酷似雨伞而得名。相传有三位神仙来此 游览,见此地绿荫成林,怪石嶙峋,一时陶醉于雄奇的风景而将仙伞遗忘此地,变成了巨型 石伞。三把巨伞从高到低一字排开,最高的石伞高约12米,伞盖直径约8米,顶部较为平坦,可容数十人围坐。站立远眺,沙溪坝子尽收眼底。中间的石伞颀长细小,腰部石壁扭松倒挂,郁郁葱葱。另一把石伞粗壮厚实,顶部呈锥状,上面开满朵朵石莲花,奇特无比。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229
  • 编辑次数 : 1
  • 最近更新 : 2021-04-10 17:56:48
  • 创建者 : 小鱼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景观景点 旅游 地点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