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是中国七大自然地理分区之一,东临华中地区、华南地区,北依西北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共五个省市区。其中四川盆地是该地区人口最稠密、交通最便捷、经济最发达的区域。 口语中提及的西南地区有时也只指老四川(含重庆不含川西高原)、云南、贵州,即“西南三省”。西南地区省区行政区划代码均以数字“5”开头。西南地区曾多次调整,直至1955年形成稳定格局:川、黔、滇、藏四地合称为“西南四省(区)”;1997年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四省一区区划格局部分调整,在此之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合称为“西南五省(区、市)”。 自然区划概念下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南部、两广丘陵西部等地形单元,大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
1 地理环境
-
1.1 位置境域
-
1.2 水系
-
1.3 气候综述
-
2 地形地貌
-
3 自然资源
-
3.1 生物资源
-
3.2 土地资源
-
3.3 矿石资源
-
4 人口民族
-
4.1 人口
-
4.2 民族
-
4.3 经济
-
4.4 西南地区经济
-
4.5 西南地区支柱产业情况
-
4.6 重庆
-
4.7 四川
-
4.8 贵州
-
4.9 云南
-
4.10 西藏
-
4.11 旅游收入
-
4.12 四川省
-
4.13 重庆市
-
4.14 贵州省
-
4.15 云南省
-
4.16 旅游景区
-
4.17 重庆市
-
5 四川省
-
6 云南省
-
7 西南交通
-
8 西南文化
-
8.1 历史文化
-
8.2 蜀文化
-
8.3 滇文化
-
8.4 黔文化
-
8.5 地域文化
-
8.6 会馆文化
-
8.7 益州水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南地区在地理区划概念与行政区划概念下,涵盖不同的区域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概念中,西南地区又被称作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达234.0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国土面积的24.5% [1] 。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大部。区域地理位置为东经97°21'~110°11',北纬21°08'~33°41'之间。 [2] 毗邻不丹、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老挝、缅甸等国。
水系
河流
本区大江大河较多。本区中部和北部以长江流域的河流为主。南部和西部则分属珠江流域、元江(红河)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怒江(萨尔温江)流域、伊洛瓦底江流域、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另外,藏北内流区还有众多的内流河汇入大小高原湖泊。
湖泊
本区的湖泊主要为高原湖泊,基本集中在三个区域:1、藏北高原湖泊区,包括西藏的阿里、那曲、日喀则三个地区的部分区域,主要代表湖泊为纳木错;2、滇中高原湖泊密集区,包括云南的中南部昆明以南的地区,主要代表湖泊为滇池、抚仙湖;3、滇西北高原湖泊分布区,包括大理以北的云南省内地区,主要代表湖泊有洱海、泸沽湖等。
气候综述
与地形区域相对应,西南地区的气候也主要分为三类:四川盆地湿润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该区从西北到东南的温度和降水均有很大差异,东部年均气温达24℃,西部年均气温最低可达0℃以下;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相差上千毫米,时空分布极不均匀。该区气候类型由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到四季如春的高原季风气候,再到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以及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气候,形成了独特的植被分布格局。
云贵高原低纬高原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低纬高原是生产四季如春气候的绝佳温床,四季如春气候的代表城市有昆明、大理等,山地适合发展林牧业,坝区适宜发展农业、花卉、烟草等产业。高山寒带气候与立体气候分布区。是主要的牧业区。此外,本区南端还分布有少部分热带季雨林气候区,干湿季分明。
降水
西南地区小雨日数最多,占总降水日数的75%,其次为中雨日数。但大到暴雨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青藏高原以东的西南地区(渝、川、黔、滇)境内分布着众多河流,该地区受季风环流和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常发生局部强降水,是中国降水局部区域差异最大、变化最复杂的地方之一。
年降水量整体呈“东多西少”的分布形态,重庆大部、四川盆地、贵州大部及云南南部地区都是多雨区,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川西高原边坡的四川盆地西部雅安附近和高黎贡山、无量山及哀牢山以南的滇南地区,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以上,次中心位于黔西南地区和武陵山西段南侧的黔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在1300毫米以上。川西高原地区是整个西南地区的少雨区,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
