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自然 牛肝菌

牛肝菌

全文编辑
所属类别 : 自然 >
编辑
百科名片
编辑

牛肝菌,真菌门层菌纲真菌,是名贵稀有的野生食用菌,为“四大菌王”之一。 牛肝菌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多集中在海拔高度300m~600 m之间,在海拔200 m或700 m也有生长,但数量很少。云南各地均有分布。

基本信息
编辑
牛肝菌
目录
  1. 1 形态特征

  2. 2 主要品种

  3. 2.1 主要品类

  4. 2.2 菌种分类

  1. 3 生长习性

  2. 3.1 生长环境

  3. 3.2 生长条件

  4. 4 主要价值

  5. 4.1 营养价值

  1. 4.2 生态环境 

  2. 4.3 资源分布 

  3. 4.4 化学成份

  4. 4.5 实体培养

  5. 4.6 人工栽培

  1. 4.7 主要成分

  2. 4.8 菌类加工

  3. 4.9 食用方法

  4. 4.10 注意事项 

  5. 5 植物研究

正文
编辑正文

形态特征

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淡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味,可入药。大腿蘑营养丰富,味道香美,是极富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可出口欧美、日本等国,深受外商欢迎。该菌菌体较大,肉肥厚,柄粗壮,食味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世界性著名食用菌。

主要品种

主要品类

1.南方牛肝菌A. dictyotus(Boed.) Wolf.-粤,琼.台

2.梭孢南方牛肝菌A. fusisporus(Kawan. apud Imaz. &Hongo)Wolfe.-闽,黔,港,川,滇. 

3.细南方牛肝菌A. gracilis(Pk.)Wolf.-闽,藏.台,滇 

4.新柔南方牛肝菌A. malaccensis(Pat. & Bak.)Wolf.-粤,琼. 

5.小南方牛肝菌A. shichianus(Teng& Ling)Hk.-粤,黔,藏,滇,浙.

6.近绿南方牛肝菌A. subvirens(Hongo) Wolf.-闽,黔,台,滇. 

7.台湾南方牛肝菌A. taiwanensis Zang& Chen-台.条孢牛肝菌属Boletellus Murr. 

8.凤梨条孢牛肝菌B. ananas(C.)Murr.-闽,粤,桂,黔,川,藏,台,滇. 

9.凤梨盖条孢牛肝菌B. ananiceps(B.)Sing.-粤,琼.〔B. annamiticus(Pat.) Gilbert-台,滇.〕= Stro-bilomyces annamiticus Pat. 

10.红褐条孢牛肝菌B. badiovinosus Hk.-黔. 

11.桦条孢牛肝菌B. betula(Schw.)Gilb. -皖. 

12.金色条孢牛肝菌B. chrysenteroides(Sn.) Sing.-闽,粤,苏,滇,浙.

13.高条孢牛肝菌B. elatus Nagasawa-闽. 

14.条孢牛肝菌B. emodensis(B.)Sing. -闽,桂,琼,港,藏,台,滇.

15.梵净山条孢牛肝菌B. fanjingensis Wen-黔.〔B. floriformis〕= B. emodensis(B.)Sing.

16.福建条孢牛肝菌B. fujianensis Wen-闽.

17.间型条孢牛肝菌B. intermedius Sm. & Th.-粤,琼.

18.贾地条孢牛肝菌B. jalapensis(Murr.)Gilb. -琼,湘,赣,滇.

19.木生条孢牛肝菌B. lignicola Yeh& Chen-台.

20.长颈条孢牛肝菌B. longicollis(Ces.)Pegl.& Young-粤,琼.〔B. mirabilis(Murr.) Sing.〕= Xerocomusmirabilis(Murr.)Sing.

