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地理 红河

红河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地理 >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红河是云南省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部分社会经济指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 红河州国土面积3.293万平方公里,下辖4市9县,总人口456.1万人(2012年),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有241万少数民族人口。 红河州有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蒙自,有世界锡都个旧,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文献名邦石屏;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有的锡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红河是云南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走向东盟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

基本信息
编辑
红河
云南省
云南省东南部
西南官话、哈尼语、彝语
蒙自站、蒙自北站、开远站、建水站、屏边站、河口
西南官话、哈尼族话、彝族话、苗族话
661100
泸西阿庐古洞、建水孔庙、元阳哈尼梯田等
红河学院
正文
编辑正文

区域概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北回归线横贯东西;红河是云南省第四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和部分社会经济指标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首;全州国土面积3.293万平方公里,辖3市10县,总人口450.1万人;有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蒙自,有著名的锡都个旧,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有河口和金水河两个国家级口岸;有闻名遐迩的锡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红河是云南经济社会和人文自然的缩影,是云南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走向东盟的陆路通道和桥头堡。

红河州图片

红河州具有山区多、民族多、贫困人口多、边境线长等特征。山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85%;除汉族外,境内还居住有哈尼、彝、苗、傣、壮、瑶、回、布依、拉祜、布朗(莽人)等10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8%;区域内以红河为界,南北发展不平衡;河口、金平、绿春三县与越南接壤,拥有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边境线长达848公里。

红河州资源富集、生物多样、文化多元、区位独特,后发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已探明境内储有各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7.5万亿元,占云南省矿产总储量的1/4左右,尚有70%的国土仍属探矿空白区,找矿前景广阔,具备加速发展冶金、煤化工等现代大工业的资源条件;高低海拔并存,多元立体气候形成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使我州成为了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的最佳种植适宜区和主产区,是云南省"中华生物谷"的重要基地,被誉为"滇南生物基因库"。境内有7500平方公里的热区和221万亩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堪称"天然动植物园",具有发展生物特色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境内煤炭远景储量达到50亿吨以上,潜在价值超过4800亿元。红河梯田

红河、南盘江、李仙江、腾条江4大水系及其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00万千瓦以上,可开发水电装机达450万千瓦以上,目前,能源基础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旅游文化资源富集独特,拥有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和神奇壮观的自然风光,哈尼梯田、天然溶洞群、建水历史文化名城、弥勒湖泉公园等旅游景区景点众多,具有打造云南康体休闲旅游胜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我州南部地区与越南相毗邻,处于中国-东盟两大市场的结合部和中国昆明、越南河内两大城市辐射的交汇点,是我国陆路通往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昆明-河内-海防经济走廊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州具有建设面向东南亚出口产品生产基地、口岸和转口贸易基地以及区域性综合保税区的地缘优势,具有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我州通往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正在加快形成。

目前,蒙自至河口高速、石林至蒙自高速、玉溪至蒙自铁路、蒙自至河口铁路已建成通车,蒙(蒙自)文(文山)高速、云桂铁路、红河机场等一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开工在即,再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全州境内的交通"瓶颈"制约将全面消除,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国际通道将最终形成。

近几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州上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推动红河新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着力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建设、社会民生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加快红河新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2011年红河州实现生产总值(GDP)780.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0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56亿元,同比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422.54亿元,同比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233.54亿元,同比增长10.9%。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54.1∶29.9。全州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居前列。在保持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对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的投入,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都得到了新发展。

特别是在改善民生方面,开展了大量切实成效的工作,就业、再就业等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落实,城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力度加大,移民安置、社会救济等扶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平安红河"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防艾等工作有效开展,生产安全状况总体保持平稳,各项民生工程得到了较好实施,全州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安定的良好局面。

城市荣誉

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历史沿革

1954年设立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元阳县新街。原属蒙自专区的元阳(驻新街)、红河(驻迤萨)、金平3县划入红河哈尼族自治区。