春季,降水量整体偏少,但重庆大部及贵州中东部降水量相对较大,达到300毫米以上,四川雅安地区春季降水量也在250毫米以上,云南大部和川西高原地区的春季降水量都相对较少,不足150毫米。夏季是一年中降水相对较多的季节,其降水中心在四川盆地雅安地区,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上,除川西高原地区夏季降水量在400毫米以内,其他大部地区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上。秋季,降水量大值区同样是在四川雅安地区和滇南地区,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川西高原仍为降水的低值区,不足150毫米。相对其他三季而言,冬季降水量最少。西南地区东部降水量基本保持60毫米左右,特别是在西南地区西部,降水量一般不足20毫米。
西南地区降水主要以中雨为主,年中雨量可达340毫米以上,约占年降水量的1/3,其次为小雨,年降水量最少的是暴雨。西南地区雨日数呈东北—西南向的“偏少—偏多—偏少”型分布,大值区主要在青藏高原东部川西高原边坡、川滇黔交界处乌蒙山等附近。其最大值中心位于有着“天漏”之称的四川盆地西部雅安地区及盆地西南,年雨日在230天左右,次大值位于川滇黔交界处的黔西北部地区,年雨日在200天以上,盆地西北部有180天以上的次中心。云南楚雄的西北部年雨日不足100天,是西南地区雨日最少地区,其次为滇西南与滇东南交界区、川西高原南部的巴塘—稻城以西地区,年雨日维持在120天左右。
地形地貌
西南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行政区划下的西南地区地形比较复杂,但较为显著地分为三个地形单元:
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山地。主要范围包括重庆直辖市大部、四川省中东部、贵州省中北部、云南省东北部。
云贵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区。主要范围包括贵州全境与云南省的中南部和中东部。
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区。主要范围包括西藏全境,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和云南省的西北部。
区域内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的海拔分别为2000米和1000米,而青藏高原东缘的海拔基本在3500米以上,区域内各种地貌形态分布广泛均衡,其中:低地盆地、平原,小起伏低山和小起伏中山的面积较大,分别占总面积的14.34%、12.22%和15.89%,其和超过总面积的42%,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广西地区、贵州高原以及云南西南部等地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峡谷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由几大河流如澜沧江、金沙江以及怒江等长期以来剧烈的切割作用造成,表现出极大的地表切割和起伏。
西南地区地处环球纬向特提斯造山系的东部,是一个由泛华夏陆块西南缘和南部冈瓦纳大陆北缘不断弧后扩张、裂离,又经小洋盆萎缩消减,弧-弧、弧-陆碰撞形成的复杂构造域。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根据1:100万中国植被图和中国数字高程模型(DEM)图,西南地区9种主要植被类型大致分布在高、中、低3个海拔梯度上,其中,高海拔区包括草原、草甸和高山植被;中海拔区包括灌丛、针叶林、阔叶林和沼泽;低海拔区主要分布草丛和栽培植被。
西南地区江河、林木、牧草资源十分丰富,有大面积高山区和草场以及常年生的林木和牧草,无霜期长,是中国发展橡胶、甘蔗、茶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宝贵地区。云南省是中国物种最丰富的省份,素以“动植物王国”著称,有高等植物约17000种,占全国的57%,已知有陆生野生动物1366种,占全国的58%。四川省有维管束植物9254种,其中乔木约1000多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脊椎动物1259种,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 。
西南地区是中国现生猕猴属种类最多的地区,除台湾猕猴之外,其余5种猕猴属都有所分布,并且这一带依然是猕猴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为仰鼻猴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残存有多种长臂猿,同时也是是古今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
西南地区受保护的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为2426种,为中国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总数的38.12%;西南地区受保护的野生高等植物物种总数为20965种,是中国野生高等植物物种总数的近70%。在中国西南地区自然保护区中,得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共119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总数的46.13%,其中保护的1级保护动物42种,保护比例为43.8%,保护的2级保护动物77种,保护比例为47.8%;得到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138种,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54.3%,其中保护的1级保护植物29种,保护比例为56.9%,保护的2级保护植物109种,保护比例为53.7%。
土地资源
据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明:该林区总林业用地面积为5819.78万平方千米,有林地面积3627.00万平方千米,占林业用地面积的62.23%,森林覆盖率36%。
矿石资源
西南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已发现矿种130种,有色金属约占全国储量的40%。例如四川,钒、钛储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82%和33%;云南有色金属达112种,其中铅、锌、锗均为全国之首;贵州拥有64种矿,其中汞、煤、铝、磷等30种矿物居全国前列。