21.暗绯红条孢牛肝菌B. obscurecoccineus(Hoehn.)Sing.-台

22.暗绯红条孢牛肝菌变蓝变种B. obscurecoccineus var.cyanescens Watl. & Li-琼.〔B. porphyrius(Pat. & Baker)Gilbert〕= B. emodensis(Berk.)Sing.?〔B. projectellus(Murr.) Sing. = Boletus projectellusMurr.〕

23.紫褐条孢牛肝菌B. purpureo- brunnescens Bi& Zheng-粤.

24.辐射条孢牛肝菌B. radiatus Bi-粤.〔B. retisporus〕= H. retisporus(Pat. & Bak.)Boedijn

25.棱柄条孢牛肝菌B. russellii(Frost)Gilb.-皖,闽,琼,川,台,滇.

26.鳞盖条孢牛肝菌B. squamosus Zang-滇.

27.狭孢条孢牛肝菌B. stenosporus Li& Zhang-粤.

28.台湾条孢牛肝菌B. taiwanensis Zang& Chen-台.

29.疣盖条孢牛肝菌B. verrucarius(Berk.)Sing. -滇.

30.紫条孢牛肝菌B. violaceus Zang& Tan-闽.〔胶粘条孢牛肝菌B. viscosus Bi& Loh.〕= B. longi-collis(Ces.)Pegl. & Young

31.枣红条孢牛肝菌B. xerampelinus Zang& Zheng-滇.

32.云南条孢牛肝菌B. yunnanensis Zang-滇.〔裹牛肝菌Boletogaster Lohw.〕= Boletellus Murr.〔贾地裹牛肝菌B. jalapensis(Murr.)Lohw.〕= Boletellusjalapensis(Murr.)Gilb.海氏牛肝菌属Heimiella Boed.(=条孢牛肝菌属Bo-letellus)

33.日本海氏牛肝菌H. japonica Hongo-皖,闽,粤,川,苏,滇.

34.大海氏牛肝菌H. magnifica Ying-滇.

35.黑海氏牛肝菌H. nigricans Zang-台,滇. 

36.美海氏牛肝菌H. pulchra Ying-滇. 

37.网孢海氏牛肝菌H. retisporus(Pat. & Bak.)Boedijn-皖,闽,粤,黔,琼,吉,苏,川,滇.

38.美丽海氏牛肝菌H. speciosa Ying-滇. 

39.近网孢海氏牛肝菌H. subretispora Corn.-粤,琼.松塔牛肝菌属Strobilomyces Berk. 

40.高山松塔牛肝菌S. alpinus Zang,Xuan& Chen-滇.

41.越南松塔牛肝菌S. annamiticus Pat.-桂,滇.

42.龟裂松塔牛肝菌S. areolatus Ying-黔. 

43.黑鳞松塔牛肝菌S. atrosquamosus Ying-滇. 

44.混淆松塔牛肝菌S. confusus Sing.-闽,粤,桂,黔,琼,港,川,台,滇,浙. 

45.绒柄松塔牛肝菌S. floccopus(Vahl.:Fr.)Karst.-皖,闽,粤,桂,黔,豫,黑,鄂,吉,苏,川,鲁,藏,台,滇,浙. 

46.大松塔牛肝菌S. giganteus Zang-川.

47.裸皱松塔牛肝菌S. glabellus Ying in Ying& Ma-川,滇.

48.光盖松塔牛肝菌S. glabriceps Chiu-闽,滇.

49.宽裂松塔牛肝菌S. latirimosus Ying-桂,琼.

50.软松塔牛肝菌S. mollis Corn.-藏,滇.

51.黑松塔牛肝菌S. nigricans B.-冀,川,台,滇.

52.小裂松塔牛肝菌S. parvirimosus Ying.-滇.

53.锥鳞松塔牛肝菌S. polypyramis Hook.-桂,黔,川.

54.三明松塔牛肝菌S. sanmingensis Huang-闽[2]

55.半裸松塔牛肝菌S. seminudus Hongo-闽,台,滇,浙.

56.松塔牛肝菌S. strobilaceus(Scop.:Fr.)B.-皖,闽,粤,桂,豫,港,苏,川,台,滇,浙.