1956年设立六村办事处(县级行政单位),作为红河哈尼族自治区的派出机关。红河哈尼族自治区辖3县、1办事处。

1957年11月18日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驻蒙自县。原由红河哈尼族自治区领导的元阳、红河、金平等3县及六村办事处和蒙自专区所属蒙自、屏边、河口、石屏、龙武(驻龙朋镇)、曲溪、建水、开远等8县和弥勒彝族自治县划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彝族自治县改为弥勒县。辖12县、1办事处。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个旧市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自治州人民委员会由蒙自县迁个旧市。撤销开远县,并入个旧市和文山县;撤销蒙自县,并入个旧市。撤销六村办事处,原六村办事处辖区及金平、元阳2县部分地区合并设立绿春县(驻大兴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1县。

1960年撤销曲溪县,并入建水县;撤销龙武县,并入石屏县。恢复开远、蒙自2县,开远、蒙自2县由个旧市领导。

1961年原由个旧市领导的开远、蒙自2县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直接领导。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1962年恢复泸西县(驻中枢镇。原泸西县于1960年属曲靖专区时撤销,并入弥勒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2县。

1963年7月1日,屏边县改设屏边苗族自治县;7月11日,河口县改设河口瑶族自治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1市、10县、2自治县。

1981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开远县,设立开远市(县级),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2个市、9个县、2个自治县。

1984年12月5日国务院【国函字169号】批复:将红河县哈阿乡梅普村划归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管辖。

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国函字88号】批复:撤销金平县,设立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原金平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辖2个市、8个县、3个自治县。

红河哈尼梯田风景红河哈尼梯田风景

1997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面积32931平方千米,人口379.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4%(哈尼族占16.6%,彝族占22.8%)。辖个旧、开远2市,蒙自、弥勒、泸西、建水、石屏、元阳、红河、绿春8县和屏边苗族自治县、河口瑶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3个自治县,州人民政府驻个旧市。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国函12号】批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市迁移至蒙自县。

2010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撤销蒙自县,设立蒙自市。

行政区划

2012年,红河州辖4个市、6个县、3个自治县。

蒙自市 面积2228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661100,市人民政府驻文澜镇。

个旧市 面积1597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661000,市人民政府驻城区街道。

开远市 面积2009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661600,市人民政府驻灵泉街道。

弥勒市 面积4004平方千米,人口49万,邮政编码:652300,市人民政府驻弥阳镇。

绿春县 面积316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邮政编码:662500,县人民政府驻大兴镇。

建水县 面积3940平方千米,人口50万,邮政编码:654300,县人民政府驻临安镇。

石屏县 面积3090平方千米,人口29万,邮政编码:662200,县人民政府驻异龙镇。

泸西县 面积1674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652400,县人民政府驻中枢镇。

元阳县 面积2292平方千米,人口37万,邮政编码:662400,县人民政府驻南沙镇。

红河县 面积2034平方千米,人口27万,邮政编码:654400,县人民政府驻迤萨镇。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面积3677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661500,县人民政府驻金河镇。

河口瑶族自治县 面积1313平方千米,人口 8万,邮政编码:661300,县人民政府驻河口镇。

屏边苗族自治县 面积190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邮政编码:661200,县人民政府驻玉屏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止到2010年9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经济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州生产总值相继突破了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1.5%,比"十五"末的308.5亿元翻了一番多,人均生产总值已达2000美元以上。五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631.8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1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达到225.60亿元,是"十五"的2.5倍。累计完成财政支出559.94亿元,是"十五"的2.83倍。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州市排序中继续保持第四位。

红河

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98倍。其中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47.8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2倍,通车里程由"十五"末的1.77万公里增加到1.9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0公里。建成平锁、蒙新、新河高速公路和弥泸师、个屯一级公路,开工建设石蒙高速及元绿、蛮金等6条二级公路,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46个、通达工程561个,乡镇公路通畅率达95.3%,建制村通达率达99.2%。玉蒙、蒙河、云桂三条电气化铁路先后开工,在建里程达350公里,占全省在建里程的20%。红河机场开工在即;开工新建中型和小(Ⅰ)型水库8座、实施除险加固36座,新增蓄水库容4000万立方米,建成了一批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和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全州水资源利用率稳步提高。解决了83.94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煤炭产能居全省第二位,建成了6座中型水电站和3座2×30万千瓦的火力发电机组,新增电力装机340万千瓦。"云电送粤"、"南通道"和对越送电等输变电工程相继建成。