在全国重点规划部署的19个重要成矿(区)带中,西南地区有4个,即西南三江成矿带、冈底斯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和川滇黔相邻成矿区。其中,在全国重中之重的6个重要成矿(区)带中,西南地区有3个,即西南三江、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南地区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和四川三省区内。
据统计,四川全省大小河流1300多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达267条,技术可开发量约为1.2亿千瓦,占全国的27%左右,居首位。2013年5月,四川省水利厅发布的该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显示,四川境内共有4607座水电站,装机容量7581.12万千瓦。四川、云南为中国水资源大省,“十二五”末水电装机分别达到6939万千瓦、5774万千瓦,外送能力达到2850万千瓦、1850万千瓦,2016年两省水电发电量占到全国发电量的8.9%。
根据南网“十二五”规划,“十二五”南网西电东送规模将新增1730万千瓦,达4300万千瓦;西电送广东将新增1370万千瓦,达3810万千瓦。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末,西南地区人口约2.025亿人,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53.30%,占全国总人口的14.08%。
民族
汉族在西南地区均有分布,人口所占比例较大。西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西南地区,有藏族、白族、傣族、水族、佤族、苗族、怒族、门巴族、珞巴族、彝族、纳西族、哈尼族、土家族等民族。
经济
西南地区是中国21世纪以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也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和战略储备的重要基地。
西南地区经济
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万亿元 [14] ,其中西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1.1913万亿元,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1.294%,其中四川省46615.82亿元全国排名第六,重庆市23605.77亿元全国排名第十七,云南省23223.75亿元全国排名第十八名,贵州省16769.34亿元全国排名第二十二名,西藏自治区1697.82亿元全国排名第三十一名。
西南地区支柱产业情况
重庆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业
四川
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饮料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
贵州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
云南
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西藏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饮料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旅游收入
2008年以来,重庆、四川和贵州的经济增速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西南五省区旅游收入均值由1996年的41.26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953亿元,旅游人次均值由1996年的1818.21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4125.06万人次。从1996—2001年,西南五省国内客流量增长了2.04倍,年均增长率为14.5%。2002—2010年,西南五省国内旅游客流量增长了5倍,年均增长率为22.5%。2002—2010年,西南五省旅游收入增长了7.06倍,年均增长率为28.4%。
四川省
四川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18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接待国内游客7.0亿人次,增长4.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012.7亿元,增长13.5%。接待入境游客369.8万人次,增长10.0%;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5.1亿美元,增长4.5%。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人数为170.5万人,增长2.1%。
重庆市
重庆市2018年1—12月接待境内外游客59723.7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344.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3%和31.3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88.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1898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28%和12.44%。出境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201.66万人次,同比下降2.25%,其中:出国游173.07万人次,同比下降3.23%;港澳游21.93万人次,同比增长1.99%;台湾游6.66万人次,同比增长11.96%。
贵州省
贵州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贵州省2018年主要统计数据新闻发布稿显示,全省旅游总人数9.6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0.2%;实现旅游总收入9471.03亿元,增长33.1%。
云南省