57.近黑松塔牛肝菌S. subnigrican Ying-鄂.

58.微绒松塔牛肝菌S. subnudus Ying-苏,滇.

59.短绒松塔牛肝菌S. velutinus Ying-滇.

60.短绒柄松塔牛肝菌S. velutipes Cke. & Mass.-琼.

61.网盖金牛肝菌Aureoboletus reticuloceps Zang,Yuan&Gong-川.

62.西藏金牛肝菌Aureoboletus thibetanus(Pat.)Hongo&Nagasawa-青,川,藏,滇.小牛肝菌属Boletinus Kalchbr.(=乳牛肝菌属Suillus)

63.亚洲小牛肝菌Boletinus asiaticus Sing.-黑,川,新.

64.小牛肝菌B. cavipes(Opat.)Kalchbr. -粤,黑,蒙,吉,青,川,晋,藏,滇.

65.类小牛肝菌B. cavipoides Bi& Zheng-粤.〔B. decipiens(B.& C.)Pk= Suillus decipiens〕

66.褐斑柄小牛肝菌B. fusco- punctipes Chiu-滇.

67.昆明小牛肝菌B. kunmingensis Chiu-黔,川,藏,滇.

68.木生小牛肝菌B. lignicolus Zang-川,藏,滇.〔B. paluster(Pk.)Peck= F. paluster(Pk.)Pom.〕〔B. pictus(Pk.)Pk. = Suillus pictus(Pk.)Sm.& Th.〕

69.松林小牛肝菌B. pinetorum(Chiu) Teng-闽,粤,黔,琼,黑,湘,吉,川,藏,滇.〔B. spectabilis Pk.= Suillus spectabilis(Pk.)Sing.〕刺牛肝菌属Boletochaete Sing 

70.小刺牛肝菌B. setulosa Zang-藏.牛肝菌属Boletus Gill.:Fr.

71.铜色牛肝菌Boletus aereus Bull.:Fr.-粤,桂,黔,湘,川,滇.〔B. aestivalis Paulet: Fr.〕= Boletus reticulates Sch.

72.卷边牛肝菌B. albidus Roq.-藏,滇.

73.白牛肝菌B. albus Pk.-闽.

74.青木牛肝菌B. aokii Hongo-闽,赣.

75.爱其逊牛肝菌B. atkinsoni Pk.-粤,琼,川,滇.

76.金菌丝牛肝菌B. aureomycelinus Pat. & Bak.-粤.

77.黄牛肝菌B. auripes Pk.-粤,桂,黔,湘,川,台,滇

78.双色牛肝菌B. bicolor Pk.-闽,粤,黔,琼,鄂,吉,赣,青,川,藏,新,滇.

79.婆罗洲牛肝菌B. borneensis Corn.-粤,琼,台.

.... 

菌种分类

白牛肝菌 

白牛肝菌,学名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主要别名有大脚菇、白牛头、黄乔巴、炒菌,也称大腿蘑、网纹牛肝菌,白木碗或者麻栎香,属于真菌类。生长期为每年五月底至+月中,雨后天晴时生长较多,易于采收。

 

牛肝菌

白牛肝菌的子实体为肉质,伞盖褐色,直径最大可达25厘米,1千克重,菌盖厚,下面有许多小孔,类似牛肝,可生食,也可制成干制品。

 

黄牛肝菌 

黄牛肝菌,该菌菇体肥大,在牛肝菌中子实体最为壮硕,口味香甜,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功效,是中药制剂“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妇科良药,还可用以治妇女容易得的某些妇科疾病。

 

黑牛肝菌 

黑牛肝菌是一种可食用的蘑菇。在欧洲,黑牛肝菌经常被拿来食用。外边和菌肉都是黑色的。味道鲜美,是最香的牛肝菌之一。夏季生马尾松,油茶林中地上,多长在夏季的阔叶林地中。我国特有品种。其中的维生素A、B可治疗风湿,预防视力减退。主治养血,具有清热解烦,养血等功效。该菌营养丰富,口感香脆,味道鲜美,不但味道好还有营养价值。

