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境地区,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异域美食,令人欲罢不能。
在两国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诞生了一种甜、脆、香的饼状小吃。
其诞生故事已经很难考究,大概是发源于东南亚一带,它在印度叫「加巴地」,在泰国缅甸叫「巴拉达」,而到了云南,大家形象地称之为「甩手粑粑」。
粑粑到底是怎么甩手的呢?跟小象去研究下吧。
飞舞在天空的饼
做甩手粑粑,最关键的就在于技术。
揉面技术是首要,加入比例精准的面粉和鸡蛋,再用油揉到光滑柔顺、延展性高,这样后续制作中才能薄而不破。
面团分成大小均等的剂子,用大量的油涂抹保存,食客到来以后就可以立即取用。
其次就是「飞饼」技术,甩饼师傅取一块剂子,用掌心慢慢地压成一个小圆饼,之后捏紧面饼一端按顺时针方向甩动。
随着饼团飞舞的力量,面饼逐渐变大变薄,甩过桌面,甩过头顶,越甩越大,越甩越薄,直到面团看起来几乎是透明的,才将它贴于案板之上。
如果直接油炸,就和街边小吃「鸡蛋灌饼」十分相似,但东南亚风情的馅料,让它成为了云南味道。
鲜甜皆宜的馅
调配馅料时,有经验的师傅都用大口缸。
挖一大坨黄油,放入鸡蛋和香蕉,快速地用筷子搅匀,直至变成均匀的黄色馅糊,均匀倒在饼皮的上面,就可以下锅油炸了。
炸甩手粑粑的锅必须又浅又宽,油温保持恰到好处,粑粑折叠成信封状,顺势滑入油锅,四周马上就翻腾起了大量的小气泡,在锅中膨胀了起来。
等膨胀停止后,给饼翻一面继续油炸,一股浓郁的甜点香味无时不在勾着肚子里的馋虫。
但这时还不能着急,一定要给出锅的粑粑淋上炼乳。
刀背在罐头上哐哐敲着,奶黄色的炼乳丝缓缓落下,融入甩手粑粑饼内,甜到骨子里。
最后,切分的小块,就可以享用了。
中华名小吃
仔细一想,甩手粑粑真的是一种十分油腻的食物,但是吃一次就停不下来。
懂吃的老饕还会选择香芋味、牛肉味、葱花味、肉松味、巧克力味等各种不走寻常路的味道。
这道具有异域风情,1997年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厨艺不错的小伙伴们,也可以试试在家复刻这种味道哦,菜谱帮你整理好啦:
鸡蛋甩手粑粑
【材料】
高筋面粉1000克、白糖300克、鸡蛋4个、食碱4克、食用油50克、炼乳
【步骤】
1、面粉过筛后加入食碱、鸡蛋和适量的水,揉成光滑起劲的面团
2、倒入适量的油,继续揉至富有伸展性,盖上布等待15分钟
3、松弛好的面团分成均等大小的小剂子,用油保持湿润
4、将饧好的面剂逐个按扁,用手甩成圆皮
5、碗中倒入鸡蛋、白糖调成的馅糊
6、馅糊均匀扑在饼皮上,折成四方形
7、平底锅加油烧热,入锅正反两面炸到金黄
8、出锅后撒上适量的炼乳,即可食用
文章点评
(共1条)你瞅啥
孩子都馋哭了
2021/03/24