云南省统计局网站发布的2018年云南经济发展综述显示,2018年全省接待海外游客706.1万人次,同比增长5.75%。接待国内旅游者6.81亿人次,同比增长20.24%;全省共实现旅游业总收入8991.44亿元,同比增长29.89%。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2018年1-12月份,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3687256人次,同比增长31.5%,(已完成年度计划100.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76187人次,同比增长38.6%;接待国内游客33211069人次,同比增长31.4%;实现旅游总收入490.1421亿元,同比增长29.2%(已完成年度计划114%)。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4709万美元,同比增长25.1%;国内旅游收入473.7396亿元,同比增长29.3%。
旅游景区
改革开放以来,西南地区的旅游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重庆市
重庆拥有山、水、林、泉、瀑、峡、洞等自然景色,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2个(重庆武隆喀斯特旅游区、重庆金佛山喀斯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24个,国家地质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
截至2018年1月31日,全市共有224个A级景区,其中:5A级8个,4A级85个,3A级77个,2A级52个,1A级2个。
2017年,重庆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58.3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9.48亿美元,分别增长13.2%和15.5%。
主要景点
洪崖洞民俗风貌区(4A)
大足石刻景区(5A)
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5A)
武隆喀斯特旅游区(5A)
酉阳桃花源(5A)
万盛黑山谷(5A)
南川金佛山(5A)
江津四面山(5A)
云阳龙缸景区(5A)
丰都名山风景区(4A)
忠县石宝寨(4A)
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4A)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A)
北温泉风景区(4A)
野生动物世界(4A)
歌乐山烈士陵园(4A)
南山植物园(4A)
红岩革命纪念馆(4A)
丰都雪玉洞(4A)
荣昌万灵古镇(4A)
黔江小南海(4A)
重庆市规划展览馆(4A)
重庆湖广会馆(4A)
统景温泉风景区(4A)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4A)
海兰云天温泉度假区(4A)
金源方特科幻公园(4A)
重庆动物园(4A)
贝迪颐园温泉(4A)
颐尚温泉(4A)
重庆科技馆(4A)
观音桥商圈都市旅游区(4A)
华岩旅游区(4A)
加勒比海水世界(4A)
石柱大风堡景区(4A)
上邦温泉旅游区(4A)
万州大瀑布群(4A)
长寿湖旅游区(4A)
巫溪红池坝(4A)
綦江古剑山风景区(4A)
永川茶山竹海(4A)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4A)
重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4A)
彭水阿依河(4A)
合川钓鱼城古战场(4A)
铁山坪森林公园(4A)
北碚金刀峡(4A)
云阳三峡梯城(4A)
重庆园博园(4A)
璧山观音塘湿地公园(4A)
奉节天坑地缝(4A)
巫山神女景区(4A)
潼南大佛寺(4A)
铜梁安居古城(4A)
涪陵武陵山大裂谷(4A)
开州汉丰湖(4A)
名人纪念
聂荣臻元帅陈列馆(4A)
开县刘伯承同志纪念馆(4A)
潼南杨闇公故里景区(4A)
杨沧白故居
云阳张飞庙(4A)
甘宁将军墓
严颜墓
刘仁故居
刘子如故居
陈独秀旧居(4A)
何其芳故居
重庆桂园
历史名镇、特色镇
磁器口古镇(4A)
酉阳龚滩古镇(4A)
酉阳龙潭古镇(4A)
黔江濯水古镇(4A)
四川省
四川有世界遗产6处,列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一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一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东风堰)。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
四川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5处(2017年),省级风景名胜区75处(2010年)。有“中国旅游胜地40佳”5处(2010年)。截止2017年7月,四川省境内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2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85家,峨眉山、九寨沟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16年末,四川全省自然保护区169个,面积8.34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2%。年末有国家级生态县(区)15个,省级生态县(市、区)48个。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地质公园(自贡恐龙博物馆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国家地质公园14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6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
四川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9项。