 

红牛肝菌 

红牛肝菌,又名见手青(用手摸菌皱后会变青),在中国有极高声誉,被称为山珍宝美句,肉肥厚,营养丰富,食味很好,是群众较为喜食的著名食用菌,据分析,100克鲜菇中含蛋白质21.6克、碳水化合物57.8克、磷398毫克、铁39.8毫克,同时具有抗癌活性,对小白鼠肉癌S-180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

 

生长习性

生长环境

白牛肝生长于云南松、高山松、麻栎(所以又叫麻栎香)、金皮栎、青风栎等针叶林和混交林地带,单生或群生。常与栎和松树的根形成菌根。产于6~10月,温暖地区稍出得早些,温凉、高寒地区出得晚一些。喀什地区也有部分分布。 

牛肝菌在云南各地均有分布,产期为每年的6~10月。 

生长条件

温度 

温度是影响美味牛肝菌发生的重要指标,反过来温度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坡度、坡向、海拔)决定的结果。温度又会影响湿度,而湿度对美味牛肝菌的发生也有影响。美味牛肝菌菌丝体在18℃~30℃下生长,但最适温度为24℃~28℃;其子实体可在5℃~28℃范围内生长发育,子实体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6℃~24℃,低于12℃就不易形成子实体。

 

水分和湿度 

美味牛肝菌多集中在海拔高度300m~600 m之间,在海拔200 m或700 m也有生长,但数量很少。由于海拔高度是山区气候的一个标志因子,即随海拔高度不同,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强度、土壤和植被等都随之而改变。土壤是美味牛肝菌及其寄主植物生活的基质,土壤的结构、透气性、酸碱度等都与美味牛肝菌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调查发现,美味牛肝菌产区附近的土壤一般为山地黄土、黄壤、灰沙土、山地黄棕壤、暗棕壤、紫色土及黄沙土,尤其在枯枝落叶层较厚、松软和肥沃的土层中,美味牛肝菌的长势较好。时雨时晴,或白天晴、夜间有雨最有利于子实体形成,少雨低湿环境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菌丝体生长阶段土壤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而子实体生长阶段相对湿度以80%~90%为好。

 

酸碱度 

营养基质p H5.0~6.0较适合美味牛肝菌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育。

 

光照

美味牛肝菌的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照,而子实体的形成需要一定散射光的刺激。美味牛肝菌多发生于七阴三阳或半阴半阳有散射光的林地。植被茂密、荫蔽度大、深沟边、杂草丛生地很少发生;日照长、植被少,子实体也很少发生。森林内郁闭度不同,其子实体的发生有明显区别。郁闭度在0.6~0.9之间均有美味牛肝菌的生长,郁闭度低于0.5或大于0.9时,几乎没有生长或发生量很少。在0.7~0.9郁闭度的林下,美味牛肝菌的发生量最大。不同郁闭度下的光照、湿度有明显差异,而美味牛肝菌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所以在郁闭度较大的密林中发生量相对减少。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据分析,100 g干品中含蛋白质20.2 g,碳水化合物64.2 g,热量338千卡,灰分4.0 g,钙23 mg,磷500 mg,铁50 mg,核黄素3.68 mg。 

该菌具有清热解烦、养血和中、追风散寒、舒筋和血、补虚提神等作用,中医认为对贫血、体虚、头晕、耳鸣有功效,是中成药“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妇科良药,可治妇女白带症及不孕症。此外,其水提物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生长有阻抑作用,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90%。同时还有抗流感病毒、防治感冒的作用。牛肝菌类是牛肝菌科和松塔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品种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部分品种均可食用。 

牛肝菌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腺膘呤、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可药用,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还可用以治妇女白带异常。 

白牛肝菌是林中菌类中功能齐全、食药兼用的珍品。经常食用牛肝菌可明显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机体微循环。[3] 

