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释义
开门节,亦称“出洼”,
傣语为“豪瓦萨”,我国信奉上部座佛教的
傣族、
布朗族、
德昂族和部分
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在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在
农历九月中)。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
关门节”以来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 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
孔明 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 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时间
傣族开门节
“开门节”是
傣历12月15日(阳历10月15日)。这天,傣家人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
赕佛”活动,向佛爷、佛像奉献食口、鲜花和钱币。而阳历7月15日至10月15日这三个月,则是“关门”时期,农活最忙,
佛事活动也最多。这段时间,一般不谈恋爱,不结婚,也不外出远地。“开门”以后,才开始恋爱、操办婚事、外出等。
进洼节的最后天,即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农历约为九月中旬)过开门节(“出洼”),表示
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已满。届时,男女老少皆盛装前往寺院拜佛,把食物、香烛、鲜花、钱币等献供给
佛祖。老人们把“进洼”时送去的供品取出来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未婚少女纷纷进寺拜佛,感谢佛祖开禁之恩。十七日举行集市和
赕佛活动。大家还要在三天节期内进行各种文艺活动。
佛门僧众可以自由出入,民间信徒可以盖房结婚,一下子变得特别热闹起来。从形式上看,开门节、关门节是个宗教节日,但实际上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关门节的三个月正是夏季农忙时期,让人们尤其是青年男女安心劳动。开门节时,收获已毕,于民休息,庆祝丰收,搞些非生产性的建设及
社会交往,是很必要的。 从9月15日开始的三个月为
小乘佛教的安居斋戒期,此期间
僧侣在佛寺中净居修学,接受供养,不许出外
巡游,世俗信徒也到佛寺中静坐参佛,听佛爷讲经说法,每隔七天祭奉一次,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献佛。老年信徒常留宿寺中,与僧侣一样过宗教生活。社会上各种活动也都带有宗教色彩。直到开门节才恢复正常。
阿昌族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意为
送佛出寺,节期三天。此时收割完毕,进入农闲期,故取消
进洼节的
禁令,青年人可以自由玩乐。十五日,全寨的
未婚小伙子带着花纸,敲着象脚鼓在寨中游行,老人们则进
佛寺烧香,并要把以前进洼时放在寺院佛座后面的供品取出来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举行佛爷出洼仪式,所有的未婚少女都要进佛寺拜佛。十七日,各寨青年男女集中,听本寨佛爷讲诵经文。然后,人们欢歌纵舞,相互祝贺。青年男女从这天起又可以谈情说爱,缔结
姻缘了。
德昂族开门节
每年进门节的最后一天,即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节期3天。十五日这天,小伙子们手拿鲜花,打着
象脚鼓绕寨游行,老人们则到佛寺烧香敬佛。此日还要将
进洼节放到佛像后面的东面烧掉,以示佛已出洼。十六日举行佛爷出洼仪式,未婚的少女要到佛寺拜佛,以感激开禁之恩。十六日举行
赶摆和
赕佛活动。上午男女青年
聚会,听佛爷施经布道。然后歌舞欢乐,互相祝贺。因进洼节期间为期三个月的禁忌已于
出洼节时解除,男女青年将利用出洼节的节日活动谈情说爱。由于傣历十二月中旬时正值农忙结束,谷棉已收割完毕,故节日除具有宗教的色彩外,亦有庆祝丰收之意。
节日意义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 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
关门节”以来 男女间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 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 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 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
鸟、
兽、
鱼、
虫等形状的
灯笼环游村寨。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节日目的
关门节持续了三个月后就是开门节这时,
农忙已经过去。关门节中的所有禁忌全都解除了,青年和小孩子们也重新活跃起来,恢复了他们天真活泼的天性;成年人相互祝贺秋收五谷丰登,并忙于访亲探友。在这个欢乐的节日里,爆竹声响彻村寨山林,焰火礼花飞舞,孔明灯高高升起,照耀着欢乐的人们尽情歌唱、跳舞。最受村民欢迎的节日是舞灯。舞灯种类繁多,有鸟兽虫鱼灯,有凶神恶鬼灯,还有又大又美的龙灯。于是,人们提着各种舞灯,敲着锣鼓环游村寨,给村民带来无尽的欢乐。
人们可以外出,青年人也可以谈
恋爱了,可以成婚了。开门节以后,
傣族的文化
娱乐活动也多起来了。因为在举行关门节时禁止人们外出,禁止青年谈情说爱,以便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在这期间,信奉佛教的也要进行宗教活动——
赕佛。这时候大人们在一起聚聚餐、下下棋或者除外游玩,年轻男女可以约会或者旅游。
有关民族
傣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自远古以来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中国西南部。公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就已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称其为“哀牢”、“掸等;唐宋时期,称其为“
乌蛮”、“
白蛮”、“白衣”等;元明清时期,称其为“
白夷”、“百夷”、“僰夷”、“摆夷”等,民国时期称为“
泰族”,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傣族”。
相关传说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
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
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相传,每年傣历9月,佛到
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人间。有一次,正当佛到西天讲经期内,佛徒数千人到乡下去传教,踏坏了百姓的庄稼,耽误他们的
生产,百姓怨声载道,对
佛徒十分不满。佛得知此事后,内心感到不安。从此以后,每遇佛到西天讲经时,便把佛徒都集中起来,规定在这3个月内不许到任何地方去,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关门节开始后,也就进入农事繁忙季节,为了集中精力从事生产劳动,人们定下许多戒规:禁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和嫁娶活动;和尚不得随便外出;进奘拜佛的人不能远离
家庭或到别家去过夜;任何人不得进佛屋,上
佛台,拿佛的东西等。直到3个月后,即开门节时,人们才又恢复关门节前的一切正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