自古历来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金城天下奇”之誉。四川有贡嘎山(蜀山之王)、四姑娘山(蜀山皇后)、华蓥山(天下情山)、金城山(道教仙境)、青城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螺髻山、天台山、千佛山、蒙顶山、西岭雪山等著名山峰,有横断山系的雀儿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以及大凉山、小凉山、龙门山、丹景山、葛仙山、米仓山、大巴山、龙泉山等大小山脉。
云南省
云南建成一批以高山峡谷、现代冰川、高原湖泊、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地热、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迹、传统园林及少数民族风情等为特色的旅游景区。全省有景区、景点200多个,国家级A级以上景区有134个,其中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2处,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有53处。有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1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昆明市石林风景区、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丽江古城、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普达措国家公园、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昆明世博园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理风景名胜区、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九乡风景名胜区、建水风景名胜区、普者黑风景名胜区、阿庐风景名胜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禄丰县黑井镇、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剑川县沙溪镇、腾冲县和顺镇、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石屏县郑营村、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孟连县娜允镇
西南交通
铁路
特等站:重庆西站、重庆北站、沙坪坝站、成都站、成都东站、成都北站(货运)、贵阳东站、贵阳站、贵阳北站、贵阳南站。
公路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重庆、永川、万州、成都、宜宾、内江、南充、绵阳、泸州、达州、广元、攀枝花、雅安、贵阳、遵义、六盘水、都匀、毕节、拉萨、昌都、昆明、曲靖、大理、景洪、河口、瑞丽。
航空
西南机场群以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5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各机场构成。在既有31个机场的基础上,布局规划新增和迁移宜宾、江黔、康定、腾冲、六盘水等21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52个
西南文化
历史文化
自170万年前云南元谋地区古人类活动踪迹始现至嬴秦王朝一统全疆,西南各地域文明逐渐从原始氏族进化为地域方国,最终汇入华夏文明体系。在初生阶段,各地的文明发展始终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受山川地理环境制约明显,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聚核特征。
蜀汉三国时期,因区域军政割据,西南地区从中央集权的控制中分离出来,再次成为一处独立的地文区。
隋唐宋元时期,西南地区再次陷入分裂局面,云贵川渝各自平行演进,荣衰更迭、此落彼兴。唐宋时期,随着益(剑南西川)、利(山南西道)、梓(剑南东川)、夔(山南东道)四路的行政建制,“四川”地文格局正式形成;与此同时,云南在南诏、大理地方政权的割据经营下初显格局;在黔地,唐朝设黔中郡、圈置矩州。
明清时期,重新一统的政局使西南四地再度复归一体。明清两朝统治者在治边之策上进行了大幅改革:一方面通过行政层面的“土流并举”、“改土归流”,逐步回收、瓦解民族地区番邦部族的权力;另一方面着力对边夷地区进行积极的军垦开发,使边夷地区发展呈现出夷汉融合的态势。
蜀文化
受惠于川西平原的千里沃野,蜀地是先秦时期西南地区文明程度最高,发展进程最为迅速的地区,其演进历程基本与中原夏商周王朝同步并行。各历史时期中,蚕从、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王族此兴更迭
巴文化
巴文明因地处峡江,巨山大川制约了其空间的拓展,峡江水道因此取代了陆路山弯成为巴地聚落邦部往来的主要通廊。于是,巴国城市的演进轨迹与蜀地殊途大异,呈现出依附江河、线性串珠的生长状态。江州(重庆)、枳(涪陵)、平都(丰都)、垫江(合川)、阆中等为巴国历代都城
滇文化
受此地貌影响,古代滇域文明其先民唯有利用境域内仅剩的湖泊及其周边局部平坝作为滋养文明的源泉,以渔捞、采集为生,在金沙江、澜沧江环抱界域中规模较大的“湖坝区域”展开自身的文明形态。
黔文化
古代贵州因丘陵地貌导致空间破碎,不仅阻隔于外界,地域内部联系也极为不畅。在此背景下,境域内文明发展始终难以聚合,土著濮人“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遂成“百濮”。春秋战国时期黔地曾一度兴起牂牁、夜郎等国。
地域文化
会馆文化
除改土归流、军屯戍边外,清顺治至乾隆年间在国家政策鼓励、引导下的第二次“湖广填川”移民运动对西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阐述了遍布西南各地的会馆建筑。
益州水道
西南益州水道是指汉朝时期云贵川地区建立的通往印度洋的通道。“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与交趾七郡外夷比,又有水道通益州、永昌、故永昌出异物。前世但论有水道,不知有陆道。”“穷走夷方,急走厂”
- 浏览次数 : 556
- 编辑次数 : 0
- 最近更新 : 2020-09-29 15:19:18
- 创建者 : Aaron123
百科目录
- 1. 地理环境
- 2. 地形地貌
- 3. 自然资源
- 4. 人口民族
- 5. 四川省
- 6. 云南省
- 7. 西南交通
- 8. 西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