生态环境 

1.华美牛肝菌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下,喜潮湿,易腐烂,8-9月份为盛产季,多见于壳斗科植物林下。

2.红脚牛肝菌 单生或群生于坚硬木林下,以壳斗科林为普遍,习见于夏、秋季节。此菌初期呈红色为主的色泽,且大型,易被发现。[1] 

3.桃红牛肝菌 生于栎林下或林边草地。7-10月现蕾和出菇。 

资源分布 

1.华美牛肝菌 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2.红脚牛肝菌 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3.桃红牛肝菌 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化学成份

1.红脚牛肝菌含硒(selenium)。 

2.桃红牛肝菌含甾醇(sterol),脂肪(fat)和氨基酸(aminoacid),主要的有谷氨酸(glutamic acid),缬氨酸(valine)及脯氨酸(proline)。尚含有硒元素。

3.魔牛肝菌从魔牛肝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魔牛肝菌毒蛋白(bolesatine),包含有567个氨基酸,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 000。 

实体培养

(1)诱导长菇法 :牛肝M;(F }}K fM U+39%,杂木屑39%,米糠20%,糖1%,石膏1%,PH5.5-6或半腐叶39,玉米粉39%,米糠20%,白糖1%,石膏1%,PH5.5-6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好,浓密粗壮,袋壁上有大量黄褐色成片菌核出现。国外学者试验研究,要使牛肝菌丝体形成子实体,必须添加特殊的诱导物——环腺件酸和茶碱,又名二甲基黄嘌呤。 

子实体形成培养基,在pH5-6、温度5℃-20℃的摇瓶培养条件下,经90天,首次人工培养出牛肝菌的子实体。

(2)菌根合成长菇法:在无菌条件下,通过孢子或菌丝体碎片获得牛肝菌的纯菌种培养,同时通过种子培养出共生植物的幼苗。然后把菌根真菌菌丝体及寄主植物幼苗放到一种适宜的培养基内,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真菌菌丝体会感染植物幼苗,形成菌根。把长出菌根的寄主幼苗,种植在适宜的土壤里,同时按照寄主植物和菌根生长发育所需条件的原则进行管理。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在条件适宜时,菌根菌的子实体就会陆续发生。

人工栽培

牛肝菌接种要求是无菌操作,确保接种后成品率高,具体操作要求如下:

(1)环境净化:采用接种室或接种箱、接种帐接种。事先应消毒,采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5-8克,点燃产生气体消毒。

(2)菌种预处理:先拔掉菌种瓶口棉塞,用塑料袋包裹瓶或袋口,然后搬进接种室内,再用接种铲伸入菌种瓶袋内,把表层老化菌膜挖出。如出现白色扭结团的质基也要挖出,并用棉球蘸75%酒精,擦净瓶内壁四周,然后搬进接种室内。若是扎袋头的菌种,开袋口同样方法处理好菌种后,把袋口扭拧后搬进接种箱内接种。

(3)接种无菌操作接种环节的无菌操作技术规程,主要掌握以下五个方面: 

①选择时间选择晴天午夜或清晨接种,此时气温低,杂菌处于休眠状态,有利于提高菌袋接种的成品率。雨天空气湿度大,容易感染霉菌,不宜进行接种。 

②接种物入室塑料袋搬人无菌室或接种帐内后,连同菌种、接种工具、酒精灯一起,进行第二次消毒。先用气雾剂熏30分钟以上,接种前40-60分钟,再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达到无菌条件。工作人员穿戴工作服、帽和口罩及拖鞋。农家接种人员,要求洗净头发并晾干,更换于净衣服,方可入室。接种前双手用75%酒精擦洗或戴乳胶手套。