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58.19亿元,建成了一批城市供排水、两污处理、城市道路和绿化亮化等工程,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由"十五"末的31%提高到36.2%。通信条件持续改善,互联网、移动电话网通信容量、普及率稳步提高。"数字乡村"实现州域全覆盖。

"十一五"末,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8.6:52.9:28.5调整为16:53.1:30.9。非公经济在全州总量中的比重达到33.1%。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山区综合开发、"8311"行动计划、中低产田地(林)改造和木本油基地建设有效推进。粮食连年丰收,年产量突破了140万吨。蔗糖、茶叶、畜牧和林果等传统产业得到巩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有效推进。农业总产值从"十五"末的88亿元增加到173.97亿元,年均增长7.2%。第一产业增加值从57亿元增加到104.4亿元,年均增长6.3%。新型工业化全面提速,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同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成效彰显。五年累计完成非电工业投资43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1倍,建成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州域工业总产值由"十五"末的371亿元增加到853亿元,年均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121.5亿元增加到265.6亿元,年均增长11.5%,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4.9%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1.6%和17.5%,证券、保险、通信业务量逐年递增,五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67亿元,开发面积1070万平米。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612.4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231亿元,都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多。现代物流业初具雏形。全州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由"十五"末的87.8亿元增加到201亿元,年均增长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十五"期间提高8.3个百分点。

五年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9.61亿美元,比"十五"期间的15.45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6.6%。累计利用外资5000多万美元,境外协议投资7670万美元,协议工程承包额7345万美元。对内经济技术合作继续扩大,五年实际引进州外资金496亿元。

五年共新增城镇就业14.7万人,比"十五"期间净增2.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共转移农村劳动力62.46万人次,比"十五"期间增加17.34万人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万多人次,"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动态清零。各类社会保险参保量逐年扩大,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五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6.2亿元,保障了53.3万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

累计实施灾民救助152.2万人次,投入救灾资金1.17亿元,稳定了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互助、特殊群体救助工作成效明显。五年建成廉租住房92.97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房7533户,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受益群众达8.13万户。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1.41亿元,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2629个,"兴边富民"、边疆解"五难"、以工代赈、金平莽人综合扶贫开发、移民安置及后期扶持等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由"十五"末的80.65万人下降到60.57万人。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实惠,全州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年均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平米。

2011年红河州实现生产总值(GDP)780.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56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422.54亿元,增长16.7% (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63.37亿元,增长16.5%;建筑业增加值59.17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233.54亿元,增10.9%。三次产业结构为16:54.1:29.9。全州人均GDP为17270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60.44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4%。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91%。全州实现财政总收入19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在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7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13.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5%,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4%,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2%。

非遗

2006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四季生产调",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4。2006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项目类别,序号61。

2006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彝族海菜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音乐项目类别,序号62。

2006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申报的"彝族烟盒舞",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舞蹈项目类别,序号140。

人口民族

红河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有241万少数民族人口,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57.5%,民族聚居区占全州国土面积的98%。多年来,全州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和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发挥管理民族事务的职能和联系各民族的桥梁纽带作用,民族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民族工作社会化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为全州的团结稳定、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州委、州政府和州民委被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授予全国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气候特征

全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其中连续降雨强度大的时段主要集中于6~8月,且具有时空地域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据近10年间统计,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气温-9.0、31.5℃;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一般年最大降雨量为2508.1毫米,其中金平县分水岭老林地区年降雨量最大达3471.1毫米,个别年份最高达4338毫米,居全省之冠;一日最大降雨量可达212.4毫米,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7.2℃、23.4℃,极端气温-2.0、40.7℃,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1688.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257.2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144.7毫米,与山区对比相对较小,但仍具有单点暴雨集中,强度大的特点。

物产资源

北回归线穿越红河州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至20摄氏度,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有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粮以稻谷、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花生、油菜为主。盛产虫胶、草果、棕片、茶叶、香料、南药、剑麻等经济林木。州内水果品种繁多,有质优味佳的荔枝、桔子、菠萝、葡萄、石榴、香蕉等。