③接种敏捷:袋料打开袋口扎绳,若是套环棉塞的拔出棉塞。把菌种接人袋内,重新扎好袋口或棉塞复原封口。若是瓶栽的把瓶口覆盖薄膜揭开,接种后复原。由于接种时开袋口,培养料暴露于空间,如果室内消毒不彻底,残留杂菌孢子容易乘机而人;同时,接种时间延长,空间湿度相对升高,也容易引起感染。另一方面接种器具为金属制品,久用易灼热,菌种通过酒精灯火焰区时,如果动作缓慢,则容易烫伤菌种。 

④更新空气:每一批料袋接种完毕,必须打开门窗通风换气30-40分钟,然后关门窗,重新进行消毒,继续接种。接种后如果不通风,由于室内酒精灯和人的体温的影响,加上接种时打开穴口,使料内水分蒸发,形成高温、高湿,容易带来杂菌的积累,将会造成杂菌污染。 

⑤清理残留物:在接种过程中,菌种瓶的覆盖膜废弃物,尤其是工作台及室内场地上的木屑等杂质,必须集中一角,不要乱扔。待每批料袋接种结束后,结合通风换气,进行一次清除,以保持场地清洁,杜绝杂菌污染。

主要成分

多糖:组成牛肝菌多糖的单糖有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和岩藻糖。

生物碱:从牛肝菌中分离出的生物碱主要有胆碱、腐胺、腺嘌呤等。 

甾醇类化合物:主要是一些麦角甾醇及其衍生物。酸类化合物分离出的较多,如亚油酸、肉桂酸和尼克酸。此外还发现了可以作为色素类物质的酸类化合物,如牛肝菌素A和B,降褐绒菌素A。 

幻觉诱发物:主要是迷幻剂,能引起“小人国幻视症”。

菌类加工

烘烤脱水 

菌片烘烤可用烘干机或烘房,量少时也可用红外线灯或无烟木炭进行烘烤。烘烤起始温度为35℃,以后每小时升高1℃,升到60℃持续1小时后,又逐渐将温度降至50℃。烘烤前期应启动通风窗,烘烤过程中通风窗逐渐缩小直至关闭。一般需烘烤10小时左右,采取一次性烘干,烘至菌片含水量降至于12%以下为止。鲜片含水量大时,温度递增的速度应放慢些,骤然升温或温度过高会造成菌片软熟或焦脆。烘烤期间应根据菌片的干燥程度,适当调换筛位,使菌片均匀脱水。

 

晾晒脱水 

晴天上午摆片干晒,干晒时要随时翻动菌片,使菌片均匀接受阳光照射,在太阳落山前收回摊放在室内。菌片不能在室外过夜,粘附露水会导致菌片变黑,也不允许晒至中途遭受雨淋,最好在当天晒干。

 

分级与包装 

烘干或晒干的牛肝菌菌片经回软后,根据牛肝菌菌片的色泽、菌盖与菌柄是否相连等外观特征进行分级包装。出口外销产品可分为4个等级。一级品要求菌片白色,菌盖与菌柄相连,无碎片、无霉变和虫蛀;二级品要求菌片浅黄色,菌盖与菌柄相连,无破碎、无霉变和虫蛀;三级品要求菌片黄色至褐色,菌柄与菌盖相连,无破碎、无霉变和虫蛀;四级品要求菌片深黄至深褐色,允许部分菌盖与菌柄分离,有破碎、无霉变和虫蛀,其余为等外品。菌片分级后先用食品袋封装,再用纸箱包装,运输过程要轻拿轻放,严禁挤压,贮藏必须选择荫凉、通风、干燥和无虫鼠危害的库房。[4]

 

未来展望

包括美味牛肝菌在内的菌根真菌对人类的贡献远远不止作为食品和药品,它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植物萌发、抗病、抗逆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包括美味牛肝菌在内的绝大多数外生菌根真菌难以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即使是生长了也难以用传统回接的方法鉴别其亲缘性,因而不易获得纯种,至于子实体离体培养更属世界性难题。而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美味牛肝菌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条件和可能。[1]

 

关于美味牛肝菌菌种分离培养方法虽有报道,但由于美味牛肝菌种间共生条件的差异性以及其它原因,仍有必要对培养基组成和分离培养方法进行进一步筛选。鉴于共生的外生菌根菌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出茹,因此,确定所 分 离 菌 株 的 真 伪 是 开 展 诱 导 研 究 工 作 的 基 础,目 前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指纹对比技术已被应用于这一领域。由于菌根结构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一些尚未明确的生态条件、营养方式以及子实体分化发育的条件使得包括牛肝菌在内的许多外生菌根类食用菌的人工驯化工作十分艰难。探讨此类真菌菌丝体生长分化的机理,提出有效诱导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的方法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一旦驯养成功必将在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促进了林木快速健康的成长。以林产菌,以菌促林,既创造了经济价值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食用方法

方法一: 

1.黄牛肝菌洗净切成片(牛肝菌被金属刀一切就会变色); 

2.青红椒、蒜片和花椒; 

3.做法:炒锅放油,烧好的油里放入切好的青椒和红椒,呛出香味;切成片或块的牛肝菌倒入翻炒,中火,一边炒一边放放蒜片、花椒和适量盐巴(花椒的作用是提味儿,放一些花椒,菌子更加有山珍味儿,和平时炒的菜味道特特别不一样。

 

方法二:

1.黄牛肝菌洗净,切成片;

2.将蒜去皮洗净切成小片,干辣椒去蒂去籽切成长段;

3.锅置火上,注入花生油烧至三成热时,将蒜片与干辣椒段下锅稍炸一下;

4.旺火热油放入黄牛肝菌与蒜、辣椒爆炒,放入盐、味精起锅。口感:清香滋润,微辣、麻,菌香味醇厚。

 

方法三: 

1.牛肝菌洗干净切成片,锅里烧水,把切片牛肝菌放进去煮;

2.猪肉切碎,加入淀粉,打一个鸡蛋在里面;

3.加一点盐,顺时针搅拌均匀,用一把小勺来舀一小团碎肉;

4.放入煮着牛肝菌的锅里;

5.等到所有肉丸都浮上来就差不多了,汤里调味。

 

注意事项 

营养丰富,清热解毒,所以食无所忌。但食用野生菌一定要炒熟煮透,若发现因食用野生菌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站立不稳、幻觉等症状,要立即到附近的医院洗胃,进行救治,同时不要乱服药物,以免延误病情;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予以保存,以备检验;如果离医院较远,应及时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用手指、鸡毛等刺激喉咙反复催吐、洗胃,再及时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

 

植物研究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生M. I. Hosen、曾念开等对其中部分牛肝菌物种进行了研究,根据形态学证据和DNA序列分析结果,发现1新属8新种,部分研究成果刚在真菌学主流期刊Fungal Diversity上发表(Hosen et al. 2013; Zeng et al. 2013)。

在孟加拉国龙脑香科森林中,发现牛肝菌科一新属——大孔牛肝菌属(Borofutus)及该属一新种大孔牛肝菌(B. dhakanus),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大孔牛肝菌属腹菌化的海面牛肝菌属(Spongiforma)有密切的亲缘关系(Hosen et al. 2013)。在对褶孔牛肝菌属(Phylloporus)的研究发现我国该属至少有21个系统发育种,描述发表了其中的7个新物种。初步的生物地理学分析发现,东亚的物种与东南亚的关系最为密切,东亚-北美/中美的种对或近缘种较为常见,而欧洲-东亚只有一个种对。研究中并没有发现欧洲-东亚或东亚-北美/中美的共有种(Zeng et al. 2013)。


百科统计
  • 浏览次数 : 704
  • 编辑次数 : 0
  • 最近更新 : 2021-09-18 17:17:12
  • 创建者 : 豌豆佛

百科目录

  • 1. 形态特征
  • 2. 主要品种
  • 3. 生长习性
  • 4. 主要价值
  • 5. 植物研究
参考资料
编辑
百科标签
编辑
牛肝菌 野生菌
56用户协议 申请删除百科

相关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