矿产资源

其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有色金属的重要基地之一。现已探明的有色金属储量640万吨,其中锡78万吨;黑色金属7000多万吨(锰1600万吨,钛80万吨);非金属矿霞石50亿吨,大理石5亿立方米,州内能源资源也很丰富,煤炭储量50亿吨,可开发利用的水力资源134万千瓦。

交通邮电

2011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202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6公里。全州公路货运周转量74.72亿吨公里;完成客运周转量30.64亿人公里。全州有邮政局所数180个, 邮路总长度5540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15474公里,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91亿元。全州有固定电话用户42.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0.53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28.54万户。

文化体育

2011年全州共有文化馆13个,艺术表演团体8个,博物馆4个,公共图书馆14个。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96.1%,电视人口覆盖率96.66%。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深入开展 "全民健身日"活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组织14个项目的116名运动员参加云南省2011年锦标赛暨云南省第七届城市运动会预赛,获得第一名45个,第二名23个,第三名51个。体育产业稳步发展,全州体育彩票各类玩法共销售2.24亿元。

旅游资源

红河秀丽的南亚热带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民族风情,景致独特的名胜古迹,别具一格的传统工艺,具有较高科研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形成了风彩各异、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已开发的全州四条精品旅游线,将州内"云南第一洞"泸西阿庐古洞、"洞函燕奇、南天一绝"亚洲第一的建水燕子洞和弥勒白龙洞、开远南洞等"人间仙景"以及走进大自然,使人神清气爽的屏边"大围山森林公园"、"熊乐园"。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景观的红河哈尼梯田。

哈尼族崇尚黑色服饰

另外,石屏县具有"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之誉。建水古称临安府,以以历史文化古城而著称,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美誉,境内古迹荟萃,古桥和古寺比比皆是,以元代的文庙(孔庙)、指林寺、圣旨碑、古窑士;明代的朝阳楼、燃灯寺、清代的朱家花园、团山民居、双龙桥、崇正书院、学政考棚和纳楼土司府署尤为著名。

2011年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包括口岸入境一日游)139.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37亿美元,增长5.4%。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310.04万人次,增长9.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7.49亿元,增长28.3%。全州实现旅游总收入8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当地特产

红河州有许多工艺品,比如个旧的锡制工艺品,建水的紫陶器,特别是紫陶汽锅最有名,一般用来蒸鸡、鸽等肉食品,蒸出来的食品肉味特别鲜美。还有蒙自的年糕,开远的甜藠头也都是当地的特产。这些东西一般在产地都能买到正宗的,价格也不是太贵,不过象紫陶器皿最好包装好,否则很容易碰碎。

哈尼族服饰

在云南,说起豆腐人们自然会想到红河州,豆腐在红河州是相当出名的,豆腐的种类也是千奇百怪,有石屏豆腐,包浆豆腐,小豆腐,豆腐干,水豆腐等,吃法也是数不胜数,不同的县市都有各自不同特色的做法和吃法,今天我们就来推荐一道远近闻名的小吃--烤包浆豆腐。

包浆豆腐外表上看和普通的豆腐没什么区别,但熟了之后咬开豆腐便流出白花花的浆液因此而得名包浆豆腐,一般油炸和烤吃最常见,油炸要趁热吃,而烤的则要等一等,还有一点余温时最美味。烤包浆豆腐要掌握好火候和时间,时间烤长了浆就少了,美味自然就会打点折扣。

其他还有蒙自的过桥米线、大头菜、水晶甜石榴 ; 建水的狮子糕 、燕窝酥 、 建水草芽、 开远的小卷粉 、桂圆、蛤蚧酒 、 草果; 石屏的豆腐 、 荔枝酥 、杨梅、八面煎鱼; 个旧的锡制工艺品 、 葡萄酒 、六果液 、 玛玉茶、 弥勒风吹豆豉 、 山楂酒 、 熊胆酒 、 云雾茶 、红河卷烟;元阳的南沙干巴、梯田妃荔枝、芒果、香蕉、梯田红米。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865
  • 编辑次数 : 2
  • 最近更新 : 2021-04-07 17:52:33
  • 创建者 : 丸约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红河 红河州 蒙自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